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3 同步学案 10.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3 同步学案 10.5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7 10:30: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连续喷墨打印机
连续喷墨技术以电荷调制型为代表.这种喷墨打印原理是利用压电驱动装置对喷头中墨水加以固定压力,使其连续喷射.为进行记录,利用振荡器的振动信号激励射流生成墨水滴,并对其墨水滴大小和间距进行控制.由字符发生器、模拟调制器而来的打印信息对控制电报上电荷进行控制,形成带电荷和不带电荷的墨水滴,再由偏转电极来改变墨水滴的飞行方向,使需要打印的墨水滴飞行到纸面上,生成字符/图形纪录.不参与纪录的墨水滴由导管回收.对偏转电极而言,有的系统采用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电极,对墨水滴打印位置进行二维偏转型;有的系统对偏转电极采用多维控制,即多维偏转型.
这种连续循环的喷墨系统.能生成高速墨水滴,所以打印速度高,可以使用普通纸.不同的打印介质皆可获得高质量的打印结果,还易于实现彩色打印.但是,这种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与随机式相比,比较复杂:对墨水需要加压装置,终端要有回收装置回收不参与纪录的.并且工作方式的效率不够高,而且不精确.现在采用这种技术的喷墨打印机已经极少见到.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阅读,你觉得连续喷墨打印机用到了什么物理原理?
回顾学过的物理知识,试着总结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力?哪些运动?哪些物理规律、定理、定律?哪些方法?
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常见的有哪些类型,在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需要考虑重力吗?
【笔记】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能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能否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变速曲线运动?
【笔记】
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处于静止状态,请判断该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如图1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加以电压.两板间有一带正电荷的带电粒子.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正极板向负极板运动,到达负板时的速度有多大?(不考虑粒子的重力)
如图所示,当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电场中时,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如何?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性质如何?与学过的哪种运动形式类似?
【笔记】
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不可能做匀减速运动
C.一定做曲线运动
D.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如图所示,在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带电小球,粒子到达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设所在的电场线竖直向下,、间的高度差为,则( )
A.带电粒子带负电
B.、两点间的电势差
C.点场强大于点场强
D.点场强大于点场强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带电量为, 极板间的距离为,在两极板间的中点放一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等于( )
A. B. C. D.
如图所示,和为两平行金属板,板间电压为,在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板运动,关于电子到达板时的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时间越长,获得的速率就越大
B.两板间距离越小,加速度越大,获得的速率就越大
C.与两板间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原来都是静止的质子和粒子,经过同一电压的加速电场后,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B.1:2 C. D.1:1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小)固定在点,如图所示.以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表示正电荷在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那么( )
A.变小,不变 B.变大,变大
C.变小,不变 D.不变,不变
如图所示装置,从板释放的一个无初速电子向板方向运动,下列对电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到达板时的动能是
B.电子从板到板时动能变化为零
C.电子到达板时动能是
D.电子在板和板之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偏转电场,要使它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角增大,可采用的办法有:( )
A.增加带电粒子的电量 B.降低加速电压
C.提高偏转电压 D.减小两平行板间的距离
有3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有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微粒,从极板左侧中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先后垂直场强射入,分别落到、、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 )
A.粒子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
B.3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相等
C.3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
D.3个粒子到达极板时动能
如图所示,在两块带电平行金属板间,有一束电子沿轴方向射入电场,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为.已知,则电子在段和段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 )
A. B. C. D.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接于电池两极,一个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如图所示,那么( )
A.保持电键闭合,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增大
B.保持电键闭合,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不变
C.电键断开,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增大
D.电键断开,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不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从两带电平行板的正中间沿与匀强电场垂直的方向射入,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当粒子的入射速度为时,它恰能穿过一电场区域而不碰到金属板上.现欲使质量为、入射速度为的粒子也能恰好穿过这一电场区域而不碰到金属板,在以下的仅改变
某一物理量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
A.使粒子的带电量减少为原来的
B.使两板间所接电源的电压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C.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加到原来的2倍
D.使两极板的长度减小为原来的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带电液滴在金属板、间保持静止,现设法使固定,再使两金属板、分别绕中心点、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相同的小角度,然后释放,则在电场内将做( )
A.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斜向右下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如图所示,、为平行金属板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为,在板的缺口的正上方距离为的处,有一静止的、质量为、带电量为的液滴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若要使液滴不落在板上,两板间场强至少为多大?两板间的电压至少为多大?
一束初速不计的电子流在经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板间距离,板长,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
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定,带电油滴在极板间静止,若将板间距变大些,则油滴的运动将( )
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保持静止 D.向左运动
如图所示,三个质最相等的,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小球,以相同速率在带电平行金属板的点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落在、、三点,则( )
A.落到点的小球带正电、落到点的小球带负电、落到点的小球不带电
B.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
C.三小球到达正极板的动能关系是
D.三小球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关系是
、、三个粒子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恰好飞出电场,由此可以肯定
A.在飞离电场的同时,刚好打在负极板上
B.和同时飞离电场
C.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最大,的速度最小
D.动能的增量相比,的最小,和的一样大
如图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射入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变大的是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大
C.变大、变小
D.变小、变小
奥斯特
汉斯·奥斯特(HansØrsted,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在化学领域,铝元素是他最先发现的.十九世纪后期,在科学方面的后康德哲学和演进,由于他的写作而更见雏形.他也是第一位明确地描述思想实验的现代思想家,创建了思想实验(Gedankenexperiment) 这名词.
电磁效应
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富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更坚定了他的观点.当时,有些人做过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结果都失败了.奥斯特分析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去找效应,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磁效应的作用会不会是横向的?
1819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在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 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
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这篇仅用了4页纸的论文,是一篇极其简洁的实验报告.奥斯特在报告中讲述了他的实验装置和60多个实验的结果,从实验总结出:电流的作用仅存在于载流导线的周围;沿着螺纹方向垂直于导线;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可以穿过各种不同的介质;作用的强弱决定于介质,也决定于导线到磁针的距离和电流的强弱;铜和其他一些材料做的针不受电流作用;通电的环形导体相当于一个磁针,具有两个磁极等等.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人们的注意.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后,一系列的新发现接连出现.两个月后安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阿拉果制成了第一个电磁铁,施魏格发明电流计等.安培曾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其它方面
奥斯特曾经对化学亲合力等作了研究,1822年他精密地测定了水的压缩系数值,论证了水的可压缩性.1823年他还对温差电现象作出了成功的研究.他对库仑扭秤也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
奥斯特在1825年最早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以致这项成就在冶金史上归属于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他最后一项研究是40年代末期对抗磁体的研究,试图用反极性的反感应效应来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同一时期迈克尔·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及其法国的同辈.法拉第证明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并用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统一解释了磁性和抗磁性.不过,奥斯特研究抗磁体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响.
1 / 14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连续喷墨打印机
连续喷墨技术以电荷调制型为代表.这种喷墨打印原理是利用压电驱动装置对喷头中墨水加以固定压力,使其连续喷射.为进行记录,利用振荡器的振动信号激励射流生成墨水滴,并对其墨水滴大小和间距进行控制.由字符发生器、模拟调制器而来的打印信息对控制电报上电荷进行控制,形成带电荷和不带电荷的墨水滴,再由偏转电极来改变墨水滴的飞行方向,使需要打印的墨水滴飞行到纸面上,生成字符/图形纪录.不参与纪录的墨水滴由导管回收.对偏转电极而言,有的系统采用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电极,对墨水滴打印位置进行二维偏转型;有的系统对偏转电极采用多维控制,即多维偏转型.
这种连续循环的喷墨系统.能生成高速墨水滴,所以打印速度高,可以使用普通纸.不同的打印介质皆可获得高质量的打印结果,还易于实现彩色打印.但是,这种喷墨打印机的结构与随机式相比,比较复杂:对墨水需要加压装置,终端要有回收装置回收不参与纪录的.并且工作方式的效率不够高,而且不精确.现在采用这种技术的喷墨打印机已经极少见到.
【思考】通过以上材料阅读,你觉得连续喷墨打印机用到了什么物理原理?
回顾学过的物理知识,试着总结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力?哪些运动?哪些物理规律、定理、定律?哪些方法?
【答案】(1)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
(2)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
(3)物理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4)方法:矢量运算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常见的有哪些类型,在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需要考虑重力吗?
【答案】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1、基本粒子:电子,质子,正负离子等,这些粒子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相比要小得多,一般都不考虑重力(不考虑重力,但并不能忽略质量),除非有说明或明确暗示.
2、带电微粒:如带电小球、液滴、油滴、尘埃等.一般都考虑重力,除非有说明或明确暗示.
3、某些带电体是否考虑重力,要根据题目暗示或运动状态来判定.
【笔记】带电粒子:电子、质子、正负离子等基本粒子和带电小球、油滴、尘埃等微粒,是否需要考虑重力取决于题目是否明确说明或明确暗示,否则不考虑重力.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能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能否做变速直线运动或变速曲线运动?
【答案】只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时,粒子就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若且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加速或减速曲线运动.
【笔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1、平衡——
2、加速或减速——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偏转——且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所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处于静止状态,请判断该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答案】带电粒子处于静止状态,,,因为所受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所受电场力必为竖直向上;又因为场强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带电体带负电.
如图1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加以电压.两板间有一带正电荷的带电粒子.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从正极板向负极板运动,到达负板时的速度有多大?(不考虑粒子的重力)
【答案】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根据受力分析可得:;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由运动学知识可得:,所以;
也可由能量知识得:,所以.
如图所示,当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电场中时,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如何?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性质如何?与学过的哪种运动形式类似?
【答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可知,在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平行电场线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类似于平抛运动.
【笔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1、运动性质: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做类平抛运动.
垂直电场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行电场线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垂直电场方向:;
平行电场方向:
速度关系:;;
位移关系:;;
推论1: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电场时,粒子好像是从入射线中点直接射出来的.
速度和位移关系:;;.
推论2:
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不可能做匀减速运动
C.一定做曲线运动
D.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答案】
如图所示,在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带电小球,粒子到达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设所在的电场线竖直向下,、间的高度差为,则( )
A.带电粒子带负电
B.、两点间的电势差
C.点场强大于点场强
D.点场强大于点场强
【答案】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带电量为, 极板间的距离为,在两极板间的中点放一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它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等于( )
A. B. C. D.
【答案】C
如图所示,和为两平行金属板,板间电压为,在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板运动,关于电子到达板时的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时间越长,获得的速率就越大
B.两板间距离越小,加速度越大,获得的速率就越大
C.与两板间距离无关,仅与加速电压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原来都是静止的质子和粒子,经过同一电压的加速电场后,它们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B.1:2 C. D.1:1
【答案】C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荷量小)固定在点,如图所示.以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表示正电荷在点的电势能.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那么( )
A.变小,不变
B.变大,变大
C.变小,不变
D.不变,不变
【答案】AC
如图所示装置,从板释放的一个无初速电子向板方向运动,下列对电子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到达板时的动能是
B.电子从板到板时动能变化为零
C.电子到达板时动能是
D.电子在板和板之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AB
带电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偏转电场,要使它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角增大,可采用的办法有:( )
A.增加带电粒子的电量 B.降低加速电压
C.提高偏转电压 D.减小两平行板间的距离
【答案】BCD
有3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有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微粒,从极板左侧中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先后垂直场强射入,分别落到、、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 )
A.粒子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
B.3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相等
C.3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
D.3个粒子到达极板时动能
【答案】
如图所示,在两块带电平行金属板间,有一束电子沿轴方向射入电场,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为.已知,则电子在段和段动能的增加量之比为( )
A. B. C. D.
【答案】B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接于电池两极,一个带正电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电键,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如图所示,那么( )
A.保持电键闭合,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增大
B.保持电键闭合,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不变
C.电键断开,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增大
D.电键断开,带正电的板向板靠近,则不变
【答案】AD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从两带电平行板的正中间沿与匀强电场垂直的方向射入,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当粒子的入射速度为时,它恰能穿过一电场区域而不碰到金属板上.现欲使质量为、入射速度为的粒子也能恰好穿过这一电场区域而不碰到金属板,在以下的仅改变某一物理量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
A.使粒子的带电量减少为原来的
B.使两板间所接电源的电压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C.使两板间的距离增加到原来的2倍
D.使两极板的长度减小为原来的
【答案】AC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带电液滴在金属板、间保持静止,现设法使固定,再使两金属板、分别绕中心点、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相同的小角度,然后释放,则在电场内将做( )
A.匀速直线运动
B.水平向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斜向右下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答案】B
如图所示,、为平行金属板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为,在板的缺口的正上方距离为的处,有一静止的、质量为、带电量为的液滴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若要使液滴不落在板上,两板间场强至少为多大?两板间的电压至少为多大?
【答案】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由此解得:;
一束初速不计的电子流在经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若板间距离,板长,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多能加多大电压?
【答案】在加速电压一定时,偏转电压越大,电子在极板间的偏转距离就越大.当偏转电压大到使电子刚好擦着极板的边缘飞出,此时的偏转电压,即为题目要求的最大电压.加速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进入偏转电场,电子在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上作匀速运动 ②
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③
偏转距离 ④ 能飞出的条件为 ⑤
解①~⑤式得:
即要使电子能飞出,所加电压最大为.
如图所示电容器充电结束后保持与电源连接,电源电压恒定,带电油滴在极板间静止,若将板间距变大些,则油滴的运动将( )
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保持静止 D.向左运动
【答案】B
如图所示,三个质最相等的,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小球,以相同速率在带电平行金属板的点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电场,落在、、三点,则( )
A.落到点的小球带正电、落到点的小球带负电、落到点的小球不带电
B.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
C.三小球到达正极板的动能关系是
D.三小球在电场中的加速度关系是
【答案】D
、、三个粒子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恰好飞出电场,由此可以肯定 ( )
A.在飞离电场的同时,刚好打在负极板上
B.和同时飞离电场
C.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最大,的速度最小
D.动能的增量相比,的最小,和的一样大
【答案】ACD
如图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射入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变大的是
A.变大、变大
B.变小、变大
C.变大、变小
D.变小、变小
【答案】B
奥斯特
汉斯·奥斯特(HansØrsted,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针,使磁针改变方向.在化学领域,铝元素是他最先发现的.十九世纪后期,在科学方面的后康德哲学和演进,由于他的写作而更见雏形.他也是第一位明确地描述思想实验的现代思想家,创建了思想实验(Gedankenexperiment) 这名词.
电磁效应
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富兰克林曾经发现莱顿瓶放电能使钢针磁化,更坚定了他的观点.当时,有些人做过实验,寻求电和磁的联系,结果都失败了.奥斯特分析这些实验后认为:在电流方向上去找效应,看来是不可能的,那么磁效应的作用会不会是横向的?
1819年上半年到1820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继续研究电、磁关系.在1820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 心情又作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以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作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
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这篇仅用了4页纸的论文,是一篇极其简洁的实验报告.奥斯特在报告中讲述了他的实验装置和60多个实验的结果,从实验总结出:电流的作用仅存在于载流导线的周围;沿着螺纹方向垂直于导线;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可以穿过各种不同的介质;作用的强弱决定于介质,也决定于导线到磁针的距离和电流的强弱;铜和其他一些材料做的针不受电流作用;通电的环形导体相当于一个磁针,具有两个磁极等等.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价值的人们的注意.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后,一系列的新发现接连出现.两个月后安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阿拉果制成了第一个电磁铁,施魏格发明电流计等.安培曾写道:“奥斯特先生……已经永远把他的名字和一个新纪元联系在一起了.”奥斯特的发现揭开了物理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其它方面
奥斯特曾经对化学亲合力等作了研究,1822年他精密地测定了水的压缩系数值,论证了水的可压缩性.1823年他还对温差电现象作出了成功的研究.他对库仑扭秤也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
奥斯特在1825年最早提炼出铝,但纯度不高,以致这项成就在冶金史上归属于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他最后一项研究是40年代末期对抗磁体的研究,试图用反极性的反感应效应来解释物质的抗磁性.同一时期迈克尔·法拉第在这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奥斯特及其法国的同辈.法拉第证明不存在所谓的反磁极,并用磁导率和磁力线的概念统一解释了磁性和抗磁性.不过,奥斯特研究抗磁体的方法仍具有很深的影响.
1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