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彩云追月》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2、学唱歌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验音乐创编的快乐,感受音乐作品《彩云追月》的风格特色,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能用连贯、流畅的气息,柔和深情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 体会歌曲的意境。并准确地掌握切分节奏。
3、过程与方法:学生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用打击乐器、声势动作等多种音乐形式来表现歌曲。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切分音节奏,并能用各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D宫调,4/4拍,慢速,二段体结构。
A段,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其乐句不完全对称,第一乐句为2小节,第二三乐句为4小节。第3-5和第7-9小节分别采用重复前小节曲调的写作手法,每小节开始处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一浪高一浪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段中配以“照着树林、照着山峰、照着小河水淙淙”等歌词,巧妙地运用童真的口吻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B段,曲调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除保留切分节奏外,节奏变化也较第一段多,旋律更加婉转动人,是第一段音乐感情的延伸和发挥。
教学重点:能掌握切分音节奏,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能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音乐课,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节奏游戏,大家跟我做。
1、打节奏游戏,通过游戏认识切分节奏 X X X。(幻灯片)
切分音:当某个弱音延续到强音位置时,这个音就称为切分音。切分音是作曲家用以改变音符的重音位置而避免有规则的节奏的一种方法,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2、播放视频民族管弦乐合奏《花好月圆》,认识民族管弦乐队。
思考:音乐中用到了哪些民族乐器?
3、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分组:(幻灯片)
(1)吹管乐器组:唢呐、笛子、笙、管子等;
(2)弹拨乐器组:琵琶、中阮、大阮 、扬琴、柳琴等;
(3)打击乐器组:堂鼓、云锣、木鱼、碰铃等;
(4)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板胡、革胡等;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根据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的歌曲《彩云追月》。
三、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任光(1900—1941),浙江人,革命音乐家,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7年参加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主要创作歌曲:《渔光曲》、《月光光》、《抗敌歌》、《别了皖南》等四十多首。还作有一系列的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幻灯片)
2、初听歌曲,教师范唱。
思考:歌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描绘了怎样的夜色?(幻灯片)
听一听,选一选
节奏—平稳的 节奏—自由的
情绪—抒情的 情绪—雄壮的
速度—慢 速 速度—较 快
3、复听歌曲,录音范唱
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和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 描绘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第二部分 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
4、跟琴学唱歌谱两遍,唱准“4”。
5、分乐段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歌曲A段,感受该段旋律及节奏的特点。
(2)教师强调唱好切分节奏,体会切分节奏在旋律中的作用。
(3)跟琴伴奏演唱。
(4)跟录音学唱B段。
(5)跟琴伴奏演唱,唱好旋律中的休止符。
6、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7、跟音乐伴奏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1)了解4/4拍的强弱规律,体会歌曲旋律起伏的变化,把握歌曲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巩固拓展
分小组创编,能用简单打击乐器或声势动作为歌曲配上伴奏。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分组创编,可以用打击乐器,也可以是声势动作、比如身体的某个部位(手、口)。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切分节奏,也可以是其它。为这首歌曲配上伴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彩云追月》,作曲任光。并且学习了一个音乐知识“切分音”。我们说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我们中国的民乐现在已经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深受喜爱。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查找资料,搜索《彩云追月》相关的音乐表现形式。我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也期待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的二声部,能够唱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