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教案)
(最新修订版)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缠”等1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
2.借助图表理清梅兰芳四次拒演的方法,学会串连几件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难点:通过感知梅兰芳拒演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及危险,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一、导入新课,字词过关
1.猜一猜:同学们,你来猜一猜这两张照片是不是同一个人?他是谁?(板书:梅兰芳)
谁来介绍一下梅兰芳?
课文有一句话是介绍梅兰芳的,谁找到了?(出示: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引读第一段:是的,梅兰芳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ppt(板书课题:蓄须)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第23课,齐读课题——略读课文
2.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认读正音:
出示多音字,根据意思来辨别读音:要 宁
3.理解词义:旦角 租界 斩钉截铁
二、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
1.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最主要的两个学习任务。读课文,试着完成第一个学习要求。
2. 交流: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完成语作80,第3题。投影展示
3.概括主要内容。试着用上这些词:不惜 甚至 直到 宁可……也不
三、合作交流,深入理解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看看橙色框框中拒演的部分,为了便于记忆老师用四字词语来给他们取了小标题: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请同学们读课文2-7段。
1.找出梅兰芳在拒演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在边上批注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写好后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预设
(1)避港拒演
①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②人物资料补充:当时梅兰芳在国内京剧界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与程研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在1930年前往美国并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轰动,并获得博士学位。可以说,当时的梅兰芳他的艺术事业如日中天。可是,自从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引读)他——
通过这些话,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让梅兰芳先生不演出,他得有多痛苦。可既然这么痛苦,他为什么是决定不再登台演出了呢?因为他是一位爱国者,他不想给侵略者演出。
过渡:是的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2)蓄须明志
①遇到的危险和困难:侵略军随时随地的骚扰
②蓄须明志,你觉得梅兰芳心底有什么志向?不向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这个侵略者烧杀抢掠,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的日本人,梅兰芳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他心里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才能显示出这样的民族气节,才有如此强大的勇气。
(3)卖房度日
①遇到的危险和困难:没有经济来源,需要养家糊口。
②从画线的句子中,你看梅兰芳当时面临着怎样的选择?一方面缺钱养家,一方面是轻而易举得到的银两。梅兰芳选择了什么?
③你这儿感受到里什么?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
(4)打针装病
①遇到的危险和困难:日本侵略军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②补充大东亚圣战。
③为了不登台梅兰芳想到了打伤寒预防针的办法,你们可知道打这个针的风险?(伤寒镇的危险性,连续打了三针,医疗不发达的当时来说有生命危险)梅兰芳打完后出现了哪些针状?
可见,这样超剂量打伤寒预防针是可能致命的。
是啊,通过细节我们感受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次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表现出来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不屈的气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也正是如此,当抗日战争已结束,梅兰芳先生剃须演出时,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想一想: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出示第九段,齐读。
2.一代漫画大师对梅兰芳惺惺相惜,曾这样评价梅兰芳,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