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1.能理解古诗大意,感情朗读吟诵古诗。
语言运用:感受诗中恰切的比喻,领悟诗人运用语言的智慧。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诗句的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
思维能力:在品读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笑对人生坎坷,不计较得失的豁达情怀。
二、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诗句的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感受诗中恰切的比喻,领悟诗人运用语言的智慧。
教学难点是在品读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笑对人生坎坷,不计较得失的豁达情怀。
第一课时
一、以画猜诗,感受诗画世界的共生美
苏轼曾这样评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不仅仅是王维,很多诗人的作品中也有这样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你能猜出是哪首古诗吗?
一幅画就是一首诗,这就是——画中有诗。同样,一首诗也是一幅画,那么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又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齐读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朗读吟诵,感受绵延起伏的韵律美
1.诗题中包含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从诗题中读出了什么?题目告诉我们时间、地点、在做什么。“醉书”又让你知道了什么?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苏轼为什么会似醉非醉呢?我们一去去诗中寻找答案。
2.指名读古诗,疏通字音读准节奏。
3.想读好诗文,我们要标一标平仄、认一认入声。平仄是古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单点说,阴平阳平的声调在古诗中作平声用,上声、去声的声调在古诗中作仄声用。按照平长仄短入声促的韵律再读古诗,你会读的更有韵味。(板书:韵律)
4.大家发现这首诗押什么韵呢?我们可以把韵脚an适当地往上扬,声音拉长一些,试试吧!
三、以诗化画,品析隽永传神的画面美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大声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的特点?(侧板书:云雨风水)再读古诗,仔细品味,如果每行诗命名一幅图,你会如何命名?看一看谁的命名更能体现画面美。(板书:画面)(侧板书: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卷地风来图、水天一色图)
2.诗人起笔就从云先写起,我们看着云是怎样的?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黑云?“黑云翻墨”,写出了乌云像泼洒的浓墨一样,奔腾,翻滚,迅速地四散开来。
(出示黑云翻墨的视频)看到这画面,你什么感觉?令人战栗,令人恐慌。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3.这场大雨还真的来了,你看出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突如其来的暴雨,像珠子一样跳下来,把岸边的船都打乱了。
你觉得哪个字词最为精妙,为什么?“跳珠”用得好,它突出了雨点之大、色泽之晶亮,有如千万颗晶莹闪亮的珍珠从天上倾泻下来。请大家再读体会。
此时,苏轼看黑云不再是黑压压的云,而是——墨水被打翻了,看白雨不再是暴雨,而是——活蹦乱跳的珍珠。
小结:苏轼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所见的景物联想开去。可见,比喻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想开去”。(板书:比喻)
4.最后两句话,写出了什么景象?一阵大风过后,瞬息之间雨过天晴,湖面变得风平浪息。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
是的,一个“忽”字既写出了风威力之大,也写出了天气变化之快,这就是西湖多变的夏天。
四、知人论世,感悟旷达乐观的人格美
1.刚才我们跟随苏轼,一起去观赏了西湖上与众不同的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句中,黑云和白雨又有怎样的含义呢?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也试着“想开去”吗?
2.“黑云”和“白雨”暗指王安石进行的变法。“卷地风”代表苏轼变法取消的渴望。看来,苏轼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坦然对待,微笑面对,充满希望。
3.无论何种境遇,苏轼总能乐观面对,难怪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轼——“苏轼,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再读读这首诗,把苏轼的人格魅力融入其中。(板书:人格)
就是这个西湖,在和风细雨中你会吟起——(《饮湖上初晴后雨》),在狂风暴雨中吟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韵致;古诗的美,美在韵律,美在画面,美在修辞;人格的美,美在旷达,美在智慧,美得令人陶醉!(板书:醉)。
板书设计:
醉
韵律 画面
修辞 人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古诗词三首
课时2
一、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苏轼是 代人,诗人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我们还学过他的 和 。
2.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场景
二、收集一首描写雨的诗词,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苏轼是 宋 代人,诗人是按照时间_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我们还学过他的《题西林壁》和《惠崇春江晓景》。
2 . 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描写了_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卷地风来图、水天一色图这几个场景。
二、收集一首描写雨的诗词,并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读诗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望湖楼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望湖楼傍湖而建,又名看经楼、先得楼。登临眺望,一湖胜景皆来眼底。
望湖楼
望湖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简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
诗人用什么修辞手法写 “黑云”?
你发现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呢?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什么特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翻卷到地面的风。
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且平静。
卷地风:
水如天:
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 1072 年,此时王安石正在朝廷上推行变法,苏轼因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了杭州,内心极度压抑。恰逢当日天气突变,苏轼望着西湖上变幻的景物,不由得触景生情。
后来苏轼一再被贬,从杭州到潮州、徐州、密州,再到62岁的时候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海南岛。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拓展阅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细雨鱼几出,微风燕子斜。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陆游《大风雨中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这些诗句中的“雨”,和今天学习的“雨”有什么不同
拓展学习
1.把苏轼的这首诗改写成写景的美文。
2.开展以“古诗词中的雨”主题的小组合作综合性学习。
3.开展“走近苏轼”为主题的小组合作综合习性学习。
诗意
黑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蹦进船里。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漫天的乌云,此时从望湖楼向下看,一片汪洋大海,湖水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