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梳理画面。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3.感受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地博大情怀。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倾情朗读
1.看视频
2.全班朗读
二、任务设置
任务一:整体感知,概括画面
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根据多给示例,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任务二:品析语言,体会心情
1.小组活动:结合前三个画面的内容,每个小组找两处词句进行品析,并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怒号”写出了风的猛烈,“卷”写出了风力量的强大和无情。表达了作者当时着急的心情。
小组活动要求: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任务,有负责朗读句子的,有负责品析词句的,也有负责板书关键词语的。
(教师在学生品析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和板书)
2.引导学生理解“盗贼“叹息”的意思,并出示相关课外资料。
任务三:拓展提升,领悟情怀
教师追问:因为战争,杜甫一生过得凄惨,但是生活不如意的杜甫,是不是仅仅沉沦在个人的悲惨世界中呢?
学生活动预设:文章最后一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学生齐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教师小结:杜甫由“吾庐独破”想到“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动容,令人钦佩!其实在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任务四:广读思辨,交流作业
1.出示材料2和材料3,引出“诗圣”的称号。
2.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杜甫的诗歌,品析句子,体会诗人情感。
其诗为“诗史”。世间对他有时极为残酷,但他却仍以火热的仁者情怀关爱世间,这就是杜甫之为“诗圣”之处,非常人所能及。
三: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梳理杜甫的生平及作品情况
春望
杜甫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兵车行
杜甫 〔唐代〕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无家别
杜甫 〔唐代〕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