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紫藤萝瀑布》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21:0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一花一世界
“花语,是我在看见植物时感受到的它的独特的生命和心灵。”
玫瑰——生命的过程是法西斯的,但她的目的却是柔情的。
樱花——在最灿烂的时候败落,美人迟暮,暗香残留。
向日葵——盛夏最无心计的花朵,花意烂漫,追梦执著。
蒲公英——飘摇……离别……流亡……活得盲目而勇敢。
《七绝·咏昙花》
月上枝头夜色蒙,
玉裙一绽露华浓。
若非玉帝花神谪,
尘世无缘见此容。
昙花的故事——
紫藤萝瀑布
自我检测
嚷( ) 穗( )
舱( ) 绽( )
凑( ) 酿( )
迸( )溅 挑( )逗
伫( )立 伶仃( )
盘虬( )卧龙 忍俊不禁( )
rǎng/rāng
suì
cāng
zhàn
còu
niàng
bèng
tiǎo
zhù
líng dīng
qiú
jīn
宗璞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一、聆听花语
朗读指导: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感情的把握。
你聆听到紫藤萝的花语了吗?
花的故事(一)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花的故事(二)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相互挑逗。
说变化
在看到紫藤萝花之前,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
在看到紫藤萝花之后,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的,甚至是_________的。
焦虑悲痛
宁静喜悦
振作向前
学术荒芜,知识分子含冤
《老王》杨绛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破坏传统,文化瑰宝蒙尘
审美僵化,军绿灰蓝单调
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
了解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作者因小弟弟身患绝症而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小弟于1982年10月去世)。一天,她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中,忽然遇见一树紫藤萝。那淡紫色的瀑布一般的藤萝花,闪烁着生命的光辉,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二、欣赏花景
花瀑
花穗
花朵
作者是从哪三个层次来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
花色
花形
花态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关联词
短句
叠词
通感
一、定义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二、作用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三、例子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2、你笑得很甜。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代
一、定义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二、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三、例子
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臧克家《有的人》
“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了鱼。
3、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三、悟花语
作者的选择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地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我”为何会“焦虑”和“悲痛”?
因为“文革”十年动乱,家庭遭遇迫害,加上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这位五十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哭小弟》
在文革期间中,宗璞一家遭受迫害,多位亲人去世,其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遭受迫害、深受打击而住院。写此文时是1982年5月,正是其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忧心如焚之际。
《哭小弟》 :(小弟逝于1982年10月28日)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整体感知 2 “我”的心情为何会变化
“我”的心情为何会变得“宁静”
“喜悦”了?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还要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既与现在的紫藤萝形成对比,又写出了紫藤萝的历史变迁。
自主探究1紫藤萝的变迁,作者对它的浓厚感情
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
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对比手法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气盎然。
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几十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这也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作者悲痛中徘徊于庭院,见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优美散文。所以,在作者笔下,紫藤萝已不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感彩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如:《陋室铭》《爱莲说》
思考: 面对藤萝,作者感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美在卒章显志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总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新的事业中去。
十多年前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花却开得这样盛,这样生机勃勃,表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
生命虽然短暂,也会有各种不幸,如:小弟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



人类
献给生命的咏唱
思考:
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 其作用是什么
质疑交流 1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作用是引起悬念。
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主题。
花瀑
1.看花 花穗 花
花朵
赏花的感受
2.忆花 忆花的劫难 人
颂花的生机
3. 悟花: 生命长河无止境 生命
紫藤萝瀑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遭不测,顽强藤萝能盛放;
莫叹无常,勇敢人生要远航!
如花怒放
布置作业学仿写
作 业
请你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手法描写一株小花吧,寄托自己的志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