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6 01:22:20

文档简介

邯郸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项,“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
凉’”于文无据。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主要是因为”于文无据。B项,
“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也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C项,原文“《红楼梦》不是只有‘色’
‘空’这两个字”,所以,作者部分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于文无据。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据的能力。A项,贾宝玉“遁入空门”只是回归“青埂峰”,回到了生命的出
发点和归宿。其他三项都体现了“现在”“当下”“有情”,是本真的存在。
4.①论证层次清晰。首先写曹雪芹受汤显祖审美观的影响,虚构、创造了“有情之天下”———大观园,然后论
述“有情之天下”的表现和“有情之天下”的毁灭,最后得出结论“有情之天下”必然要被毁灭。②段落衔接
严密,中间段的首句承上启下。如第2、3自然段首句承接上文内容,又过渡到下文观点。(每点2分,两点
4分)
5.①这是曹雪芹的审美理想,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寻求美的人生。②是一个理想世界,这里的
人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肯定和赞美人生价值。③“有情之天下”的“情”乃生命之根,是生命
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④“有情之天下”的世界是在此岸,就是“当下”“现实”“现在”
“本真的存在”,是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哪怕瞬间也是永恒。(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只要符合文章
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6.A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理解。B项,不能说明王三胜虚张声势,徒有其表。C项,孙老者与王三
胜比试完武艺后,“场外是一片喝彩声”,一方面说明孙老者武艺高强,与之前像瘫痪似的形象截然不同;另
一方面也说明两人武艺比试精彩。D项,由后边沙子龙说“不传! 不传”,并表明要把那条枪和那套枪都带
入棺材,可知沙子龙先前所说的“身上放了肉”“早忘干净了”等只是不想传授的推托之词,并不是真的忘了。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小说没有设置曲折离奇的情节;同时,沙子龙没有
和孙老者比武,不能说三人的武艺一个比一个强。
8.①情节层层铺垫。王三胜耍大刀,动作精练传神,足见其武艺高超;孙老者战胜王三胜,又专为求见沙子龙
而来,让人猜想沙子龙的武艺一定更加高强。②结局出人意料。文本表现出沙子龙武艺高强,在所有人都
认为孙老者与沙子龙之间定有一场恶战时,沙子龙却没有应战。结局出人意料,让读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落
差。③首尾呼应。小说开头写沙子龙夜里关好小院门练枪。结尾又写到沙子龙夜里关好小门,一气把
六十四枪刺下来。首尾呼应,写出沙子龙英雄末路的悲哀。④小说采取全知视角,将叙述者隐身于故事之
外,把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叙述者既是“断魂枪”故事的见证者,更是“断魂枪”历史命
运的思考者和追问者。(每点2分,两点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同意第一个观点,文中有三次都写到沙子龙不传授武艺。
①沙子龙每次练枪时,都把小门关上,可见其保守。②沙子龙不承认收过徒弟,他的“弟子们”为打架或献
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③孙老者不远千里想学习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1页(共3页)
五虎断魂枪,但沙子龙却不传授,并表示要把那条枪和那套枪带入棺材,足见其太保守,这些都体现了以
“五虎断魂枪”为代表的好技艺、好技术因为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每点2分,三点6分。答案不唯一,言
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观点,即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寄意宏远的“民族寓言”。
①小说蕴含着以沙子龙为代表的英雄们武艺无处施展,中华传统武术难以传承的意蕴。文章开头即写西
方的大炮打进中国,在火车、快枪面前,中华传统技艺被压制,在这种背景下,沙子龙的镖局改为客栈。
②小说蕴含着中华传统武术后继无人的时代悲哀。沙子龙不是不传授技艺,而是没有值得传授技艺的徒
弟,王三胜、孙老者等人学武要么是吹腾爱面子,要么是逞强斗勇,都不能很好地传承武术精神。③蕴含着
中华文明遭遇的生存危机。在西方物质与文明入侵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不只传统武术难以传承,更
严重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遭到破坏。(每点2分,三点6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10.B 解析:A项,“郤”同“隙”,隔阂、嫌怨;“盖”同“盍”,何不。C项,“知”同“智”,智慧;“藉”同“借”,借给。
D项,“暴”同“曝”,暴露;“共”同“供”,供给。
11.D 解析:①④为判断句,②⑤⑦均为被动句,③⑥为宾语前置句。
12.A 解析:①“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②“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③“固”,形容词使动用
法,使……稳固。④“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⑤“军”,名词作动词,驻军。⑥“朝”,名词作状语,在
早上;“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综上,①②⑥都属于名词作状语,③为使动用法,④⑤为名词作动词。
13.D 解析:根据文意,说的是魏征内心虽然没有偏私,但仍然有可以责备之处,批评的对象是魏征;如果在
“上”之后断开,批评的对象则变成皇上,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C。第二处不同需注意“让”是责备之意,后
文须有宾语,而且最后一句应当是皇上的话,“且”之前应断开,故排除AC。故选D。
14.C 解析:亲戚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人,且“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此外,有远近亲疏之分。
15.A 解析:以偏概全,唐太宗将宗室郡王降为县公,但是有功劳的几个王并没有降级。
16.(1)我是天子,是用来养护百姓的,怎么可以使百姓劳累来奉养自己的宗族呢! (“所以”,用来。“所以养
百姓也”,判断句。“劳”,使动用法,使……劳累。以上各1分,句意1分)
(2)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说的忠臣。(“面”“廷”,名词
作状语,当面;在朝廷。“身诛”,被动句,自己被诛杀。“所谓忠臣”,判断句。以上各1分,句意1分)
17.①以民为本(或民贵君轻)。②对百姓施行教化。③依法治国。(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当初,高祖想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控制天下,封王的人有几十个。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说:“把
皇室子弟全部封为王,对天下有好处吗 ”封德彝回答说:“太上皇大封皇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多的,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昭示公正。”太宗说:“对。我是天子,是用来养护百姓的,怎么可以使百姓劳累
来奉养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日,把皇族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几位有功的没有降低爵位。唐太宗
刚继位时,说:“现在天下刚遭受大乱,我担心百姓不好教化。”魏征回答说:“不是这样。经过战乱的百姓
忧愁困苦,忧愁困苦就容易教化。就像饥饿的人容易对吃的东西满足,口渴的人容易对饮品满足。”太宗
认为他说的对。封德彝反对说:“夏、商、周三代以来,人心渐渐地变得浮薄狡诈,所以秦朝使用法律,汉朝
兼用霸道,大概是想教化百姓而不能奏效,否则怎么能起效而不用呢 魏征是一个书生,不识时务,如果
相信他的虚论,一定会使国家败坏。”魏征说:“如果说上古人淳朴,后世渐渐变得浮薄狡诈,那么到现在,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2页(共3页)
人都变成了鬼怪了,君主怎么能统治他们!”太宗最终听从了魏征的话。冬十二月,有人报告说魏征袒护
他的亲戚,唐太宗派温彦博调查此事,没有实证。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没有留下痕迹,远远避开嫌疑之

事,内心即便没有偏私,也有可以责备之处。”太宗命令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指出:“以后做事要有所保

留。”魏征入朝觐见,对太宗说:“臣听说君主和臣下应该是上下一体,互相竭诚相待。如果上下都有所保

留,那么国家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太宗说:“我已经后悔了。”魏征说:“臣幸运地能侍奉陛下,
希望陛下能让我成为良臣,不要成为忠臣。”太宗说:“忠臣和良臣有差别吗 ”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
君臣同心,共享尊荣,这就是所谓的良臣。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
了,这就是所说的忠臣。”太宗很高兴。唐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无私,提升他为大理少
卿。太宗因为很多候选官假冒资历和门荫,所以发布敕令让他们自首,否则就处死。不久,有假冒者被发
觉,太宗想杀了他们。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这些人)应该流放。”太宗大怒说:“你想守法,而让我失去
信义吗 ”戴胄说:“敕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变化,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愤恨
候选官多有欺诈,所以想杀了他们,但是既然知道不能这样处置,又依照法律裁断,这是忍小的愤恨而存
大诚信的做法。”太宗说:“你能(秉公)执法,我还担忧什么呢。”
18.A 解析:A项,不是谦虚之语,而是发牢骚激愤之语。
19.①“生无逢世才”,说虽有才华却不适合当世统治阶级的需要。②“无须羡邯郸”“我惟古钝仍峨冠”,不从
众,不盲目羡慕和仿效别人的所作所为。③“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坚守人格尊严,在变化不定的不良风
气面前毫不动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每点2分,三点6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20.(1)浴乎沂 风乎舞雩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终继五国迁灭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每空1分)
21.C 解析:C项,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项,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表示语意未尽。
22.B 解析:B项,按照逻辑顺序,先以“纽带”为依托,进而融多种因素于一体,最终打造成文化景区。
23.(1)语句①修改为:2年多的河道综合治理。或语句②修改为:滏阳河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语句④修改为:现在至少是100米。或修改为:现在是100米左右。(每处1分,两处3分)
24.示例: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前身是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后神瑛侍者顺
带着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
来报答。(5分)
25.参考立意:①新时代的青年在学习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人民的需求。②新时代的青年要把自
身的成长和祖国、世界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一起。③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④青春奋斗,走在世界的最前沿。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第 3页(共3页)材料二:
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有个神话的背景。他本来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
邯郸市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抛在青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
后又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头记”。
我想强调一下,这块石头(贾宝玉)的起点是“青埂峰”,他的归宿也是“青埂峰”。所以我们
高一语文 关注的焦点应该是“青埂峰”。“青埂”就是“情根”,汤显祖多次用过这个概念。“情根”是说
“情”乃生命之根,“情”乃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小说结尾时,有一首歌:我所居兮,青埂之
注意事项: 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填写在答题卡上。 “青埂”是“情根”。“情根”不是说“情”生了根,而是说“情”(“儿女之真情”)是生命之根,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存在。贾宝玉最后离开有限的、短暂的人世,回到“青埂峰”,回到“有情
, , 。 , 。 之天下”这个本源性的存在。 “ ”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 这个 青埂峰 是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的象征,所以不能
。 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如果坐实为某一个现实的空间存在,那么照小说所写,这大荒在本试卷上无效
, 。 山出自
《山海经》,小说结尾又说渺渺茫茫、鸿蒙太空,到哪儿去找 这么理解,这个“青埂峰”就
3.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成了彼岸世界,类似宗教的天堂、仙界、西方极乐世界。照我的理解,“青埂峰”“有情之天下”,
作为曹雪芹的人生理想,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岸,就在当下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当下的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活世界如果体现了“有情之天下”的人生理想,就是“青埂峰”。曹雪芹已经在自己的人生经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中体验到这个“有情之天下”的存在。他为什么要让这块石头入世,就是为了显示“有情之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下”不在彼岸,而是在此岸,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尽管受种种限制,尽管时间短暂,有时只
材料一: 是瞬间,但是它是活生生的,而且瞬间就是永恒。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 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贾宝玉感受到人生没有
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曹雪芹 意义,一切终属空虚,最后遁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由此认为曹雪芹的人生观是虚无主义的。
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要寻求美的人生,但是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他就虚 其实,《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个字,还有一个“情”字。对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
构、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这就是大观园。 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红楼梦》一开头就说,这本书“大旨谈情”,又说“将儿女之真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这一点,脂砚斋早就指出。“太 情发泄一二”。离开“情”字,根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
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 “情”字,根本读不透《红楼梦》。
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这是一个“有情之天下”,这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里处处是对青春的赞美,对“情”的赞美,总之是对少女人生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小说开头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石头”的本源是“青埂峰”,“青埂峰”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而大观园就是现实世界中的“青 A.根据材料一的表述,我们可以得知,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曹雪芹的
埂峰”。大观园这个“有情之天下”,好像是当时社会中的一股清泉、一缕阳光。 “情”,受到了汤显祖美学观的影响。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这个“有情之天下”,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汤显祖 B.大观园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是曹雪芹要寻求的春天,要寻求的美的人生,是贾宝玉生活
所谓“有法之天下”)所包围, 。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大观园这个春天的世界,一开始就笼罩着 于其中的现实世界
一层“悲凉之雾”(“悲凉之雾”是鲁迅的话), 、 。 C.大观园这个“清净女儿之境”被周围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很快就呈现出秋风肃杀 百卉凋零的景象 林黛玉
“ , ”, , “ 雾”,之后曹雪芹始终围绕着林黛玉来写这种“悲凉”。的两句诗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 也是写所有 有
D.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转了一圈又回到青埂峰,这石头把自己这番经历记录下
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直到黛玉泪尽
来,就有了“石头记”。
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伟大交响乐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气势,震撼人心。林黛玉有句诗“冷月葬花魂”,可以作为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 A.“有情之天下”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最终被“有法之天下”吞噬,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社
吞噬了。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美”也是一种罪恶,她们争取人性的尊严,争取爱的 会,“情”是一种罪恶。
尊严,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念。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也 B.《红楼梦》的悲剧,不在于大观园的少女一个一个走向毁灭,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
是美的世界毁灭的悲剧。脂砚斋说,《红楼梦》是“让天下人共来哭这个‘情’字”。他把《红楼 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梦》的悲剧性和“情”联系在一起,是很深刻的。 C.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贯穿了一个“色”“空”的观念,作者并不认同,作者认为“情”字才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 是贯穿《红楼梦》的根本观念。
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 D.《红楼梦》形而上的意蕴在于,体现“有情之天下”的“青埂峰”不是类似仙界的彼岸世界,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悲剧性:“有情之天下”的毁灭》) 而是此岸的现实生活。
高一语文 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 第2页(共8页)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作者对“青埂峰”解说例证的一项是(3分)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你说 好,让你使枪吧;我呢 ”
A.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那就是“青埂峰”。 “三截棍进枪吧 ”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B.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天的中午躺在床上说“香芋”“香玉”笑话逗趣,那就是“青埂峰”。 老头子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请!”
C.五月初夏那一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青埂峰”。 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
D.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穿,以便将来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青 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
埂峰”。 手。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
4.材料一的结构清晰、严密,请作简要分析。(4分) 部。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场外是一片喝彩声。老头子扔下家伙,拾起大衫,还是拉拉着腿,可是走得很快了。
“还得练哪,伙计!”
5.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有情之天下”的含义。(6分) “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不离,姓王的服了! 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 脸 上 皱 起 点 来,似 乎 是 笑 呢。“走,收 了 吧,晚 饭
我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王三胜陪着老头子往庙外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你老贵姓 ”他问。
断魂枪 “姓孙哪,”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老 舍 沙子龙不把你打扁了! 王三胜心里说。他脚底下加了劲,可是没把孙老头落下。到了客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栈,他唯恐沙老师不在家,他急于报仇,知道老师不爱管这种事,可是他相信这回必定行,他是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 大伙计,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说,人家在庙会上点名叫阵,沙老师还能丢这个脸么
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 客人进来,彼此拱手坐下,沙子龙叫三胜去泡茶。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
都有什么用呢! 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 子龙。沙很客气:
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沙子龙现在身上放了肉,只是在夜间,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他
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 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现在,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些难过而已。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孙老者深深地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
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到处吹腾沙老师武艺高强,标榜自己是 “五虎断魂枪 ”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 早忘干净了! 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
沙老师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没钱时,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多少不 各处逛逛。”
拘,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艺不够。”
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于是拉开架子,打了趟查拳,及至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抡几下竹节鞭,“脚踢 “好! 好!”沙子龙在台阶上点着头喊。
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 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
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儿地道! 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 ”他的话硬, 棺材!”
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不传 ”
他给手心一口唾沫,又抄起大刀来。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 “不传!”
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
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他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 再会!”
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王三胜和小顺们
低声地说。 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反之,他们说沙子龙栽了跟头,不敢和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个老头儿动手,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沙子龙也不是他的对手。“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被人们忘了。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外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
上来,一步步的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 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 不传!”
笑他。 (节选自老舍《断魂枪》,有删改,原文初载于1935年9月22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高一语文 第3页(共8页) 高一语文 第4页(共8页)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者数人不降。上之初即位,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经乱之民
A.沙子龙接济“徒弟”生活,从不让他们空着手走,写出沙子龙的善良和对他们的关爱。 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
B.王三胜摆场子耍大刀,“削砍劈拨,蹲越闪转”等诸多动作说明他虚张声势,徒有其表。 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 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
C.孙、王比试武艺后,场外观众不管孙老者是否瘫痪,只是发出麻木的喝彩声来起哄。 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
D.沙子龙不跟孙老者比试武艺,是因为他现在身上放了肉,早忘了“五虎断魂枪”。 而治之 ”上卒从征言。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征入见,曰:“臣闻
A.小说开头“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独立成段,十分醒目,引人深思,同时也增加了主 , 。 君臣同体 宜相与尽诚 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曰:“吾已悔
人公的传奇性和神秘性。 之。”征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 ”对曰:“稷、契、
B.小说第二段写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传统古老的文明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冲 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上
击,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
C.小说设置了曲折离奇的情节,王三胜、孙老者、沙子龙,三人的武艺一个比一个强,层层铺 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对曰:“敕者
垫,烘托出沙子龙武艺高强的形象。 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
D.小说情调极佳,它的人物带古典味,故事带传奇味,笔致带写实味,融合成一种质朴而苍 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凉的艺术神采。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8.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请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技巧。(4分) A.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B.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C.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9.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好技艺、好技术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了;也有人认为是讲 D.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述了一个寄意宏远的“民族寓言”。你同意哪种观点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子:一指嫡长子,因其在族中受人尊敬、继承大宗,故称宗子;二指皇族子弟。
B.庚寅:庚是天干之一,寅是地支之一。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 ) ( , ) C.亲戚
:指所有与自己或家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这些人没有远近亲疏之分。
一 课内基础知识积累 本题共3小题 6分
, 。 D.大理:本文指大理寺,唐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其首长称大理寺卿。根据课内所学 完成10~12题
( )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唐高祖遍封宗子,封德彝直言这样的封赏史无前例且无法昭示公正,唐太宗就将那些宗
A.令将军与臣有郤 盖亦反其本矣 A.
室郡王全部降级。
B.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越国以鄙远
C.失其所与,不知 藉寇兵而赍盗粮 B.唐太宗谈论民众教化问题时
,魏征认为大乱之后正是教化的好时机,封德彝却认为魏征
D.暴霜露,斩荆棘 共其乏困 是空谈误国。
11.对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C.魏征以良臣和忠臣不同来谈君臣一体,认为君臣应齐心协力共治国家,并表明想做良臣
①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 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 的态度,这得到唐太宗的赞赏。
道也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不吾知也 ⑦江南金锡不为用 D.唐太宗要处死假冒资历和门荫的候选官,戴胄犯颜直谏,坚持要依法处置并阐述理由,
A.①④⑤/②⑦/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⑥⑦ 唐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①③⑤/②④/⑥⑦ D.①④/②⑤⑦/③⑥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2分) (1)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①良庖岁更刀 ②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必固其根本 以膏泽斯民 晋军函陵 ③ ④ ⑤
⑥朝歌夜弦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2)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 17.结合文章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有哪些。(3分)

彝对曰:“上皇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
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

高一语文 第5页(共8页) 高一语文 第6页(共8页)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沿河经济形态逐步形成,磁县打造多处具有文化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8~19题。 的景观节点,带动提升东部城区人气;峰峰矿区的果蔬产业、中草药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依河
拙叟行 而兴;鸡泽县沿河建设特色小镇、发展辣椒等特色农业,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蒲松龄① 2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世好新奇矜聚鹬②,我惟古钝仍峨冠。 C.冬奥会开幕式的烟花全靠硬科技:声光电烟花一体化数控技术,数字烟花图文成型技
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 术,误差1毫秒之内的智能点火系统……
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D.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注】①蒲松龄作此诗时已61岁。②矜聚鹬:以集鹬鸟之毛做帽而自夸耀。 A.当地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的景区,以文化旅游为纽带,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环境为一体。
A.《聊斋志异》一书尽展蒲松龄的才华,但作者开头却说自己“生无逢世才”,题目中也称自 B.当地以文化旅游为纽带,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为一体,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
己是“拙叟”,这些都是他的谦虚之语。 载体的景区。
B.“峨冠”是指古代士大夫所戴的那种高冠,“仍峨冠”的“仍”字,从侧面表明作者所处时代 C.当地以文化旅游为纽带,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载体的景区,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
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不好。 环境为一体。
C.“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意在说明那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决不会消失,社 D.当地融夜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为一体,以文化旅游为纽带,打造成了以漕运文化为
会上也不乏理解我的知己之人。 载体的景区。
D.“衣服妍媸随时眼,我欲学长世已短”,作者以穿衣为例,说明今日之所尚者即为明日之 23.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
所弃,自己很难跟上世态风尚。 (1)
19.“拙叟”的“拙”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2)
四、整本书阅读(5分)
24.《红楼梦》中很多经典情节让人印象深刻,如“木石前盟”“海棠诗社”“宝玉挨打”等。请从中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任选其一,简述其故事情节,不超过100字。(5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
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 , 五、写作(60分)
”,唱着歌回去。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阿房宫赋》写秦人把从六国剽掠而来的金玉珍宝等当成石头瓦砾的一组对偶句是: 材料一: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5G行业的先行者,而5G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离不开技
“ , ”。 术人员的辛苦付出。在主创团队中,出生于河北邯郸的23岁的天才科学家———申怡飞,从
(3)《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 ”,原因是 小志向远大、学习优异,15岁考上东南大学,21岁读博士,后来进入了5G技术的研究领
“ ”。 域,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他曾在讲述他的奋斗故事时说道:“用中国心打造中国速度,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 轻的我们就是改变的力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材料二: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广大
滏阳河是邯郸的母亲河,流域面积2748平方公里。2019年邯郸把滏阳河生态修复作为 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
重点项目,努力将滏阳河打造成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磁县开河码头是滏 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阳河生态修复治理一期工程的重要项目,目前,( ) 同为邯郸青年学子,同处风云际会的时代,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
①经过2年多的河道综合治理,②使滏阳河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③之前磁县滏阳河平均宽 感悟与思考。
度不足10米,④现在至少是100米左右,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景色很是壮观。同时,河道行洪排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涝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邯郸遭遇多年未遇的连续强降雨,主城区内没再出现“城市观海”的 息;不少于800字。
情景。
高一语文 第7页(共8页) 高一语文 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