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学实录
作者:许更生
【教育感言】
词语绝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它首先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工具。词汇丰富,全盘皆活;词汇贫乏,一切皆空。
百年语文,双重错位。语文课本必须编文选文,双管齐下。
语文教学应当以书面词语为核心,以联词组段为抓手。
一、新课导引
师:古今中外有名气的桥可真不少,请大家看课本插页和插图:赵州桥、苏州园林(其中有小桥垂柳的那幅)、苏州宝带桥、清明上河图。
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这些桥哪些地方最吸引你的眼球?它们美在哪里?如果你们要写一篇描写和赞美桥的文章,你可能用上哪些词语、诗句?请随时把脑子里闪念的语句快速记录下来。
(部分思维定格展示:水上长虹、长虹卧波、碧波荡漾、垂柳依依、迷人姿态、弧形曲线美、坚固美观、配合和谐、色彩衬托、清幽柔和、构筑巧妙、精美绝伦、美丽景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摩肩接踵、万条垂下绿丝绦、大渡桥横铁索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师:作为对比借鉴,现在让我们听听、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吧。请特别关注作者是怎样表现桥的美感的。(播放配乐课文朗读,要求按照惯例,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雅词。)
(同学们在各自筛选的基础上,前后左右桌相互交流,取舍补充;教师巡视,最后归总展示如下35个词语(允许各个同学根据各自的阅读体会,求同存异):诗境之美、媒介、沟通、和谐、得体、美感、拍合、多种多样、舒畅、强劲、对照、细柳飘丝、晓风残月、销魂、水天一色、卧龙、珍视、史诗、点缀、驻足、飞瀑流泉、展现、情调、浓缩、交错、协同、衬托、独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呼应、垂柳、前瞻后顾、探寻、各有其美……)
要求当堂抄写以上词语一遍,课后再抄写两遍巩固之。
二、师生多向合作,共同议论
习题一:“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要求尽量运用作者自己的语词来讲述、归纳。
师(示范性启发):画家眼里的桥,主要是中国古典式桥梁,具有几何学上点、线、面和谐统一的美感,人造物体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美。
生(议论补充):桥身坚硬、强劲与四周柔美景色形成对照鲜明的美感;轻风流水、细柳飘丝的动与桥身的静相配合;桥的多种多样造型与色彩和谐统一……
师(归纳、板书):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杂多中求得对立统一的和谐美。
三、学生各自朗读,体会文中一些难句的情味(课文习题二;课后要求熟读背诵之)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四、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共同探讨其作用
师生(归纳):文章末尾生发拓展,由实到虚,从现象到本质,点出了桥的内涵美。
五、进一步思考习题一,尽量模仿以上例句的写法,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本课雅词,写一两段你心目中的桥之美;或生发联想,描写其他景物之美
(一些写得快的同学先念一念自己的联词组段作业,起具体的启发引领作用;全体学生课后修改润色后再上交评阅。)
附录:学生部分联词组段优秀作业。
1.赵州桥造型美观大方,设计独特巧妙,赋予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但就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它的美妙之处,因为它的诗境之美更让人叹为观止:宛如飞虹的桥身旁细柳飘丝,恍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多么古老、独特的一座赵州桥,在一千三百年的时间考验下,在和大地震、暴雨洪水的搏斗中,依然驻足在洨河上。
3.桥,多么熟悉的字眼呀!它是两岸人沟通的媒介,它与流水谈话时的口吻是那么和谐,那么得体,它展现的独特美感让人销魂。
4.离开喧嚣的城市,只身来到这清幽的小镇。一座古老而幽雅的小桥吸引我驻足观看。它与周遭环境的和谐美及其造型美,无不浓缩了设计师的匠心。
5.是否为了将这儿点缀得更诗情画意,晓风残月才不请自来呢?是否为了更能仔细欣赏细柳飘丝,老桥才把身子探成弧形?瞧,那溪水潺潺,老桥弯弯,垂柳依依,多么富有诗意呀!
6.颐和园的玉带桥是一座造型独特、美观的石拱桥,在细柳飘丝的点缀下,显得更美了。还有那湛蓝清澈的湖水,把玉带桥周围的美丽风景都收入眼中,构成了如诗如画的诗境之美,让人走进梦幻般的境界,所以玉带桥又被人们叫做“销魂桥”。
7.河流之上的小桥,她沟通了两岸的细柳飘丝,展现得那样得体;她犹如一幅画——天空下的垂柳,垂柳中的小桥,小桥下的河水,河岸两边绿意葱茏……是她浓缩成了富有诗境之美的图画。
8.小桥之下的河流一向富有情调,她不像飞瀑流泉那样喜欢展现自我,她的静使天地和谐,她的美使人销魂。
9.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展现它那独特的风姿。
10.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她以独特的美感点缀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鸟儿也禁不住眼前诗境之美的诱惑,调皮地探出头来,使春姑娘更有情调。
11.西湖上,和风习习,河边的垂柳随着风飘起,与湖上的美景相照应,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加上西湖本身具有的独特美感,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12.细柳飘丝,丝丝缕缕春的气息,被温暖的软风吹着,和谐的细雨织着,交错的浅草托着,展现出万物复苏的情景。
13.旅游到向往已久的郊外,眼前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小河边细柳飘丝,山崖间飞瀑流泉。遥望远方,水天一色。这幅独特的风景画,真会使人销魂。
14.晓风残月,带着凄清之感;桃花漫飞,颇有诗境之美;飞瀑流泉,蕴含壮丽之观;水天一色,弥漫着安祥与和谐。世间的每个角落,都与这份诗意融合为一体,那么的美!
15.站在海边,任海风吹散我的发丝。眺望海的边际,水天一色,那和谐的美让我销魂。海浪和礁石有节奏的拍合着,奏起一曲富有情调的海之恋,无不让人赞美的诗境之美。
16.大自然的和谐美,不仅在于树的茂密,花的鲜艳,水的清澈,更在于它能与人用心来沟通。春风带着新芽而来,嫩绿嫩绿的,它点缀了干枯的树枝;垂柳牵着小河而来,它欢快地唱着跳着,映衬出了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看,细柳飘丝,像母亲抚摸孩子的手;听,飞瀑流泉的声音,像鼓乐队在演奏欢快的曲目。艳阳照在湖面,放射出七彩的光芒,为自然的美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一切心灵的烦恼,都会在这里被释放,被抛弃。
17.诗人,用独特的口吻来展现诗境之美;大自然,用和谐的声音来衬托诗人这种有如春天般细柳飘丝的景象。
诗的美感点缀着大自然,大自然的垂柳引出诗人用不一样的情调,去描绘水天一色和大漠孤烟。
大自然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它能把人类的美好笼统地浓缩成一本得体的史诗,让彼此心中装载着彼此。
18.要说最销魂的故事,那非《梁祝》莫属了。虽是故事,却不乏诗境之美,给予人们凄凉的美感,富有韵味的情调。它浓缩了生活的精华,反过来又点缀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