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 复习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辛亥革命 复习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6 09: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 亥 革 命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句子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
2.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辛亥革命
同盟会
安庆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失败
同盟会
湖北新军
武昌
武汉三镇
湖北军政府
君主专制
民族民主
思想解放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1911年,中国革命党人发动的革命为什么被称为“辛亥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句子
续表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2 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 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看图说史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墓
(1875—1907) (1873—1907)
秋瑾
徐锡麟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__________军政府 5.__________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湖北
武昌
易错知识点
1.正确书写:萍浏醴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辛亥革命。
2.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这是孙中山缅怀刘道一的诗。刘道一得此追忆是因为他(  )
A. 领导了萍浏醴起义 B.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C. 牺牲于黄花岗起义 D.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A
2. 孙中山在《〈×××烈士事略序〉》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序》中的“是役”是指(  )
A. 萍浏醴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广西起义 D. 武昌起义
B
3.湖北革命党人自1904年武汉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以来,就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努力扩大新军中的革命力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  )
A.促使清政府推行新政
B.推动了革命政党的建立
C.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D.使湖北革命力量最强大
C
4. 某学者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自强”“求富” B. 自由平等
C. 民主与科学 D. 三民主义
D
5.武昌起义爆发后,江苏、安徽、广西、浙江、四川等地的立宪派或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或由立宪派出任都督;湖南、贵州的立宪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这一情形(  )
A.表明立宪派已掌控革命的领导权
B.体现出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C.反映出清政府统治在全国的崩溃
D.加快了清王朝统治覆灭的步伐
D
6. 有学者指出:“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意味着芸芸众生那些整天忙于磕头的脑袋和应酬跪拜的双脚同时得到解放,让它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走路。”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 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根除了中国的社会陋习
B
7. (2020云南)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青年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B.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 宣告了中国2 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8.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实质上(  )
A. 反封建不彻底
B. 没有唤醒民众
C. 没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A
9.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 儒家思想遭到批判和抛弃
B.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中国人开始追求民主与科学
D.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10.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新的社会阶级借助于青年和妇女的解放,继续改造旧的社会结构。……皇帝与旧政权结构的消失,改变了法统,并且深刻地改变了政治的性质。汉族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明显的关切——代替了对皇帝的王朝的效忠。”该学者意在(  )
A. 指出妇女解放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B. 强调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指引作用
C. 突出资产阶级改造旧世界的能力
D. 肯定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D
二、综合题
11.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必要性,更有其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
明的君主专制制度……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徐兆玮日记》
材料三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根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归纳材料二、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这些看法上的差异?
材料二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盛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材料三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要全面分析各种史料,务求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不能以偏概全。
素养提升
吴兆麟之革命方略,如诸葛孔明之隆中对。他提出:“湖北军界同情革命者,占十之六七;军队训练程度较优,而且武汉供给军队需用之军资亦甚多。军队最重要者:弹药、粮秣、被服耳。汉阳的兵工厂,弹药不可胜用也;汉口之大商埠,粮秣不可胜用也;武昌有各大工厂,被服不可胜用也。且按兵要地理之关系:以中国形势,占领扬子江,则可左右南北。况湖北居扬子江中心,即孙子所谓衢地是也……我日知会所计划革命战略……由湖北首义。然后向北进展,以北京为作战目标。但孙、黄、宋三人之主张,皆有胜算,宜分途进行。”
——摘编自吴丹军《论吴兆麟:中国之拿破仑鄂军之毛奇民国之父》
根据材料,分析吴兆麟提出“所计划革命战略……由湖北首义”的原因。
湖北军界支持革命;军队战斗力强;物资丰富,湖北经济基础好;战略位置重要。
拓展阅读
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历史英雄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作用都受着历史发展规律即必然性的支配,而不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个人的作用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个人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