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5 22:2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交代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咏雪》通过叙述家庭聚会中咏雪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D.“尊君”是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辞,谦称自己的父亲。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与人期行(约定)
C.相委而去(离开) 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4.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B.去后乃至(去:离开)
C.尊君在不(不:同“否”) 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管,注意)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下车引之
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分内之事 D.持之以恒
8.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9.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本文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请写出下列人物的尊称和谦称。
(1)尊称对方的女儿——( ) (2)谦称自己的儿子——(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傳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12.“公大笑乐”意味深长,你是怎样理解的?
13.因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后世称女子的文采为“咏絮才”。请你对这一咏雪名句做简要赏析。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4.解释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
①诺,期返而食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15.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17.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北史·孝行传·张元》)
【注释】①陌:田间小路。②延:引进,请。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欣然曰( )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③惶惶于阡陌间( ) ④若见而不收养( )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②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21.联系全文,说说【甲】中两个比喻句哪一个更好?
2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乙】文中的张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故选C。
2.B
ACD说法正确。B“儿女”在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D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因:趁、乘。故选D。
4.C
5.D
A.主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B.否定不当,“无疑”与“不”连用,意思是否定,可删去“不”;
C.动宾搭配不当,将“方式”改为“意识”;
故选D。
6.D
7.C
8.(1)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2)正午您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9. 令爱 小儿或犬子
10.(1)急 (2)相比
11.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或: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或:不如比作柳絮凭着风满天飞舞)。
12.示例:谢太傅听了侄儿侄女关于下雪的比喻后非常高兴,他更赞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文学才华)。(意思对即可)
13.示例:把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飞舞的柳絮,既写出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飞舞的神韵,还给人暖意融融、春天将至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意蕴和优美的意象。(意思对即可)
14.(1)吃(2)才(3)恐怕、担心
15.D
16.(1)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先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17.①做人要讲究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②言之有理即可。
18. 高兴,开心,愉快 趁,乘 在 如果
19.B
20.(1)兄长的儿子胡儿说:“向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2)现在它被人所遗弃,不是道义。
21.把雪比作柳絮,既道出了比喻的形似,又体现了雪花的轻盈之态,后者咏雪做到了形与神的统一,所以把雪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更好。
22.从张元打算收养弃狗,并说服自己的叔父收养弃狗。张元是个有仁爱之心、善良、关爱动物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