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走近作者】
让.乔诺,1895-1970年,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节选自《植树的男人》21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 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 乔诺的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 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 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 乔诺街。
【背景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学习重点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读后回答: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数十年间,这个孤独的男人毫不在意外界的变化,也不管这片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每天只是种树、放牧、养蜂。他只手之力创造了一片森林,将曾经的荒漠变作绿洲。这位牧羊人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
2.复读课文,圈点勾画。
再次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字词,并标注拼音。落实重点词语。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 kǎi
帐篷:zhàng péng 废墟:fèi xū
坍塌:tān tā 呼啸:hū xiào
滚烫:gǔn tàng 张扬:zhāng yáng
溜达:liū da
琢磨:zuó mo 思考;研究
微薄:wēi bó 酬劳:chóu láo
硬朗:yìng lang 水渠:shuǐ qú
流淌:liú tǎng
光秃秃:guāng tū tū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3.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产生一系列疑问: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
10
第一部分(1-20)是小说的主体,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艾力泽 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第二部分(21)是作者对牧羊人的总体评价,作者认为牧羊人的功业如同“上天”,体现了人的力量。
先叙述后评价
11
4. 本文结构有何特点。
5.课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13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14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15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87岁,年岁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的景貌。
16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岁,年岁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的景貌。
17
1.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 ,从前至后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
深入研讨,分析人物
2.分析牧羊人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牧羊人的描写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以“牧羊人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这里直接点明了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无私、慷慨。
牧羊人
牧羊人
(2)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沉默寡言, 自信,果断。
(3)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积极生活,一丝不苟。
(4)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出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
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牧羊人
(5)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一心种树,毫无私心
牧羊人
(6)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充满自信、意志果断
品味环境,体会作用
勾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1)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 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
(3)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高地由荒芜变成田野的美丽环境,渲染一种恬静美好气氛。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伟大创造。
环境描写作用: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9
1.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
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前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大的人。
合作探究,感悟主旨
①人活着就要做有益于人类的事。
②平凡的小事坚持下去就成就伟大的创举
③人类要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④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⑤人的力量的伟大。
⑥好的事情做下去就会成就伟大的事业。
2.艾力泽·布菲是作者让·乔诺虚构的角色,那么从这一小说人物中你读出什么主旨?谈谈你的认识。
链接:耶稣的英文有两个:
lamb of God(上帝的羔羊)
the Good Shepherd(好的牧羊人)
3.本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改为“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
1.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由植树的牧羊人想到了哪些在现实中为改变中国生态环境而努力奋斗的“种树”人?
拓展延伸
2.请写几句有关植树造林的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