12 纪念白求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纪念白求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20: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纪念白求恩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2.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中心语句、归纳段落要点的方法,理解段落之间的关联,由此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3.课文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进行比较,充分凸显了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4.本文叙述简明扼要,议论精辟凝练,因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可引导学生做一点儿具体分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学习 重点 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学习 难点 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法 指导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于1939年12月21日写成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诗词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多,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3.文体知识 议论文 (1)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 (2)议论文的三个要素 论点:作者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理由根据。 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立论、驳论两种。 立论: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方法有:直接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据来驳倒错误论点;通过反驳错误论证过程来驳倒错误论点。 ⑷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热忱(chén) 殉职(xùn) 狭隘(ài) 冀(jì) 鄙薄(bǐ bó) 纯粹(cuì) 派遣(qiǎn) 麻木不仁(rén) 见异思迁(qiān) 拈轻怕重(niān) 2.词义 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不远万里:不怕路途遥远。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表示程度极深。 热忱:热情。忱,情意。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冷冷清清:文中是冷淡的意思。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 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鄙薄:轻视。 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在此基础上归纳各段内容要点,最后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①各段的重点句: 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②各段的内容: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③段落之间的关系: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先概括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来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2.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这么少? 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了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纪念白求恩,就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师随笔: 如何把握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要结合论据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1.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默读课文第二、三段,划出对比的语句,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二”的表格,并讨论对比的作用。 对比作用:首先,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其次,通过对比显示出了我们有些同志与白求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2.将第四段划分为两个层次,并说说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前四句为一层,后四句为一层,先记叙自己同白求恩的交往,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回忆同白求恩的交往,按时间顺序,先后说了会面和通信。从上一句群到下一句群,从“我”的心情扩大到大家的心情,思路十分顺当。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是对上文的总结。接着进一步阐明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是对白求恩同志高风亮节的崇高评价。 3.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中也有叙事,你能找出课文中的记叙片段,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第1自然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的事迹,议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这一层概述了白求恩的政治面貌、年龄、受谁派遣、来华目的、路程、工作简历;让人们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有所了解。这些话都饱含着赞扬之情,使文章情理并茂,也为下文议论的展开提供了事实基础,引出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从“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到这段结束,全属议论,揭示出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透辟地论述了国际主义的内容,并指出我们也要实践列宁主义路线。 第2自然段先议后叙,议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叙从前线回来的人及接受过白求恩治疗或亲眼见过白求恩治疗的人的所见所闻。分析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属于“议”。准确完整地表明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赞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也属于“议”,批评党员中一些自私自利的表现。“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叙述的这两件事尽管非常简明、概括,但都表明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使所“议”之点有记叙的事例加以证明,使本段议论的中心理由更加充实。 最后一自然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毛泽东两人的交往以及毛泽东对白求恩的哀思,议应该做白求恩那样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夹叙夹议,一方面使文章情理并茂,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读起来生动感人。如文章开头叙述白求恩的光辉事迹清楚明白,饱含赞扬之情。文章最后“只见过一面”“仅回过他一封信”,短短几句话,饱含痛惜之情。另一方面在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又能使文章阐明的道理有充足的依据,从而增强说服力,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教师随笔: 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议论文中“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的现实根据,是“议”的基础。“叙”要紧扣论点,叙要简明、概括。议要精辟恳切,议从叙出,二者要有机结合。 2.作用:①使文章情理并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读来感人至深。 ②在叙述基础上的议论为议论提供充足的依据,增强说服力,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从而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语言赏析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词,极其有力的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3.“(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4.文章末段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一个……的人”排比短语有什么作用? “高尚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境界的崇高;“纯粹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品质的纯洁;“有道德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生活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高尚志趣;“有益于人民的人”,指的是共产主义战士的奋斗目的。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更多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殷切希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语言形式上讲,这组排比短语一气呵成,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三、探究写法 1.夹叙夹议。 本文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其中,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先议后叙,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教师随笔: 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1)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2)详略不同: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2.对比鲜明。 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3.用词贴切,句式讲究。 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职”一词,充分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中的两个“极端”,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照。多变的句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一句中,“凡亲身……的工作的”是“军民”的定语,为了突出这一定语,把它们的位置后移了。“无不为之感动”,这一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结尾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本文概括地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并对他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悼念之情。
教 学 板 书 不远万里来华——以身殉职 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的事业——自己的事业 纪 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念 第一 毫不利己专 缅怀纪念 白 部分 门利人的精神 对同志——极端的热忱 求 医生——医德高 学习精神 恩 对技术精益 求精的精神 医术——很高明 第二部分: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学习意义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本文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的。此时,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高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三个分论点依次是: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白求恩的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白求恩身上所具备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议论文,还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因此,课上不仅要学生归结论点分析论证的内容,还要使学生们从心底深处生出对白求恩精神的敬畏。课上,我采取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并找到论点,老师来总结点拨,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并从中受到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