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春江花月夜》 单元名称 国乐飘香 学 段 八年级上册
姓 名 学校名称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选自人音版的第十五册的第五单元国乐飘香的第五课时的欣赏内容。该作品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1920年左右,由上海大同乐会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定名为《春江花月夜》,分为十段音乐。后由彭修文先生改编为八段音乐演奏:“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舟唱晚”、“回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乐曲以主题贯穿全曲,采用“换头合尾”、“鱼咬尾”等创作手法,通过悠扬婉转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形象地描绘了春江月夜的迷人秀丽景色。
教学目标 1、聆听《春江花月夜》,感受作品中的中国古典美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这首乐曲的主题音乐。 2、通过聆听、演唱主题、对比、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和民族韵味。 3、自然连贯的哼唱《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主题,并了解民族创作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学重点 聆听《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渔歌唱晚》《欸乃归舟》五乐段,感受作品表现的音乐意境和风格。
教学难点 能自然连贯的哼唱《春江花月夜》音乐主题,并了解民族创作手法“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学用具 钢琴、黑板、木鱼、电子琴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一时期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他们自我意识强,追求个性,对中国民族音乐这种类型有所排斥,不愿静下心来欣赏,加上《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全曲时长有十多分钟,很难让学生接受它。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我不单是让学生死板的聆听音乐,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身融入到这个课堂,运用肢体上的律动、敲打乐器为乐曲伴奏、学唱主题旋律等环节加入到这首曲子中聆听,使学生在心灵感受和亲身体验中理解歌曲意境。
设计思路 《春江花月夜》整曲十多分钟,要想将乐曲每一个乐段单独分析,一节课45分钟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我选取几个重点乐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渔舟唱晚”分段聆听,以分析音乐要素为主要方法,采用联想画面、现场演奏、哼唱旋律、肢体律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乐曲的表达内容和意境美。其他乐段以听辨形式让学生选择,最后再完整聆听全曲,激发学生喜欢这部作品。拓展环节让学生聆听歌舞版《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对民乐的感受进一步升华,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1、导入环节 1、展示图片,创设情境 2、欣赏古诗词《春江花月夜》 创设《春江花月夜》的景物意境,加上古典诗词文化渲染,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文化韵味中学习音乐课。
2、新授环节 (分段欣赏) 欣赏视频《春江花月夜》主题片段 思考:认识哪些乐器?演奏形式? PPT展示中国民族管弦乐的主要乐器 2、介绍《春江花月夜》创作背景 3、分段欣赏《春江花月夜》 1)聆听《江楼钟鼓》 思考:分为几段?每段的情绪? (出示乐谱) A聆听引子 思考:旋律创作手法特点? 第二遍聆听,师生互动,感受引子 B学唱主题 “鱼咬尾”民族创作手法 C完整聆听《江楼钟鼓》 2)聆听第二乐段《月上东山》 思考:这一乐段的最后一句和《江楼钟鼓》的最后一句有什么联系? “换头合尾”民族创作手法 3)聆听第三乐段《花影层叠》 4)聆听第五乐段《渔舟唱晚》 a思考:音乐情绪? 打击乐器? b拍手感受 5)聆听第七乐段《欸乃归舟》 4、出示《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图——八乐段 5、听辨其他主题《水深云际》和《回澜拍岸》 首先选取几个重点乐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渔舟唱晚”分段聆听,以分析音乐要素为主要方法,采用联想画面、现场演奏、哼唱旋律、肢体律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乐曲的表达内容和意境美。其他乐段以听辨形式让学生选择,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最后再完整聆听全曲,激发学生喜欢这部作品。
4、总结环节 全曲聆听《春江花月夜》 感受完整的《春江花月夜》,从而进一步升华对民乐的感受。
5、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喜欢这部作品,并在课后进一步探究、聆听。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民乐《春江花月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