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你
准
备
好
了
吗?
理科生的浪漫
你的镁偷走了我的锌
我的存在,只为了参与你,然后默默离开
生活
01
02
03
04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及其变化
分类
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到了100多万种。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要怎样更好的认识它们呢?
相似性
一、物质的分类
空气 乙醇(C2H5OH) 水 碳酸氢钠 铜
碘酒 碘(I2) 氧气 石墨 食盐水 硅
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
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可溶性、微溶性、难溶性物质
族周期 IA1 元素周期表 018 电子层 0族电子数
1 1 H氢1.008 IIA2 IIIA13 IVA14 VA15 VIA16 VIIA17 2 He氦4.003 K 2
2 3 Li锂6.941 4 Be铍9.012 5 B硼10.81 6 C碳12.01 7 N氮14.01 8 O氧16.00 9 F氟19.00 10 Ne氖20.18 LK 82
3 11 Na钠22.99 12 Mg镁24.31 IIIB3 IVB4 VB5 VIB6 VIIB7 VIII8 9 10 IB11 IIB12 13 Al铝26.98 14 Si硅28.09 15 P磷30.97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 18 Ar氩39.95 MLK 882
4 19 K钾39.10 20 Ca钙40.08 21 Sc钪44.96 22 Ti钛47.87 23 V钒50.94 24 Cr铬52.00 25 Mn锰54.94 26 Fe铁55.85 27 Co钴58.93 28 Ni镍58.69 29 Cu铜63.55 30Zn锌65.41 31 Ga镓69.72 32 Ge锗72.64 33 As砷74.92 34 Se硒78.96 35 Br溴79.90 36 Kr氪83.80 NMLK 81882
5 37 Rb铷85.47 38 Sr锶87.62 39 Y钇88.91 40Zr锆91.22 41 Nb铌92.91 42 Mo钼95.94 43 Tc锝[98] 44 Ru钌102.9 45 Rh铑102.9 46 Pd钯106.4 47 Ag银107.9 48 Cd镉112.4 49 In铟114.8 50Sn锡118.7 51 Sb锑121.8 52 Te碲127.6 53 I碘126.9 54 Xe氙131.3 ONMLK 8181882
6 55 Cs铯132.9 56 Ba钡137.3 57~71La~Lu镧系 72 Hf铪178.5 73 Ta钽180.9 74 W钨183.8 75 Re铼186.2 76 Os锇190.2 77 Ir铱192.2 78 Pt铂195.1 79 Au金197.0 80Hg汞200.6 81 Tl铊204.4 82 Pb铅207.2 83 Po铋209.0 84 Po钋[209] 85 At砹[210] 86 Rn氡[222] PONMLK 818321882
7 87 Fr钫[223] 88 Rr镭[226] 89~103Ac~Lr锕系 104 Rf钅卢*[261] 105 Db钅杜*[262] 106 Sg钅喜*[266] 107 Bh钅波*[264] 108 Hs钅黑*[277] 109 Mt钅麦*[268] 110Ds钅达*[281] 111 Rg钅仑*[272] 112 Cn钅哥*[285] 113Uut*[284] 114Uuq*[289] 115 Uup*[288] 116 Uuh*[292] 117Uus*[291] 118Uuo*[293]
Na2CO3
Na2SO4
K2SO4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
物 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 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酸
碱
盐
氢化物
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互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产生原因:
a、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b、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同”:
“异”:
元素相同
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
O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
P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有:
请列举出你所熟知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C60
O2、O3
红磷、白磷
(2)按每个酸分子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个数分为:
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1)按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原子分为 :
含氧酸、无氧酸
(3)按酸性的强弱可分为:
强酸:HCl、H2SO4、HNO3 弱酸:H2CO3、H2SO3等
(4)按酸的水溶性可以分为:
可溶性酸:大部分的酸 不可溶性酸:H2SiO3
不是有几个H就为几元酸
⑴按碱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个数分为:
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⑵按碱的溶解性分为
易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
(3)按碱性的强弱可分为:
强碱:NaOH、KOH等 弱碱:NH3·H2O
⑴按多元酸与多元碱反应的量的不同盐可分为
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
⑵按盐的溶解性分为:
可溶性盐、微溶性盐、难溶性盐
⑶按盐电离出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称为某盐。
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判断?
例题:按酸跟碱的用量给下列盐分类
NaCl NaHSO4 Cu2(OH)2CO3
CaSO4 CaCO3 K2SO4
酸式盐:
碱式盐:
正盐:
NaHSO4
Cu2(OH)2CO3
CaSO4 、CaCO3、K2SO4 、NaCl
①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②按性质
判断: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思考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例.已知氢氧化钠能与砒霜发生如下反应(砒霜用X表示):
X+6NaOH=2Na3AsO3+3H2O。
(1)根据以上反应推断砒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砒霜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非金属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
(2)根据同类物质的性质规律判断,对不慎散落在河水中的砒霜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生石灰处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点
1
2
3
4
注意物质的俗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分类时要明确分类的依据。对于同一类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属的物质类别也不同。
CuSO4·5H2O、FeSO4·7H2O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概念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系。
被分散的物质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混合物和分散系之间的关系?
二、分散系
气
气
液
固
液
固
①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分散剂
<10-9m/1nm
> 10-7m
10-9m至10-7m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均一、稳定、透明
均一、较稳性、透明
不均一、
不稳定、
不透明
②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
三、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1
2
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雾、云、烟、大气层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①根据分散剂状态可分为
3
有色玻璃、珍珠、泡沫塑料
固溶胶
1
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
Fe(OH)3胶体
粒子胶体
分子胶体
固溶胶
②按照分散质的种类
(3)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①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①操作
在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胶体
②原理
FeCl3+3H2O Fe(OH)3+HCl
丁达尔效应
吸附性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A
B
C
①含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 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 的现象。
②形成原因:
③应用:鉴别
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 。
②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
D
布朗运动
E
聚沉
F
电泳
胶体粒子在作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胶体粒子带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方法
应用
②胶体的应用
农业:土壤保肥
医疗:血液透析
生活:制豆腐、净水
地理:三角洲的形成
总结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分散质微粒种类 单个小分 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 分子聚合体 巨大数目的
分子聚合体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10-9m
10-9~10-7 m
>10-7 m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性 质 外观
稳定性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滤纸
分散质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鉴别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
不能
能
能
不能
不能
无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条件
交流讨论
物质的转化类型
化学方程式
单质→ 化合物
碱性氧化物→碱
酸性氧化物→酸
酸(碱)→盐
点燃
C + O2 == CO2
CaO + H2O == Ca(OH)2
CO2 + H2O == H2CO3
NaOH + HCl == NaCl + H2O
Na2SO4+BaCl2=2NaCl+BaSO4
化合物 →单质
酸→氧化物
盐→盐
2H2O = 2H2 + O2↑
H2CO3 = CO2 + H2O
1、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01
1、酸、碱、盐的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02
1、酸、碱、盐的性质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03
2、金属的性质
氧气
酸
盐
3、氧化物的性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置换反应
AB + C == A + CB
H2+金属氧化物
01
金属+酸
02
金属+盐
03
C+金属氧化物
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气体
沉淀
复分解反应
水
每天起床一件事,背背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