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窃读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19 22: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林海音窃读记 窃(qiè) 腋(yè) 哟(yō)
婪(lán) 惧(jù) 辘(lù)
撑(chēng)
窃读 炒菜 锅勺 饥饿
惧怕 充足 一碗 屋檐 真酸 支撑 书柜 哎哟

一、字音字词二、作家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窃读的意思。
2.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文中用第二种 解释)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品读作者窃读的技巧
(1)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快速阅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①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5段)
②藏在人多地方,贴在大人身边(第6段)
③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7段)
④饥肠辘辘时靠想象坚持(第 8段)
⑤交替用单脚支撑(第8段)
(2)、在你们的眼里、在你们的心
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 “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却因为生活的贫穷而买不起书,只能无可奈何地到书店里“窃读”。 局部突破,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
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一)苦: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二)酸: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种的酸只是身体上酸。比这种酸还要酸还要辣的在哪里? (三)甜: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样的读书,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2、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闭眼想像作者的滋味。(四)甜中有苦,苦中有辣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你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重点句子,再次感受窃读的滋味
(1)默读边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2)并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是怎么想的?
(3)品析了动作,揣摩了心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间。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的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或轰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 滋味!” 4.“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区位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5、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放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次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感受读书快乐的源泉
1.作者既快乐又惧怕的读书,这种窃读的滋味真是令人难受,但是作者却说我很快乐,真正让作者感到快乐的源泉是什么?知识、智慧 2.“你是吃饭长大的,是读书长大的。”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读书和长大有相类似的地方。读书的滋味是丰富的,酸甜苦辣都有,人生就像一本书,成长的过程也包含酸甜苦辣,逆境中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1、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2、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 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 甫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5、立身以立学为先,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 子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 轼 这篇文章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请联系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