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案例
—以小学语文《胖乎乎的小手》为例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特别对于低年级语文老师来说,授课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和低龄学生较弱的理解力”。传统的语文课堂较为死板,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些套路和单纯的知识点堆积。所以当了老师以后,就更想给学生呈现一节有吸引力的语文课。
如今,信息化教学环境明显改善,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创造了多样有利的条件。其实想要改变语文课堂并不难,借助省平台的一体化备授课软化——101教育PPT,在上课时只需用上几个实用语文学科工具,不仅能够轻松传授知识点,还能抓住学生的吸引力。
课例呈现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或者图片导入)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胖”字。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语言运用的过程初步感知本课大意。
赋能路径:利用猜谜语和图片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观看,建立直观感受并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范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感知标准读音与语气。
2.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自读课文:
任务:1)大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请用小铅笔标记读起来有困难的生字。
2)圈出你不认识或者难记的生字,同桌之间相互帮助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范读让学生感知标准的读音与语气,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与生字词。
赋能路径:利用猜多媒体课件范读形式,学生自主感知标准的读音和语气,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三、引导学法,落实识字教学
1.课件归类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我会认”与“我会写”的生字词:ppt上同时出现读音与词组。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通过红色标记出来,如下图所示:
2.开火车读词,读的过程中对读音进行指导,尤其是后鼻音韵母与三拼连读。
3.教师总结识字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学校的会议室上的牌子上写着“会”字。
2)编字谜识字:两位夫人坐在太阳上,替代的替。
3)编故事识字:看:一个人把手放在眼睛的斜上方,看见的看。
4)编儿歌识字:米和占做朋友是粘,贝和占做朋友变成贴。Ppt如下图所示,并将识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4.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组词、说句子、编故事、编谜语、儿歌、联系生活实际等)
5.学生汇报识字,教师针对重难点(鞋、墙、喜等指导)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二是做到音、形、义的结合;三是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通过这三个方面做到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以及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思想。多媒体课件的在音、形、义的结合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将表示义的图片与音、形共同呈现便于学生将三者结合起来学习。
赋能路径:多媒体课件的在音、形、义的结合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将表示义的图片与音、形共同呈现便于学生将三者结合起来学习。
四、类比观察,指导写字
1.ppt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且较难的生字的flash动画,通过教师播放让学生体会笔顺、比划与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着”字,并提示注意“看、着”的笔画“丿”以及下面“目”的位置的书写;范写“画”字,并提示注意横折的写法;兴字头第一次出现,范写“兴”字头。
3.学生描红练习,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巡查学生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4.挑选一个写的较好的字作为示范,一个需要改进的字作为引起其他学生注意的例子。
设计意图:对于生字的指导书写,需要有侧重点、有层次。第一次出现的偏旁一定要强调范写,对于学生掌握有困难的独体字要范写指导;此外需要通过总结学生的写作情况提高教学效率。Flash动画的播放加上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赋能路径:学生观看Flash动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的讲解能够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拓展阅读、巩固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通拓展阅读:学习了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后,阅读包含本课生字词的字谜、儿歌、故事等,并要求学生圈画出本课学习过的生字词。
2.教师辅助拓展阅读:在学生阅读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帮助阅读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将本课的生字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再次感知,同时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
赋能路径: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
随堂检测,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说话训练并写作:阅读了这么多儿歌故事谜语,你是否也想用今天学习的生字朋友编一编呢?你可以用今天学习过的生字组词、说句子、编故事、编谜语、编儿歌,尝试着同桌协作将编好的内容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写作,实现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生字词的再次运用。实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此外,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思维的训练。
赋能路径:课前教师将写话的内容上传至平板智慧课堂,设置好发布时间,课上新授课结束后发送给学生,学生直接在平板上答题并提交,即使生成正确率。教师将答题情况同屏到大屏幕,根据正答率数据,对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更精准的反馈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堂观察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教学的实施环境是多媒体环境(拥有大屏幕投影的教室),虽然教师在整节课上所用的技术手段非常简单,但却非常实用。总体来看,这堂课很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学生在识字方面也真正实现了跨越。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语文能力培养与思维能力训练的结合。由于儿童已经有强大的母语基础,所以生字教学中形是教学重难点。字形的教学包括认与写,教师通过技术手段(PPT呈现的方式)将生字的音、形、义巧妙地结合起来,结合PPT总结各种识字方法(联系生活识字、编字谜、编儿歌、编故事等),体现了语言培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指导原则,学生在运用以上提到的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的过程中需要观察、联想、想象并将其表述出来,这既是个语言运用的过程也是思维培养的过程——语言与思维培养相结合。对于字形的书写,教师通过Flash的字形、笔画演示,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解决了学生在生字书写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最终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拓展阅读与创新写作的环节,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