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三章 光 和 眼 睛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目录
01
知识梳理
02
课堂演练
03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
探究实验 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和矫正的方法
课时重点 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和矫正的方法
课时难点 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矫正的方法
知识梳理
1.眼睛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
2.看到物体的过程: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识点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凸透镜
光屏
4.近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如图3-7-1所示):
(1)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知识点2:近视眼和远视眼
前
(3)矫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
5.远视眼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如图3-7-2所示):
(1)特点: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凹透镜
(2)原因: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3)矫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
凸透镜
6.照相机的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7.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8.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幻灯机或投影仪时,物体应位于镜头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所成的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知识点3:照相机、投影仪与幻灯机等光学仪器
凸透镜
倒立
缩小
倒立
放大
9. 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__________镜组成,通过物镜和目镜可以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10. 普通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主要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的,通过目镜观察到物体的__________像,好像物体被移近了,从而使我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凸透
放大
虚
虚
课堂演练
知识点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 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B
2. 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7-3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树
晶状体
视网膜
思路点拨:
(1)眼睛的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2)成像原理: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知识点2:近视眼和远视眼
3. 图3-7-4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配戴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近视眼
凹透镜
4. 如图3-7-5所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C
思路点拨:
(1)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外界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知识点3:照相机、投影仪与幻灯机等光学仪器
5.如图3-7-6所示,与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
A.镜头
B.快门
C.胶片
D.暗箱
A
6. 当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监控摄像头就会拍下照片,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监控摄像头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都对光有会聚作用
B.拍照时,汽车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当汽车远离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B
7.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3-7-7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
镜起放大作用
C.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
镜起放大作用
D. 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
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再放大一次
D
8. 图3-7-8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镜是目镜,B镜是物镜
B. 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C.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D. 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D
思路点拨: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光学显微镜及望远镜都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二次成像的结果。两者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线进入物镜后从一倍焦距内传播进入目镜。 不同的是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而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课堂检测
1. (3分)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内安装监控摄像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A
2. (3分)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该同学是( )
A.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B
3. (3分)如图3-7-9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
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D
4. (3分)如图3-7-10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 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5.(4分)如图3-7-11所示,甲是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乙是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
照相机
放大镜
6.(4分)高铁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3-7-12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0 cm。
凸
小于
7. (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当物距u大于像距v时,在光屏上总能得到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可应用于__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缩小
照相机
8.(6分)如图3-7-13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___ (填“前”“上”或“后” )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或“潜望镜”)。
后
变小
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