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 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 D.挺进大别山
2.“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3.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岀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会议召开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4.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也是诗人。下列毛泽东的诗词中,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有关的是( )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5.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夺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D.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长征:“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 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 都体现在这次无与伦比的远征史中。”由此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
A.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精神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不畏艰难,不惧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7.中共在长征途中曾面临巨大的危机,为此召开过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因为当时中共上海局的电台被敌人侦破,所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了,这反而使得这次会议得以在中共独立自主的状态下召开,没有受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影响。这主要反映了 ( )
A.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这次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D.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8.“1935年3月20日夜,刚刚三渡赤水的红军主力离开隐蔽地,居然又重新向东回头,再次在二郎滩、太平渡等地渡过赤水。”这次军事行动 ( )
A.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B.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红军“制定了在农村彻底消灭恶霸势力的纲领,烧毁田契和地契,分配谷物,解放被压迫妇女,召开群众大会,比较自觉地开展宣传反对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运动,使广大的农村都开始走上红军的道路”。材料体现出长征 ( )
A.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B.铸就了长征精神
C.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D.纠正了“左”的错误
10.诗词蕴含历史。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11.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的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遵义会议②秋收起义③创建中国工农红军④巧渡金沙江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12.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 B.腊子口 C.吴起镇 D.甘肃会宁
13.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C.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4.“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 )
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
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
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5.周恩来讲到长征时说:“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他的话意在强调( )
A.敌后抗日根据地遭到重创
B.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C.八七会议的决策十分英明
D.长征中红军遭受的损失很小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材料二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材料三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1)材料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遵义会议是在哪年召开的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唱出了哪一重大会师 这一会师有何意义
(4)这一战略转移的最终结果如何 有何意义
(5)我们能从红军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
1-5.BCCDD 6-10.DDBCD 11-15.BDDDB
16.(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1935年。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4)取得了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乐观向上、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