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2 22: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卢沟桥烽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境理解“悄悄地”、“偷偷地”等词语的感悟色彩,并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以及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行为。
4.依托具体语言材料,及补充的资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复述课文。
难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及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为复述课文做准备。
3.在精读感悟环节,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采用朗读感悟、启发引导、批注赏析、小组讨论,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中心词)、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难词。
2.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清文章的层次。
3.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有一座桥,他的名字叫卢沟桥。它不仅以精美的雕刻闻名于世,更见证了一段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去翻开那段悲烈而又自豪的历史篇章。
板书:卢沟桥烽火(齐读课题 )
2.课题质疑。(①烽火指什么?②卢沟桥烽火是什么意思?③为什么要以“卢沟桥的烽火”为题目?)
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辨析字形
①认读生词,相机纠正。
②辨析字形,注意“喉”、“烽”的写法,范写“喉”、“爹”。
③多音字组词。
(2)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个别词语 。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百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形容军容之盛,现在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读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划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4)按时间顺序理清层次,并概括文章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初步感受日寇的狼子野心,认识事变的原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不懂处做个记号。
2.同位互相交流,引导生理解“蚕食”、“魔爪”意思。
师出示资料,讲述“九一八事变”,让学生初步理解日寇的狼子野心。
出示地图,进而理解“咽喉”意思。
想想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蚕食”、“魔爪”、“东北三省”、“华北”、“咽喉”等重点词语朗读。
板书: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4.小结:这便是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日军会轻而易举的强占卢沟桥吗?驻守在桥头的中国士兵又会与日军进行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决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
妄图 伪军 控制 天津 同仇敌忾 尸横桥头
伤亡 号召 魔爪 咽喉 众寡悬殊 震耳欲聋
偷偷 挑衅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鬼哭狼嚎
狼狈 呐喊 歼灭 处在 猝不及防 如火如荼
2.用上上面的词组以及课本中描述时间的词语复述课文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五)自主学习、细读感悟
1.过渡:卢沟桥事变大体经过三个时间段,自己快速的浏览一下第二段,说一说。
指名说。
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2.出示学习提示:
品读第二段,画出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然后就其中一个时间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填写在下表里,同时思考交流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时间 敌方举动 我军举动
1937年7月7日深夜 全副武装 偷偷的 摸来 气势汹汹蓄谋已久 恼羞成怒首先 倾泻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开枪还击
第二天凌晨 吼叫 疯狂的扑来哭爹喊娘 人仰马翻狼狈而逃 早有准备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举起大刀冒着炮火 冲出向鬼子们砍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人头滚落横尸街头 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手握大刀 腰配手榴弹 悄悄的 齐声助威 背后杀来 两面夹击
学生默读课文,简单的做批注,并相互交流完成填空。
师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探究情况
(六)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按时间段汇报交流
师边听边针对汇报完善表空
2.1937年7月7日深夜
敌方:全副武装 气势汹汹 首先
我军: 喝问 严词拒绝 还击
①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日军早有预谋的侵略本质、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我军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②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这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
板书: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③指导朗读。
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⑤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我军胆小懦弱,不堪一击,再次向我军发动进攻。
3. 第二天凌晨
日军:人仰马翻 狼狈
我军:同仇敌忾 举 冒
①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抓住“·······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明晃晃的大刀”等词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的英雄气概。
相机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②小结板书:
同仇敌忾 大举进攻
4.当天晚上
日军:猝不及防 抱头鼠窜
我军:手握 腰佩 悄悄
①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抓住“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等词感受中国军士足智多谋;“鬼哭狼嚎、抱头鼠窜”等词句感受在威武不屈的正义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②相机出示两句话:同样是晚上,同样是进攻,作者的笔下却赋予不同等请色彩。
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认真读一读,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感彩有什么不同。
(“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唾弃的感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③练习朗读,比一比看谁能朗读好
指几名读,其余评议
④师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令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但是,毕竟这是蓄谋已久的行为,日寇哪能忍受失败呢?一波又一波的日军迅速到来。此时的卢沟桥,此时的华北,此时全中国,岌岌可危。出示齐读:
(七)感悟团结,认识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过渡: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
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1.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
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齐读上述词语,引出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意思相近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八)回归认识,升华理解:
1.过渡:整过卢沟桥事变我们已经认识完了,那课题为什么叫“卢沟桥烽火”呢?
(烽火就是报警的烟火,而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正如烽火一样。)
2. 读写练笔
课件出示:
3.看图片,铭记历史
学生们谈感受
4.师总结: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九)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七、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敌 我
1937年7月7日深夜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凌 晨 同仇敌忾 大举进攻
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附:预习单
5.卢沟桥烽火
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生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
2.搜集相关资料,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并复述课文。
一、自主识字学词
1.读正确,注意红字的的读音。不认识的字记住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联系课文初步理解。
2.写正确、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行楷字体的意连写法)
二、朗读课文,归纳内容,理清层次。
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并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小组教学,要先让学生们独立读书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回答好,再读好,再读出感情,在读中再深入体会。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读进去,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能读出来,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这样的读书应该是真正的读书。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课标中就有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 “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彩和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 …… 描写日军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 ……教学中,我由词入手,让学生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同时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并且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通过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会抓字词,更重要的是教孩子们在朗读中品悟感情,读出感情。由于学生参与教学时,注意力不集中。感悟不深,因此读文章是较生硬。 学习中语言练习较少,不能较好地掌握文章的写法。
教学建议: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复述的要求和方法。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不要阻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复述时要逐步深入并提出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并且尽量用上给出的词组。在评价上,要有多元性的评价,从评价人、项目、层次等多方面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学生自我展示的环节,以鼓励帮扶为主。这样,才会更好的增强学生兴趣,培养自己的情感。
卢沟桥: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桥面坑坑洼洼,俨然是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对我军、对敌军,对全国人民、它似乎在诉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