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12.计算器的使用
课型
新课
课标与教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前提下,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和运算,能适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
问题的复杂运算.
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
规律.如“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重复上述过程,你能发现什么?”都是利用计算器去探索的,在前一段时间,又系统地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具备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和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多次经历了探索研究的活动和讨论交流的过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具有了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必要的经验基础,另外学生成长在一个科学技术高述发展的时代,对计算器,甚至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这些都是对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媒体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 学 过 程
复备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实践发现,学会操作,掌握运用;第二环节:例题练
习,熟练技能,探索规律;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实践发现,学会操作,掌握运用
活动内容:
(1)实践发现常用键的功能:ON SHIFT AC DEL OFF = + (-) ( ) x2 xy.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总结按键顺序规律.
⑴23+3.82; ⑵41.9×(-0.6); ⑶23×5/6; ⑷1.22; ⑸124.
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2)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活动的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对科学计算器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已有过应用,只是对各种按键的功能不是很了解,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发现按键功能的过程,而不必教师一一告知,教师只教师只需要统一布置尝试发现的按键位置和名称,然后组织指导学生实践探索,并总结记忆按键功能,在组织活动(2)时,要让学生先思考,再说一说每一小题的操作程序,最后再动手操作,从而发现计算时按键顺序的规律,另外对学生手中计算器不一致的情况要有所预见,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总之通过反复操作试验,是会发现按键功能的.还有就是教师应对学生操作发现的结论及时总结,便于学生记忆,并对使用计算器的常规注意事项要向学生讲清楚,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同时对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第二环节:例题练习,熟练技能,探索规律
活动内容:(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345)+421; ⑵12.236÷(-2.3); ⑶135; ⑷-1553;
⑸(3.2-4.5)×32-2/5 ; ⑹1/2×(3.87-2.21)×1.52+1.35.
(2)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任选1,2,3,4,5,6,7,8,9中的一个数字,如5,
将这个数字乘9 , 如5×9=45;
将上面的结果乘12345679, 如45×12345679.
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
活动目的: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1)的计算中,不能只关注运算结果的对错,而应让学生讲述每一道题的操作过程和按键顺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程序思想;在活动(2)的探索中,要先模仿,再自选几个数试一试,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叙述规律,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解释这一规律,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推理、交流等能力大有裨益.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动的注意事项:对计算器的使用,要防止学生对计算器产生依赖心理,所以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要比笔算省事省时,另一方面也应指出不能对任何运算都使用计算器,要培养自己合理选择的能力,掌握估计、心算、笔算、计算器等多种计算方法.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94页知识技能1,问题解决1、2、3.
活动目的:复习巩固本节知识,训练计算器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对问题解决1,可鼓励学生探索三位数的情况是否与四位数类似;对问题解决3,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因为此题需要学生自己根据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可鼓励学生课后合作完成,讨论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得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由于学生的计算器的型号不一致,学生需要自己探索对应的功能。教师应对学生操作发现的结论及时总结,便于学生记忆,并对使用计算器的常规注意事项要向学生讲清楚,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同时对学生的发现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课件9张PPT。二、12 计算器的使用第12节 计算器的使用初一数学组计算器电源开关打开计算器
将电源开关“POWER”拨至“ON”;
显示屏出现“ON”。
关闭计算器
将电源开关“POWER”拨至“OFF”;
显示屏上所有内容消失。
(1)实践发现常用键的功能:ON SHIFT AC DEL OFF = + (-) ( ) x2 xy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总结按键顺序规律。
⑴23+3.82; ⑵41.9×(-0.6);
⑶23×5/6; ⑷1.2 ; ⑸12 . 2 4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345)+421;
⑵12.236÷(-2.3);
⑶135 ;
⑷-1553 ;
⑸(3.2-4.5)×3 2-2/5;
⑹1/2×(3.87-2.21)×1.5 2 +1.3 5 .做一做2.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任选1,2,3,4,5,6,7,8,9中的一个数字,如5,
将这个数字乘9 如5*9=45
将上面的结果乘12345679
如45*12345679
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输入的数字是5,则得到结果555 555 555
如果输入的数字是2,则得到结果222 222 222
如果输入的数字是7,则得到结果777 777 777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事实上,因为12345679×9=111111111,
所以输入5,就得到结果555 555 555想一想: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收获?
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利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字规律课堂小结:教科书习题2.16
知识技能1,
问题解决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