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复习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复习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5 15: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句子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知道洪秀全。
2.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知识梳理
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
永安
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
太平天国运动
由盛转衰
洪仁玕
曾国藩
洪秀全
清朝
侵略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什么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句子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2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看图说史
1.__________浮雕 2.__________(1814—1864)
金田起义
洪秀全
3.《__________________》书影 4.《_______________》书影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易错知识点
1.正确书写:《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洪仁玕写成的《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最终未能付诸实践。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 600名并放银超过160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  )
A. 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 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
C. 防范英国发动全面战争
D. 阻挡法国的侵略
B
2.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以下书籍中,适用于探究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洪秀全传》
C. 《太平天国兴亡史》
D.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论文集》
A
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的“天父杀天兄”指的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
C
4.下图展示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
5. 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 四洲志》 D.《海国图志》
A
6. (2020梧州)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 影响
B. 爆发背景
C. 性质
D. 失败原因
D
7. 下图所示的《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该方案(  )
A.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现实愿望
B.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C.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D. 揭示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C
8.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
B. 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交织
C.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D.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B
9.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战争。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B. 太平天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C. 领导者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A
10. 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的民族革命而言起不到关键作用,但是它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却迫使不同阵营的开明人士主动去拥抱世界,顺应历史的发展。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 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D.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A
二、综合题
11.近代中国的农民阶级在反封建反侵略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后几年,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发生大面积连年干旱……(1851年发生的)一场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之后,政府既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存粮,也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财力……当此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为虐之日……疆吏祷雨,九五之尊也祷雨。“虔诚祈祷”所表达出来的却大半都是穷匮之中的心长力绌。
——摘编自杨国强《“丁戊奇荒”: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的天灾与赈济》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材料四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洪仁玕自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政府赈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材料二是如何评价统治者的“祷雨”举动的?
政府缺乏能用来赈灾的财力和物力。反映了统治者于穷匮之中的心长力绌。
(3)材料三所示内容出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反映出农民阶层怎样的愿望?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层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社会财富的强烈愿望。
(4)材料四中的“妖”指的是什么?“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材料四中,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不同意。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素养提升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
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摘编自刘伟《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新观点》
提取材料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一种: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的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
第二种: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没有付诸实践。
拓展阅读
如何区分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主要有实物史料(文物古迹、遗址等)、原始的照片、当事人的信函和日记等。第一手史料往往是直接的证据,其准确性、可信度更高。
第二手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主要有后人的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纪录片)、研究论著等。例如,著作《洪秀全传》《太平天国兴亡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研究论文集》等就属于第二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