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声、光实验专题
类型
2.光的反射实验
3.平面镜成像实验
4.光的折射实验
1.声现象实验
声现象实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
【例1】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当用锤子敲击音叉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乒乓球被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
(3)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这说明响度与______有关。
(4)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幅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的特性实验
【例2】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松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
粗细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
中编号为_____的弦(只填写字母
代号)。
DE
声音的特性实验
(2)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_____,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________。
(3)本题的探究实验所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BC
AB
控制变量
光的反射实验
光的反射实验
【例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__________地立在平面镜上,直线ON垂直于镜面。
量角器
垂直
实验器材:平面镜、笔、激光笔、可折的硬纸板、量角器
光的反射实验
(3)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其作用有两个: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1-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F方向射出。图中∠r是______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5)如果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______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光路
方便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
OE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实验
(6)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的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小东发现表格中有一个数据错误,则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60° 30°
4 75° 75°
多次实验是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光的反射实验
(8)如图1-乙,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反射。
在同一平面内
不能
漫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例4】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把现有5mm和2mm厚的玻璃板,应选择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
物的_______关系,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控制
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较暗
2
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大小
等效替代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
(5)当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要使蜡烛B与A的像重合,必须使蜡烛B_______
(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
(6)点燃蜡烛A,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时,小明应在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8)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靠近
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A
不变
平面镜成像实验
(9)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则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像。
(11)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玻璃板具有一定厚度,两个面都会成像
不能
虚
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平面镜成像实验
(12)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表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水平桌面放置,而是如下图所示倾斜了,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选填“A1”“A2”或“A3”)。
相等
A2
等于
光的折射实验
光的折射实验
【例5】某同学做“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下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反射
折射
光的折射实验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_。
(2)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将偏向法线。你认为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
小于
0°
是
实验未探究从水中射向空气的情况,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
的折射实验
光的折射实验
(3)该同学将光线沿折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入空气时,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
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