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之
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了解小说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表现作品主题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作家典型化处理的“人”。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
泼留希金: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
香雪:文静腼腆,内心世界丰富
别利科夫:孤僻胆小,害怕变革
祥林嫂、林教头、聂赫留朵夫
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
说出下面文段所用的描写手法
1、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2、之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3、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
神态和动作描写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他人的介绍、描述以及作者的介绍、评价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借助物象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由一组或一组以上能显示人物行动、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
情节运行模式
02
05
01
叙述线索
情节技巧
情节构思
03
04
叙述顺序
叙述人称
解题指导
情节运 行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①单线结构;②双线结构;③蒙太奇式结构;④摇摆式;⑤对话式
2.外国小说模式:①“延迟”式结构;②突转式结构;③意识流式结构
叙述线索 1.单线结构
2.复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②主副线:主副偕行,相辅相成
叙述顺序 ①顺叙;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⑤平叙
叙述人称 ①第一人称;②第二人称;③第三人称
情节技巧 线索;照应;伏笔;铺垫;抑扬;悬念;对比;衬托;突转
方法指津
小说的情节构思特色思考角度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情节:按照事件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常式
概念 释义 代表作
单线结构 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百合花》
《哦、香雪》
《祝福》
《装在套子里的人》
双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情节的运行模式
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变形记》、《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
概念 释义 代表作
蒙太奇式结构 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这种形式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使之产生对比、衬托、制造悬念等作用,为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服务。
《桥边的老人》
第一章:成长之路
他,叫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大概是因为名字的缘故吧,他从小就对村口的那条小路情有独钟。他没有什么玩伴,于是小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春天,小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花野草,他便坐在小路上,去嗅那些花香,看那蝴蝶在草丛中飞舞;夏天……秋天……冬天……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小路深深地刻下了他成长的足迹。
第二章:求学之路
他,上学了。于是,他不得不走十几里的路,到另外一个村子里的学校去上课。因为,那是这附近几个村子里唯一的一所学校。自从第一天踏上求学之路,他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人,走出这贫困的小山村。”从此,在村口那条小路上总能看到他匆匆的身影……求学的道路是艰辛的,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波在求学之路上。终于,他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肩负着全村人的希望,他坚定地踏上了求学之路。
第三章:犯罪之路
他,做官了……他有出息了,小山村也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起来了,就连村口那条泥泞不堪的小路也被修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了。那天,他在许多人的陪同下回到了家乡。正当村民们张灯结彩,欢庆他回来的时候,一群穿制服、戴大盖帽的人,把他带走了……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他犯罪了,是受贿罪。
尾声
路,要靠自己去走。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二老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过官,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高,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他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村民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夸的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阿锦的黑白记忆
阿锦摊开那本泛黄的相册,周边的角被岁月磨出了须线。她定定地望着里面夹的黑白照,岁月竟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落下斑驳的印迹。她带着激动,翻开相册,心中不禁感叹,时间本就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唯有记忆,此生不老……
阿锦对这个世界开始有认知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世界挤满了黑与白的单调色彩。黑白的电视,有常年晃动的“雪花”;笨重的黑色收音机,吱吱送出美妙的音乐;还有就是父亲最珍视的全家福黑白照片,被镶嵌在精致的镜框里,挂在墙上……她哪里会晓得,一张小小的照片,牵绊住了往后的岁月,绊住了那颗敏感的心。
阿锦渐渐长大,她开始渴求穿上漂亮的小花裙,欢心雀跃地跑去相馆,倚在父母怀里,照上一张全家福。她嘟着嘴,卖力地摇着父亲的手臂……父亲望望撒娇的阿锦,宠溺的眼神不言而喻。他弯下腰去,搂抱起阿锦,说:好,阿爸周末带你去照相……那个周末,阿锦如愿拍下自己想要的全家福,她的笑靥如花,被定格在那个黑白岁月:即使日子艰苦,父母愿付出一切去爱她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可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年,父亲总要带全家去照相馆照上一张全家福。阿锦眼里的色彩日渐丰富,黑白的照片也逐渐褪去它夺目的光彩,被一沓沓彩色照片替代。可阿锦分明看见,父亲粗糙的双手抚摸黑白全家福的专注与慈爱。
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阿锦轻轻合上相册,眼里顿时起了雾气。她觉得那泛黄的陈旧的黑白相册,装载着那么多的黑白记忆,却是明晃晃的耀眼。时代永远会变,可有一些东西,却固若金汤地躺在自己的心房,只待岁月静好!
概念 释义 代表作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摇摆”主要是设置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和巨大的悬念等,文章显得跌宕起伏,摇曳生姿。
《枪口下的人格》《天嚣》
《清兵卫与葫芦》
《祝福》只是写了祥林嫂由生到死的一件事。但作者为她的一生设置了许多“波折”: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来到鲁镇,眼见着日子变好时,却被婆家找到,被迫改嫁;眼见着日子又变得好起来时,第二任丈夫却去世,阿毛又被狼叼走;她再次回到鲁镇,眼见着日子再次归于平淡,却又碰到柳妈对她的百般讥讽、奚落。
概念 释义 代表作
横截面式 指从中间链条上,只截取一个点,横向地在这个时间点中展示人物性格或事件片段,此模式有利于作更加细腻入微的描写,制造矛盾冲突展示人物典型性格以及环境等。
对话式 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老舍《五九》
“嘎吱——”门开了,进来一位中年女警员。
“采访结束了吧?”
“呃……”
“我看小黄走了才进来的。”
“你是……”
“按狱里的规定,明早你可以自由点餐。”
“自由点餐?”
“是的,想吃什么就吃点什么。”
“是……断头饭?”
“你想吃什么?”
“我没有杀人,我不吃!”
“点吧,我明早好准备材料。”
“我真的没有杀人!”
“这样吧,我记得你是湖南人,给你来份辣椒炒肉怎么样?”
“不,我没有杀人,我不吃!!”
警员用笔在小本上写着,然后转身朝外走,嘴里嘀咕道:“怎么断头饭都没想好,那电话怎么打……”
“电话?什么电话!”
“狱里这两年的新政策,刑前会面改为了电话交谈,总之你今晚可以打四个电话就是了,想想要打给谁吧。”
——《死刑前夜》
家里的人还未起床,他走进我的房间,关上窗。他的脸色发白,全身哆嗦,好像每跨一步都十分痛苦。
“怎么啦,斯加茨 ”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到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当我下楼时,斯加茨装束整齐,坐在火炉旁。这孩子才九岁,似乎被病折磨得厉害。我用手摸摸他的额头, 热得很。
我说:“上床吧,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他终于上楼躺下了。
医生来了,他给斯加茨量了量体温。
“多少度 ”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
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颜色胶囊的药、服药的说明。一种退热的,一种止泻的,第三种是供病情严重时吃的。他好像对流行性感冒非常内行,解释流行性感冒的病菌只在病情严重时,才威胁生命。如果体温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不必担心了。孩子的感冒并不严重,只需防止染上肺炎,就不会有危险了。
回到斯加茨的卧室,我记下孩子的温度以及吃药时间。
“你要听我读点东西吗 ”
“好吧。如果您愿意的话。”斯加茨说话时的脸色苍白,一圈很深的黑晕印在眼眶外。他躺在床上,静静的,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
我大声朗读《海盗》,这是霍德华·派尔写的,然而我发觉他并没有听进去。
我问他:“你有什么感觉,斯加茨 ”
“还是那样。”
我守在他床旁,一边读着书,一边等待给他服药。此时斯加茨最好能入睡。可是,我抬起头来时,他正盯住床脚,一副奇怪的神态。 ——海明威《孤独的一天》
概念 释义 代表作
“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它们运用的一系列手法:反复、心理对照、延缓、重复叙事等,目的都在于尽量拉开读者与故事终点的距离,拖延到达结局的时间,使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
《牲畜林》
2.外国小说模式
牲畜林 就在朱阿站在那里准备扣动扳机时,附近出现了两个小孩,一男一女,头戴毛线帽,足登长靴。他们脸上挂着泪珠说:“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他的心肠太软了,激动得太厉害了。这倒不是因为他要杀死那个德国鬼子,而是为那两个可怜孩子的猪担心。 德国鬼子怀里抱着那头吱吱乱叫、拼命挣扎的猪东撞西撞。突然,伴着猪的叫声,“咩——”的一声,从山洞里跑出一只小羊。德国人放下猪,又去抓羊。他抓住那声嘶力竭叫唤着的羊的一条腿,像牧人那样把羊扛在肩上,向前走去。朱阿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心想,“这一下你可跑不了了,机会来了。”正要扣动扳机,突然有一只手托起了他的枪。原来是个白胡子的老牧羊人。他合掌向朱阿祈求说:“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 朱阿头顶茂盛的树枝,双肩和枪筒也用树枝伪装起来,他悄悄来到树下。这时,一位年轻的、戴红头巾的胖姑娘来到他身边。“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 朱阿骑在一棵老橡树高高的树枝上,一直盯着提兔子的德国兵。虽然兔子不时地变换姿势,但总是离不开准星。朱阿觉得有人在拉他背心的下摆,一看,是个梳着辫子、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她说:“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德国兵来到一个布满灰岩石、长满绿苔藓的地方,附近只有几棵干枯的松树,前面就是悬崖。一只母鸡正在洒满松枝的地上觅食。德国人急忙去追鸡,兔子乘机溜走了。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惟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概念 释义 代表作
突转式 结构 俗称“欧·亨利式”笔法。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使小说充满戏剧性。
《麦琪的礼物》
《项链》
意识流式 结构 它打破了时间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 《追忆似水年华》《墙上的斑点》
2.外国小说模式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社会背景、政治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描写,可以涉及室内布置、陈设,住宅内外装饰的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1、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
2、田野里比村巷里亮多了,清凉的带着湿漉漉的水气的夜风,吹得人心胸里好舒畅,河滩里无名水鸟单调的叫声,更显出田野的寂静。
3、繁星在不知不觉中隐匿起来了,湛蓝的天幕上,只有几颗很大的星儿,发着红蜡头似的光,晨风轻轻掠过田野,黎明了。
4、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
5、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
小说阅读指导:(学生用书p42页)
一、读标题:
二、读情节:
三、读形象:
四、读环境:
五、读主题:
六、读技巧:
完成练习:《石门阵》、《秦琼卖马》
祝诸君学有所成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