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回顾与复习(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回顾与复习(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7-22 22:33:16

文档简介

七上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获得知识系统的自助建构能力。
2、教材分析:第1节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然后做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该活动揭示统计的过程、环节并引出数据是如何收集的问题。第2节讨论。通过前面两节,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工作,从第3节开始将至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并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第4节将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表示数据时的特点,寻找各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同时也将帮助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获取准确的信息。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在如何收集的问题上,由于调查对象(样本选取)的差别,就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普查和抽样调查并通过案例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学生想知道的:在探讨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针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形象表示,进而引出三种统计图的选择,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后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3、学生能解决的: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教学目标】: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流观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获取调查的两种重要方式并和他人合作的数学活动经验.
2.三种统计图的分析和制作,并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难点】: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征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并制作统计图,培养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统计观念.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通过对回顾与思考几个问题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增强同学们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 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
内容: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说一说怎样做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5.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将统计知识做梳理,真正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 求出全体(即总量).
(2) 计算出百分比 ??
(3) 求出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百分比×360°
(4) 画一个圆,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画半径,画出扇形统计图.在每个扇形上标明所代表部分的名称、百分比.
(5) 写清统计图的标题、名称.
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4.
条形统计图能
清楚地表示出
每个项目的具
体数目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
第二环节 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
内容:
本章知识框图
统计的过程
实际问题 → 数据收集 → 数据的表示 → 数据的分析处理 → 解决问题作出决策

第三环节 做一做
内容:
1.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
(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是佩戴眼镜的;
(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调查;
(3)从每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都随机抽取几个学生作调查。
(1)不恰当。因为并不是所有近视的学生都戴眼镜,有人只在上课或看书等情况下才戴眼镜,另外也有学生可能会戴隐形眼镜,这样就会使得一部分近视的学生没有被统计进去。
(2)不恰当。因为一般情况下,近视的情况,高年级会比低年级严重,只选低年级不具有代表性。
(3)比较恰当。这样的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
2.A、B两种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总量如图所示:
(1)A、B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各是多少?相差多少?
(2)统计图给你的感觉和上述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1)A、B两种商品的销售总量分别是345件和360件,相差15件。
(2)感觉上B、种商品的销售总量是A种的4倍。而实际只相差15件,感觉不一样,原因在于纵轴的起点不是0。)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
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环节 课外作业
1.课后
复习题1---10题
复习题11---15题
2.以小组为单位,就塑料袋的调查情况,利用数据写一份倡仪书,号召全民起来保护环境,不可乱扔塑料袋.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直接收集,间接收集
数据的表示:统计图
课件11张PPT。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回顾与思考1.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
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
数据.
3.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
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知道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
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5.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解释统计
结果,并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进行交
流观点. 学习目标: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我们经常通过调查、试验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如果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报纸、相关文献或上网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国家统计局的网站(www.stats.gov.cn)就是查资料的好地方。当然你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输入你需要的关键词查找资料.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就是要随机调查,就是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3.说一说怎样制作扇形统计图.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求出全体(即总量).
(2)计算出百分比 ??
(3)求出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百分比
×360°
(4)画一个圆,用量角器量出角度画半径,画出
扇形统计图.在每个扇形上标明所代表部分
的名称、百分比.
(5)写清统计图的标题、名称.4.说一说怎样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
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
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
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
占的百分比5.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6.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 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 意些什么?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在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
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7.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本章的知识.作 业:课后
必做: 复习题1---10题
选作: 复习题11---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