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绝密★启用前
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①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②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③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通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工;劝人以言,关于越数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组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籍。
④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⑤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组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⑥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波,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B.只有通过语言途径,人们对外界认知所涉及的概念判断、思考推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实现。
C.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这个比较欠实力,就是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环境。
D.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强调了“想象”在语言中的巨大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一一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分别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民族凝聚力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
C.文章第5段引用小说《最后一课》,论证了语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D.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理论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孤身入敌营,数语退秦师的成功案例,说明了语言在交际中具有着无可代的作用,“三寸舌胜过百万兵”语言的力量往往大过武力的征伐。
B.《苏武传》中李陵不了解苏武就去劝说其投降匈奴,可谓本文所言“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最后只能生出“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的悔恨。
C.齐王接受了邹忌巧妙的讽谏从而使齐国取得了“战胜于朝廷”的胜利。《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记述的齐国故事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良言的价值无可比拟。
D.《寡人之于国也》中,语言大师孟子以战设喻,请君入瓮,揭露了梁惠王“不施仁政”的本质,体现出语言在交际中的运用之妙。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菜花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
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成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木场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所谓三系杂交水箱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成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理想的,它极有可能突破化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材料三:
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型种植模式。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区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发展麦类与一季杂交稻、杂交与杂等种模式。些型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现念。杂交水稻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收力好,杆粗叶茂,株型好,光能转化效率高,这使中低产稻田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大大缩小。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是由于这些两性花植物都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杂种优势。
B.水稻是一种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多年来遗传育种学界对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这一现象普遍持否定态度。
C.不育系材料的选育决定着三系配套有种技术能否实现,因此下一步工作是要找到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稻株。
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
6.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为科学研究工作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墙壁
岛崎藤村
嫂嫂说起话来,总是啰啰嗦嗦的,在旁边听着的弟弟早就不耐烦了,他用“嗯、嗯”,“然后又怎么样了”之类的话应付着,后来实在应付不下去了。
“那就是说,山胁的意思是不能再照顾阿吉了,是吧?”弟弟打断了嫂嫂的谈话。
“不,倒也不是这个意思呀!”嫂嫂苦笑着说,“山胁也是个赋闲的人,倒也很愿意照顾阿吉。无论怎么说,阿吉终究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呀,物价又一个劲儿地上涨。”嫂嫂想了想接着说:“听说阿吉也有点过分呐!山胁跑来说,以前对付着吸烟丝就行了,最近却提出要吸纸烟,没办法,只好买来给他了,现在是每天吸两盒朝日牌香烟……”
弟弟急着要结束这场谈话,插话说:“如果有十圆的话,阿吉的生活过得去了吧?”
“问题就在这儿呀!山胁说如果每个月不多给两圆的话,他照顾不了阿吉的生活。”
“嫂嫂,怎么样,”弟弟摸着下巴说,“你把阿吉接来照顾,我每个月拿十二圆,这对你来说岂不是更合算吗?”
嫂嫂消瘦的身体颤了一下:“算了吧!让我和阿吉住在一块儿,那我死也不干。”
嫂嫂特地从下谷来的用意,弟弟这时候才忧然大语。“好吧,就这么办,请你告诉山胁吧!”弟弟沉吟了一下说,“难为嫂嫂跑了一趟,今天可实在没办法。”
正在这时候,弟弟的妻子进来了。
弟弟对妻子说:“你先拿两圆给嫂嫂,剩下的让阿君来取吧!我出去一趟,你把衣服拿来。”
弟弟开始换衣服。妻子从壁橱的柳条包里拿出几双洗干净的布袜子,看了看,从里边挑出一双好一点的,递给了丈夫。弟弟漫不经心地扯断了连缀的线,硬将皱巴巴的布袜子套到自己的脚上。
“嫂嫂,桦太那边有信吗?”弟弟扣着袜扣问道。
“嗯,前些日子来信了,说工作挺好,——还向大家问好。”
“只要他好好干就行了。”
“是啊,我也这么想呀!”
“还没往家里寄生活费吗?”
“到外边干活,刚刚才一年!”
弟弟戴上帽子,离开嫂嫂,随后走出本所的家门。
哥哥住在筑地的公寓里,弟弟来他家的时候,正巧哥哥打完电话回到二楼的自己房间,说要写封信,就伏在桌子上,急急忙忙地挥动着笔杆。然后又把写完的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封上口,在把身子转向弟弟的同时,拍拍手叫人。
“这是封急信,马上给我投送出去。”
哥哥对公寓的女仆吩咐说,然后打量着弟弟。
弟弟说:“今天我来有点事。”
“哦,等等!”哥哥从橱柜里拿出一个新的装着点心的铁盒子说,“别人送的,尝一块。”
哥哥已经有些秃头了,弟弟呢,黑发里也早已夹杂着白发了。兄弟两个几年来一直承担着住在下谷的嫂嫂一家人和阿吉这个不幸的弟弟的生活费用。哥哥的秃头和弟弟的花白头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段历史的斑斑痕迹。
“阿吉那份生活费想请你给垫一下……”弟弟说,“这个月我太拮据了。”
“哎,你也竟至如此?”哥哥苦笑了,“我以为你满应付得了呢,下谷那边的费用我也没给送去。哈哈哈哈哈!都困难到一块儿去啦!”
“还有咧,山胁又要求增加费用了。刚才嫂嫂来说了这个意思,我已经答应了。”
“阿吉这家伙真是个使人操心的人呀!”说着,哥哥捋起袖子,“唉,话又说回来了,第一,他的思想方法就是错误的。既然是个窝囊废,就应该像个窝囊废的样儿,老老实实地听从大家的安排。残废到那样,还动不动要责难别人。”
“刚才我和嫂嫂商量:把阿吉接到她那儿,这样在经济上岂不是对她更合适吗?可是嫂嫂说,算了吧,和阿吉住在一块儿,死也不干。”
“受照顾的人还说这种话!”
“说起来阿吉也真够可怜的了!”弟弟说着,又改变了语气,“我的岳父指责说,我们这样帮助兄弟不对头,哪有借钱帮人的道理。”
“嗯,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哥哥爽快地笑了,“而我呢,也有我的想法。我在公寓住了十多年,尽管世人认为我是个无所事事的人;但是,我不记得我麻烦过什么人,我从来也没有从哥哥那儿要过一个铜子。尽管这样,我还是帮助了下谷的嫂嫂一家人。总之,我是在尽力而为。”
“这种事呀,一个月两个月算不了什么,长年累月,可就有困窘的时候了。”
“可不是嘛,真是困窘极了的时候呀!”
既然哥哥的情况不允许,弟弟站起来,准备再到别处去借钱。
“你看,特意来一趟,实在抱歉。”哥哥说,“喂,等等,我把这些点心分分带回去给孩子吃吧!”
弟弟把哥哥给的点心放进袖兜,离开了公寓。对着冰冷的墙壁,寂寞地卧着病躯;给吃的就吃,不给吃的就不吃;这就是阿吉的生涯。直到四十岁的今天,阿吉对世事不闻不问,像生活在黑暗墙壁的阴影里的什么似地打发着日子。只要是一想到阿吉,弟弟的眼前必定同时浮现出那堵冰冷的墙壁来。墙壁可以说就是阿吉的一生。而且一想到世上还有阿吉那样的人,弟弟不由得为自己的奔波忙碌而感到可笑起来。但是,又觉得只要是阿吉活一天,就不能不养活一天。那天,弟弟也因为还有别的事,风尘仆仆地整整跑了一天,好容易凑够了钱,回到家里。
第二天,按照约定,嫂嫂的女儿来拿照顾阿吉的生活费。当弟弟从钱包里拿出十圆交给她的时候,却反而觉得受到了阿吉的嘲笑:“虽然兄弟很多,却都不够意思啊!”
1908年(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嫂嫂有意提起阿吉要吸纸烟的细节,是为了让弟弟同意增加阿吉每月的生活费用。
B. 小说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C.哥哥和弟弟承担着嫂嫂、阿吉的生活费用,让小说的氛围在冷暗中也不乏温暖。
D. 兄弟俩谈论阿吉时,弟弟的语气发生变化,显示他在借钱帮助阿吉上的纠结心态。
8. 小说以“墙壁”为题,请简要分析其寓意。(6分)
9. 小说中嫂嫂、哥哥和弟弟三人对阿吉的态度各有不同,请探究其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10.下列对文中新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B.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C.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D.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无所曲直也”与“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曲”字含义相同。
B.“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臣请就死于国”与“卧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传》)两句中的就”字含义相同。
D.“一胜而相如族”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两句中的“族”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如认为秦王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壁,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壁送回了赵国。
B.《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提出“今大王亦五日九宾礼于廷”他以为秦王根本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壁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和氏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且夫秦欲壁,赵弗予壁,两无所曲直也。(《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①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②羊公碑:《晋书·羊祜传》,羊祜镇守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百阳于岘山建碑立庙。
高一语文第8页(共10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算笔调宏阔,道出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和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
B.颔联语句平实,由实入虚,承古启今,阐明登临之事,内涵丰富。
C.尾联中的一个“尚”字内蕴丰厚,面对古迹,诗人可谓百感交集。
D.全诗用典贴切,语淡味浓,体现出了孟浩然诗作古朴清远的风格。
15.本诗与杜甫《登高》都为登临之作,但思想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 , 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 , 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曾经的光芒便①__________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就成为了少数人的事情了,以致墨块束之高阁,曾经代代传习的制墨技艺到人今天几乎②________。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改造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势,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③________。徽墨的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指出,目前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摘编自《散文选刊》,原标题为《虹关何处落徽墨》)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8.文中大量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任意举出两处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① _,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类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第一次人体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来使用和制造所有需要的合数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② 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③ _,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硬核”这个词现已成为网络流行语。文中的“硬核”与网络流行语的“硬核”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在《宇宙的边疆》中说道:“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而《信条》的作者富尔格姆在幼儿园时候学到了“有东西大家分享”“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以及“每天睡个午觉”等道理,他把这些“无关紧要”的道理视作人生最重要的信条。
你是怎样理解上述观点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及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1.(3 分)A(B 项“只有 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实现”说法绝对化; C“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只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D 项“突出强调了想象的作用”有误。这句话是体现“语言”与“生活形式”的紧密联系。)
2.(3 分)D(文中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3.(3分)A(“往往”表述有误,原文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属于特例而非普遍情况)
4.(3分)D(根据材料二内容,应是突破“亲本的亲缘关系过近的难关”)
5.(3 分)C(A 对比材料一,缺少“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这一能够使高粱等农作物杂种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必要条件B 材料二原文是“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D 根据材料三可知,“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是在“杂交水稻的推广”之后出现的。)
6.(6 分)①对权威理论要敢于质疑,不能盲从。②要持续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思考。③善于总结经验,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提炼。④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
7.(3 分)B(“主要借助动作描写”表述错,主要借助的是对话。)
8.(6 分)①冰冷的墙壁是阿吉寂寞人生的象征 ②墙壁也是一家人各自面临的生活困境的象征 ③墙壁同时也指家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隔阂。
9.(6 分)①嫂嫂不愿意照顾阿吉,因为阿吉是个“很拖累人的病人”,她与阿吉之间缺少血缘亲情②哥哥埋怨、指责阿吉,因为他从自身立场和想法出发,认为阿吉受人照顾,不该再麻烦人③弟弟尽自己的努力照顾阿吉,因为他顾念兄弟之情,觉得阿吉可怜。(6 分,每点 2 分,态度 1 分,原因 1 分)
10.(3 分)C
11.(3 分)D
12 .(3 分)B (因为蔺相如让人把和氏璧送回去的真实原因不是“骑虎难下”,而是 A 中提到的“担心秦王不给十五座城池”)
13.(1)(5 分)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赵国了。(“见 于” “间”各 1 分,句意 3 分)
(2)(5 分) 况且秦国想得到和氏璧,赵国不给和氏璧,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予”“曲直”各 1 分,句意 3 分)
14.(3 分)B(由虚入实)
15.(6 分)①《与诸子登岘首》:诗人与诸人登临岘山,说明胜迹犹存,光阴流逝的真理;借羊祜典故,追悼先贤名垂千古;对照自己,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哀。(3 分)②《登高》:诗人垂暮之年只身登台,抒发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国运不济的悲哀,也在自我劝勉中蕴含着对生命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 分)
16.(6 分)(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①黯然失色 ②无人问津 ③博大精深
18.(4 分)①“移情别恋” “耳鬓厮磨”“横插一杠”等词语将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拟人为恋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描述形象生动,表达出作者对这种变化的痛心与无奈。②“履行职责”“不负众望”等词语将徽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拟人为人的忠于职守,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赞美自豪。(每一处 2 分:分析 1 分,效果 1 分)
19.(6 分)①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②如果身体再次感染;③将疫苗注射到人体中。
20.(4 分)含义不同。文中的“硬核”指最具有致病性的关键部分,网络流行语的“硬核”多用来形容实力强、质量高、难度大。
21.(3 分)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
22.(60 分)请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