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15 15:24:2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此歌词描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
A. 建设用地 B. 耕地
C. 林地 D. 草地
夯实基础
B
2. 读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示意图(图K3-2-1),可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
A. 耕地和林地少,草地多
B. 耕地和林地少,草地少
C. 耕地和沙漠少,草地多
D. 城市用地和林地多,草地少
A
3. 读图K3-2-2,沿西成高铁从西安到成都沿途可看到的农田类型依次是 (  )
A. 旱地、水田
B. 水田、旱地
C. 全部是旱地
D. 全部是水田
A
我国陆地总面积略多于美国,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据此读我国、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图K3-2-3),完成4~5题。
4. 图中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D
5. 我国耕地面积少于美国的原因是 (  )
A. 我国的陆地面积少于美国
B. 我国平原面积广阔
C. 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高寒面积广,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D.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内陆区,雨热不同期
C
6. 图K3-2-4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B
7. 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
A.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B. 人口多,耕地少
C. 我国领土狭小
D.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
8. 针对如图K3-2-5漫画所示的问题,下列对策合理的有
(  )
①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②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③加强耕地保护法,切实保护耕地
④为了保障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C
9. 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A. 在东部平原地区集中发展畜牧业
B. 在南方地区较陡的山坡发展林业
C. 在东部河湖密布的地方围湖造田,增加粮食生产
D. 扩大城市规模,把大量农业用地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
B
10.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K3-2-6)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图K3-2-7),完成下列问题。
(1)图K3-2-6的土地利用类型②为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2)图K3-2-6的土地利用类型③为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图K3-2-7图的____________区。
林地
东北
西南
东南
草地
半干旱
(3)图K3-2-6的土地利用类型④为____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⑤为____________。(填“水田”或“旱地”)
(4)图K3-2-7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大致以__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5)图K3-2-6的③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____________问题,解决措施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旱地
水田
400
草场退化
合理载畜,建设人工草场等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2010年和2019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表K3-2-1),完成 11~12题。
表K3-2-1
11. 下列关于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耕地资源面积逐渐增大 B. 森林植被种植面积逐渐增大
C. 草地资源面积逐渐增大 D. 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减小
能力提升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2010年 36% 23% 18% 9% 14%
2019年 29% 37% 11% 12% 11%
B
12.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该地区 (  )
A. 毁林开荒现象日益严重
B.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C. 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增大
D. 城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D
13. 图K3-2-8为我国某省近10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该省近10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态破坏,被迫弃耕
B. 建设用地大量侵占
C. 保护环境,生态退耕
D.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C
14. 保护土地资源要开源节流。下列做法中,属于土地资源“开源”的是 (  )
A. 开垦草原
B. 控制交通、工业、城建和生活用地
C. 毁林造田
D. 开垦宜垦荒地
D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图K3-2-9,完成下列问题。
(1)读甲图,归纳我国林地集中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形、气候简要分析其集中分布的原因。
我国林地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2)A林区的树木生长速度比B林区的树木生长速度慢,其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所知道的林地(森林)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A林区冬季漫长严寒,热量不足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4)结合乙图漫画,举例说明滥伐林地带来的危害以及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危害: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自然环境恶化等。
措施:禁止滥伐森林,多植树造林。
谢 谢(共21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下列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 石油、煤炭 B. 阳光、土地
C. 铁矿、森林 D. 煤炭、水资源
夯实基础
B
2.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这是由于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的资源有 (  )
①鱼类资源 ②油气资源 ③盐类资源 ④糖类资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资源、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据此读图K3-1-1,完成3~4题。
3. 炭火烧烤破坏的主要资源是(  )
A. 耕地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森林资源 D. 水资源
4. 炭火烧烤直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是(  )
A. 大气污染 B. 水体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垃圾污染
C
A
干热岩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温度较低的水,水通过吸收岩体热量转化为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并加以利用,便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干热岩资源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专家认为干热岩发电技术可大幅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 关于干热岩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利用的是地热能资源 ②受季节、气候制约,发电量不稳定 ③资源分布广泛,利于推广 ④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改善大气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D
6. 最有可能大规模推广干热岩资源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 青海省、四川省
B. 湖南省、河北省
C. 湖北省、江西省
D. 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A
读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图K3-1-2),完成7~9题。
7. 下列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 石油 B. 水
C. 耕地 D. 煤炭
D
8. 图示信息反映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  )
A. 总量丰富 B. 人均占有量少
C. 总量缺乏 D. 人均占有量多
9. 针对这一国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 出行时,尽量乘坐私家车
B. 外出就餐时,多使用一次性碗筷
C. 洗手后,及时关紧水龙头
D. 购物时,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
C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数据(表K3-1-1)。
表K3-1-1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 的排位 3 3 4 6 5
人均量占世界 人均量的比例 不足1/2 不足1/2 2/5 1/4 1/3
材料二 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6.7亿吨,居世界首位,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75千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并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众多。
(2)根据材料二计算: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是1949年的____________倍,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1949年的____________倍,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____________(填“快”或“慢”)。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把实行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6.7
2.375

计划生育
“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里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太阳能光伏板可以起到给鱼塘遮阳、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改善水质的作用。据此
读我国某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景观(图K3-1-3),完成11~13题。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  )
A. 所用资源不可再生
B. 可持续稳定发电
C. 属于清洁能源
D. 地区的适应性强
能力提升
C
12. “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优势不包括 (  )
A. 提高渔业产量 B. 一地两用,节约土地
C. 减少水分蒸发量 D. 建设成本高
13. 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的地区是 (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珠江三角洲
D
D
内蒙古西部草原的居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相结合的形式为家庭提供能源。图K3-1-4为内蒙古西部风能和太阳能各月统计图及当地某居民家庭能源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 材料中提及的能源供应最紧张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D
15. 该地风能较太阳能季节变化小的主要原因 (  )
A. 大风天数多 B. 太阳能利用难度大
C. 纬度较低 D. 风能资源非常稳定
A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材料二 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示意图(图K3-1-5)。
(1)按照自然资源的种类划分,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_资源;按照自然资源能够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_资源。
(2)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不均,大致从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逐渐增大。
气候
可再生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3)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试分析其原因。
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
(4)目前,太阳能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请你再列举三例。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谢 谢(共21张PPT)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1. 目前,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 河水、冰川水
B. 江河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 河水、海水淡化
D. 地下水、海洋水
夯实基础
B
2. 图K3-3-1反映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下列属于地多水少的地区是 (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黄土高原
C. 珠江三角洲
D. 四川盆地
B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图K3-3-2),完成3~4题。
3. 图K3-3-2反映了(  )
A. 华北地区水资源丰富
B. 华北地区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C. 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
D. 华北地区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D
4. 华北地区降水变化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 春旱 B. 夏涝
C. 旱涝灾害频繁 D. 水污染严重
C
2021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七周年。大江北去,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宏大底蕴,与雄浑激越的北方文明交汇,焕发出新的风采。据此读南水北调中线线路示意图(图K3-3-3),完成5~7题。
5. “大江北去”中的“大江”
所指河流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京杭大运河
B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北方文明焕发新风采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缺水状况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改变城市分布 ④改变农作物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受益地是(  )
A. 湘、晋、鲁、京 B. 豫、鲁、冀、京
C. 鄂、冀、京、津 D. 豫、冀、京、津
A
D
2021年5月9日,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启动,主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据此读图K3-3-4,完成 8~9题。
8. 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乏
B. 南方城市普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
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B
9. 如图K3-3-4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
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 人为抬高自来水价格
C. 减少社会用水需求
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D
10. 读中国径流带分布示意图(图K3-3-5),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工程。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2)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____业。
夏秋多,冬春少
修建水库
畜牧
(4)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一水多用,合理使用洗涤剂,使用节水器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图K3-3-6为我国农村某住宅的设计图,收集的雨水经过滤池再利用。据此,完成11~12题。
11. 该住宅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洪水威胁
B. 缓解水资源紧缺
C. 改善生态环境
D. 减少风沙危害
12. 该农村住宅设计最适宜推广使用的是 (  )
A. 华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能力提升
B
C
13. 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列对其缺水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工农业发达 B. 城市、人口众多
C. 水污染严重 D. 泥沙淤积严重
D
  引汉济渭工程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纵穿秦岭。据此读图K3-3-7,完成14~15题。
14. 修建引汉济渭工程是调节我国
水资源(  )
A.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B. 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C.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
D. 时间分配不均,冬春季多
A
15. 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可 (  )
A. 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B. 解决京津地区用水紧张问题
C. 开发汉江上游的水能资源
D. 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D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0月,全国首个《河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在浙江绍兴发布。河长制,即由我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K3-3-8)。
(1)图中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有哪些?这些污水排入河流会产生哪些危害?
来源:工业废水(或化工厂污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
危害:水质下降(或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破坏河流生态系统(或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简述全国推行“河长制”的意义。
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减轻水污染,提高河流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