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鲁科版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 同步练习 1.2运动的快慢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巴南期中)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时间越长,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小
B.运动的路程越长,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D.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根据速度的公式 ,可知只有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长才能说明速度越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速度的公式 ,可知只有运动相同的时间,路程越长才能说明速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即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C符合题意;
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而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的运动方向在不断的改变,所以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2021八上·临洮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CD.速度为路与通过这些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所以单与路程是没有关系的,D符合题意;单与时间也没有关系,C不符合题意;
AB.而如果说通过的路程的大小及所用时间的长短必须再由另一个量共同确定,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判断。
3.(2021八上·綦江期中)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可由 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但是可以用公式计算速度大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对公式的理解。只是计算式,不是速度的决定式,即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4.(2021·福建)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朝辞白帝彩云间”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A不符合题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既能知道路程也能确定时间,所以可以估计速度,B符合题意;
C.“两岸猿声啼不住”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C不符合题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5.(2021八上·麦积期末)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苏炳添。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6.(2021八上·石阡期中)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
A.2∶1 B.1∶2 C.9∶8 D.3∶1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 ,
由 可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C。
【分析】由 可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7.(2021八上·德江期中)小东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完成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5.8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s,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时间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8.(2021八上·大邑期中)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2m/s,后半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2m/s B.2.3m/s C.2.4m/s D.2.5m/s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全程为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9.(2021八上·费县期中)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30m/s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分别行驶了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在0~30s的时间内甲车行驶900m,甲车的平均速度是
B符合题意;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行驶的距离均为1200m,平均速度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30s~40s时,甲的平均车速为
乙车在30s~40s时,乙的平均车速为
两车在30s~40s时,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读出对应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计算。
10.(2020八上·船山期末)某同学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有一排长约100m的建筑物,他观测到自己经过这排建筑物的时间约为10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 B.40km/h C.90km/h D.120km/h
【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汽车的速度约为
则它的速度最接近40km/h,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对比在计算速度。
11.(2021·安徽)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 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已知波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12.(2021·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在变化,故列车相对于隧道是运动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的位置在变化,故隧道相对于列车是运动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的速度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s1=6000m+200m=6200m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通过的路程s2=6000m-200m=5800m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参照物,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物体是运动的;若不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已知列车长度、速度,隧道的长度,由t==求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二、填空题
13.(2022·贺州)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1000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5;静止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小明与单车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公式 ,可求出平均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4.(2022·广东模拟)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40m的大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 的(选填“静止”或者“运动”);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s,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s。
【答案】运动;6;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若选择货车为参照物,大桥相对于货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运动的。
货车的速度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时,通过的路程为
由可得,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由可得,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15.(2022·大渡口二模)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甲∶v乙= ;在运动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周围的树木在向后运动,这是选 为参照物。
【答案】6:1;甲同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则甲、乙两人速度之比
乙同学观察到周围的树木在向后运动,树木相对于甲同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且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所以参照物可以是甲同学。
【分析】结合图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计算。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6.(2022·盐池模拟)小明在体育测试中,50m跑的成绩是1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同时他感觉赛道两边为他加油助威的同学都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5;小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依题意可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在测试过程中,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与赛道两边为他加油助威的同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小明会感觉赛道两边为他加油助威的同学都向后运动。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7.(2022八上·新兴期末)小红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将物块从位置A拉到位置E。如图是物块从A处沿直线水平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了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体从A处到E处共运动了 cm的路程,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8.00;0.15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1cm,故物体从A处到E处共运动了8.00cm。
物体在C处时,左端读数为2.00cm,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的距离为
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共有2个间隔,故所用时间为
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的速度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18.(2021八上·会宁期末)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
【答案】25∶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得,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三、计算题
19.(2021八上·龙凤期末)一支队伍长50m,以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00m长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解:由题意可知,队伍完全过桥经过的距离为
队伍完全过桥经过的距离为150m,队伍的速度为5m/s,根据公式可知,队伍所用的时间为
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s。
答: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30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20.(2022九下·兴化月考)从重庆到成都的D5101次动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重庆北 合川 遂宁 成都东
到站时间 08∶05 9∶00 10∶10
发车时间 07∶40 08∶07 9∶02
里程/km 0 50 140 300
(1)列车由重庆北驶往成都东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答案】(1)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由重庆到成都的路程为300km,时间t=10∶10-7∶40=2h30min=2.5h
由速度公式得,平均速度
答:列车由重庆驶往成都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
(2)解:设列车的长度为L,隧道的长度L0=2000m,则列车以速度v1=72km/h=20m/s
用时t1=2min=120s,完全通过隧道应驶过的路程s1=L+L0
由可得s1=L+L0=v1t1=20m/s×120s=2400m
则
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运行时,需要行驶的路程为
仍以速度20m/s运行,则运行时间
答:这列动车的长度是400m;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80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2)根据总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21.(2021八上·密山期末)如图,轿车从万州往重庆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解: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
答: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2)解: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的时间为
答: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多0.7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的时间。
22.(2021八上·瑶海期中)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需路过一家书店。小明从家出发,以4m/s的平均速度骑行5min到达书店,然后又以5m/s的平均速度骑行至学校。若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1000m,求:
(1)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根据可得,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
答: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为1200m;
(2)根据可得,小明从书店到学校的时间
由题意可得,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总路程
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总时间
则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4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鲁科版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 同步练习 1.2运动的快慢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巴南期中)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时间越长,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小
B.运动的路程越长,表明物体的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D.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2021八上·临洮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
B.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C.物体的速度由运动的时间决定
D.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无关
3.(2021八上·綦江期中)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可由 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4.(2021·福建)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5.(2021八上·麦积期末)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6.(2021八上·石阡期中)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 )
A.2∶1 B.1∶2 C.9∶8 D.3∶1
7.(2021八上·德江期中)小东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完成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5.8m/s
8.(2021八上·大邑期中)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2m/s,后半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2m/s B.2.3m/s C.2.4m/s D.2.5m/s
9.(2021八上·费县期中)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30m/s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
10.(2020八上·船山期末)某同学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有一排长约100m的建筑物,他观测到自己经过这排建筑物的时间约为10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 B.40km/h C.90km/h D.120km/h
11.(2021·安徽)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25km B.50km C.75km D.100km
12.(2021·宿迁)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
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填空题
13.(2022·贺州)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1000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4.(2022·广东模拟)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40m的大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 的(选填“静止”或者“运动”);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s,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s。
15.(2022·大渡口二模)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甲∶v乙= ;在运动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周围的树木在向后运动,这是选 为参照物。
16.(2022·盐池模拟)小明在体育测试中,50m跑的成绩是1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同时他感觉赛道两边为他加油助威的同学都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
17.(2022八上·新兴期末)小红做“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将物块从位置A拉到位置E。如图是物块从A处沿直线水平运动到E处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了一次。分析照片可知:物体从A处到E处共运动了 cm的路程,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18.(2021八上·会宁期末)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4∶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
三、计算题
19.(2021八上·龙凤期末)一支队伍长50m,以5m/s的速度通过一座100m长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20.(2022九下·兴化月考)从重庆到成都的D5101次动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重庆北 合川 遂宁 成都东
到站时间 08∶05 9∶00 10∶10
发车时间 07∶40 08∶07 9∶02
里程/km 0 50 140 300
(1)列车由重庆北驶往成都东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途中动车要穿过一条隧道,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穿过长度为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m?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21.(2021八上·密山期末)如图,轿车从万州往重庆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多长时间。
22.(2021八上·瑶海期中)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需路过一家书店。小明从家出发,以4m/s的平均速度骑行5min到达书店,然后又以5m/s的平均速度骑行至学校。若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1000m,求:
(1)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
(2)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根据速度的公式 ,可知只有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长才能说明速度越小。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速度的公式 ,可知只有运动相同的时间,路程越长才能说明速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即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表明它运动得越快,C符合题意;
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而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的运动方向在不断的改变,所以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CD.速度为路与通过这些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所以单与路程是没有关系的,D符合题意;单与时间也没有关系,C不符合题意;
AB.而如果说通过的路程的大小及所用时间的长短必须再由另一个量共同确定,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判断。
3.【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但是可以用公式计算速度大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对公式的理解。只是计算式,不是速度的决定式,即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4.【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朝辞白帝彩云间”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A不符合题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既能知道路程也能确定时间,所以可以估计速度,B符合题意;
C.“两岸猿声啼不住”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C不符合题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5.【答案】C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苏炳添。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速度的大小进行比较。
6.【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 ,
由 可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C。
【分析】由 可得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7.【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s,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物体全程时间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8.【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设全程为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9.【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分别行驶了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在0~30s的时间内甲车行驶900m,甲车的平均速度是
B符合题意;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行驶的距离均为1200m,平均速度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在30s~40s时,甲的平均车速为
乙车在30s~40s时,乙的平均车速为
两车在30s~40s时,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读出对应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计算。
10.【答案】B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小汽车的速度约为
则它的速度最接近40km/h,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对比在计算速度。
11.【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图知道,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分别是
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由于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即
则由 知道,
解得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是s=75k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已知波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12.【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在变化,故列车相对于隧道是运动的,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的位置在变化,故隧道相对于列车是运动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列车在隧道中匀速运动的速度v=288km/h=80m/s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s1=6000m+200m=6200m
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通过的路程s2=6000m-200m=5800m
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
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确定研究对象、参照物,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物体是运动的;若不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已知列车长度、速度,隧道的长度,由t==求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
13.【答案】5;静止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小明与单车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公式 ,可求出平均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4.【答案】运动;6;8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若选择货车为参照物,大桥相对于货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货车为参照物,大桥是运动的。
货车的速度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时,通过的路程为
由可得,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货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由可得,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15.【答案】6:1;甲同学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则甲、乙两人速度之比
乙同学观察到周围的树木在向后运动,树木相对于甲同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且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所以参照物可以是甲同学。
【分析】结合图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计算。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6.【答案】5;小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依题意可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在测试过程中,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与赛道两边为他加油助威的同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小明会感觉赛道两边为他加油助威的同学都向后运动。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7.【答案】8.00;0.15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1cm,故物体从A处到E处共运动了8.00cm。
物体在C处时,左端读数为2.00cm,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的距离为
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共有2个间隔,故所用时间为
物块从C处运动到E处的速度为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18.【答案】25∶16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得,
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
【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再计算比值。
19.【答案】解:由题意可知,队伍完全过桥经过的距离为
队伍完全过桥经过的距离为150m,队伍的速度为5m/s,根据公式可知,队伍所用的时间为
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s。
答: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所用的时间为30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20.【答案】(1)解:由列车时刻表可知,由重庆到成都的路程为300km,时间t=10∶10-7∶40=2h30min=2.5h
由速度公式得,平均速度
答:列车由重庆驶往成都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
(2)解:设列车的长度为L,隧道的长度L0=2000m,则列车以速度v1=72km/h=20m/s
用时t1=2min=120s,完全通过隧道应驶过的路程s1=L+L0
由可得s1=L+L0=v1t1=20m/s×120s=2400m
则
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运行时,需要行驶的路程为
仍以速度20m/s运行,则运行时间
答:这列动车的长度是400m;动车全部都在隧道中的时间是80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2)根据总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21.【答案】(1)解: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
答: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2)解: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的时间为
答: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多0.7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的时间。
22.【答案】(1)解:根据可得,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
答:小明家到书店的距离为1200m;
(2)根据可得,小明从书店到学校的时间
由题意可得,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总路程
从家出发到学校的总时间
则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4.4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计算时间;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计算平均速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