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实用类及文学类文本阅读(35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3 分)答案:C。(原文内容是“但我们设计的初衷并不仅是追求高度”。)
2.(3 分)答案:D。(原文为“只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
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就能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选项内容以偏概全,与原文内容不符。)
3.(3 分)答案:C。(此做法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崇敬中华文明,从精神深处建立
文化自信和认同”。)
4.(4 分)参考答案:①保护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是关键,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人民共享是关键之关键。②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
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③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连接现
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离不开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本题考查学
生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每点 2 分,答到两点即可得 4分。)
5.(4 分)参考答案:①应该继承“匠人营国”的精神,注重服务于自己家乡的城市发展,让它
们重新焕发活力;②可以大胆想象创造自由张扬的作品,但不应该随意宣泄,卖弄技巧;③
建筑应承载地区文化、历史的传统风格,延续城市的肌理;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才能孕育出充分体现文化自信的建筑。(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每点 1 分,
共 4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6.(3 分)答案:B。(远嫁的是探春。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情况。)
7.(3 分)答案:D。(话语中有对黛玉的关照,但是这份关照更多的是讨好老祖宗,显示自己在
贾府中的地位,从她只管说并不在意对方回复的情形可见一二。)
8.(6 分)参考答案:①夸黛玉“标致”“气派”,这是王熙凤对黛玉的恭维,也可见黛玉确实气
度不凡。②说黛玉“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言外之意嫡亲的孙女都
是很气派的,也不得罪在场的三位姑娘。③“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明里是告诉黛
玉外祖母对她的牵挂,实际上也是自己讨好贾母的欢心。④可见,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善
于逢迎的人。(每点 2 分,答到 3 点即可得 6 分。)
9.(6 分)参考答案:①对比衬托:以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来反衬王熙凤的“放诞
无礼”,表现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得宠。②服饰外貌描写:从她的穿着打扮中可看出王熙凤美
得像神仙妃子,华贵得珠光宝气。③语言描写:从她夸黛玉并把一众姑娘一并夸赞的机巧中,
塑造了一个善于逢迎,八面玲珑的形象;从她一连串珠炮似的问,却不真的等黛玉回答中,
彰显了她对黛玉的关心和手握管家权力;从她与王夫人的对话中,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
④动作和细节描写:“携着黛玉的手”“亲为捧茶捧果”,可见王熙凤对黛玉的热情与关心;“便
用帕试泪”“忙转悲为喜”的动作转换中,体现了王熙凤的随机应变,见风使舵。(每点 2 分,
答到 3 点即可得 6 分。回答其他内容,言之有理亦可。)
高一语文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3 分)答案:C。( “地方”意为土地方圆,不能断开,排除 B、C两项;“无以”是固定结
构,排除 A项。)
11.(3 分)答案:A。( “河”特指黄河。)
12.(3 分)答案:C。(于心不忍的是项王,不是项庄。)
13.(8 分)
(1)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所佩带的玉块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沉默着没有反
应。(“数”,多次。“目”,使眼色。“示”,示意。每点 1 分,句意通畅 1分,共 4 分。)
(2)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若”,你。“为
寿”,敬酒。“坐”,通“座”,座位。每点 1 分,句意通畅 1分,共 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参考答案:① 项羽认为天将亡己,抗争无谓。②项羽自己觉得心中有愧,没脸见江
东父老。(答到一点给 2分,答到两点给 3 分。)
15.(3 分)答案:B。(“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
16.(6 分)参考答案:①年老体衰。从“强饮”“老年花似雾中看”可以看出诗人年老体衰、老
眼昏花。②漂泊流浪。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当时淹留潭州,漂泊在外。③穷困潦倒。从“萧
条”一词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困苦。④忧虑朝廷。从“愁看直北是长安”可以看出诗人牵挂国
家安危。⑤落寞失意。结合注释可知,“鹖冠”的用典暗喻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
失意。(每点 2 分,答到三点即可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答案(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吴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18.(3 分)参考答案:①流连忘返 ②飞珠滚玉 ③翩然起舞。(每空 1分,共 3 分。意思接近
亦可给分。)
19.(4 分)参考答案:①原文语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②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
美好姿态。(2 分)③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1分)
20.(4 分)参考答案: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将西湖胜景中不同的“绿”生动形
象地描绘出来,给读者细腻独特的感受;(2 分)排比句的使用,也使得行文有节奏感,朗
朗上口,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2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3 分)答案:D。(题干中的引号是特殊称谓,答案 D的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22.(6 分)答案:①一条长河。②就会又一次跳进脑海。③走遍富春江岸的峰林。(每句 2 分,
共 6 分。意思接近即可。)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参考立意:①学会宽容,回避矛盾。②迎难而上,勇于砍大骨。③新时代需要奉献
担当。
高一语文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黔东南州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本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
答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实用类及文学类文本阅读(35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保护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挖掘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多重价值,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必然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
来的历史使命。做好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②保护传承文化和自然遗产,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关键,融入现代生
活、促进人民共享是关键之关健。一方面,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入生活、走向市场,走进寻常百
姓家,能够形成易于接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保护传承路径和方法,从而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获
得时代新生,绽放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促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利用,可以更好满足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进一步激活文化和自然遗产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产生雨润万物生、
日用而不觉的功效,
③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文化同生活并不隔阂。三星堆考古直播、海昏侯墓文物展等引发现象
级关注,“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节目深受观众好评,这些无不说明,只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
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
来,就能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崇敬中华文明,从精
神深处建立文化自信和认同.
④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离不开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者的
不懈努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强中
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愈发彰显。从加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
大问题研究,到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多重价值的研究阐释与展示传播,再到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国
际交流合作,都需要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者立足岗位职责担当尽责、加强协作、主动作为,为更好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二:
编自人民网《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赋能美好生活》
①“作为一名建筑师,不应该只去追求和设计那些先锋建筑,而应该更加注重服务于自己家乡
的城市发展,让它们重新焕发活力.”吴晨说
@事实上,从吴晨的很多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名建筑师身上的家国情怀,在吴展看来,建筑师
应该继承“匠人营国”的精神。因此,他和他的团队在思考设计的过程中,就不仅局限于单个建筑,
而是强调建筑与城市相结合。关注城市、关注建筑本身和社会文化问题,务力将设计理念服务于可
持续以及智能化的城市建设。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吴晨作为主创建筑师和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高
得了多个重要项目的国际竞赛,其中包括中国石油总部大厦、中海广场等.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