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2 22: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半截蜡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清“绝秘”与“绝妙”的关系,能结合语境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学生对两个“似乎”的认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紧扣“半截蜡烛”,抓“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这条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3.紧扣3、4、5三个自然段,依托半截蜡烛的“两燃两熄”,赏析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过程,并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及环境烘托进行刻画人物的方法。
4.注重语言文字训练,从描写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具体语言材料中捕捉训练点,展开想像,加强读写训练;编排课本剧,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周旋的场景进行情景再现。
二、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们面对敌人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感悟他们的爱国热情。
难点: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巧妙周旋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情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伯诺德一家人的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及环境描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3.在整个自读感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朗读理解的情感变化,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预习单。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单元承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的动漫人物黑猫警长有一句名言,你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讲并板书 正义必胜)是的,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正义必胜”,在《卢沟桥烽火》中我们领略了我中国官兵为正义而在杀场上,浴血奋战的感人画面,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三位平凡而又伟大情报人员,看他们在在二战期间,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为守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又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而维护正义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半截蜡烛。
2.板题齐读 6 半截蜡烛
3.简介二战背景
过渡:同学们,你想知道那半截蜡烛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文本,来探究其中的秘密吧!
4.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诵,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似”和前鼻音“芯”、翘舌音“厨”、平舌音“从”。
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截”字,引导学生练习好贯穿整个字的斜钩。“诺”字注意是左右结构。
2.检查学生课文朗读的正确、流利的程度。
3.学生自由读后,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提醒学生注意读后半句时,在“感到”后面稍停顿,“眼睛”后面稍停顿。)
4.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这“半截蜡烛”在德军与伯诺德夫人一家情报人员手中有着怎样的“命运”?
5.同位交流后,指名讲
老师相机归纳并板书: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
浏览课文,你从这半截蜡烛的“两次点燃”与“两次熄灭”中读出了什么?
借助半截蜡烛的命运这条主线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既然说这半截蜡烛意义重大,那么,它里面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呢?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由“绝密”到“绝妙”,揭密识危险
1.学生自由读第1、2段,思考:半截蜡烛里面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呢?
2.学生自主学习标画相关语句,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情。
3.交流展示
(1)“绝密”是什么意思?句中的“绝密情报”能换成“秘密情报”吗?为什么?
(2)“绝妙”是什么意思?伯诺德夫人“绝妙的主意”是什么?
出示
—-自由读,你读出伯诺德夫人的绝妙主意了吗?
—-再读,结合破折号明白半截蜡烛内的秘密是什么?从它的秘密中又读出了什么?(意义重大,任务很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
—-“显眼”的反义词是什么?为什么将藏有情报的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
--想像一下,在没想到这个绝妙的主意前,她可能想到哪些办法?为什么又放弃使用呢?
—-你从这个“绝妙的主意”中读出了伯诺德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指导朗读。(机智过人)
(4)再读,你除了读出伯德夫人的机智过人外,你还读出什么?(危险)
过渡: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如此的重要,又是如此的危险,它可能面临哪些危险呢?
出示:
--“绝密情报”放在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这样的危险会有怎样的后果?
--师生互动,教师引读
--想像一下,这份藏在半截蜡烛里“绝密情报”,还可能遇到哪些危险?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借“两燃两熄”,悟险品人,学习写法
1.同学们,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是如此的重要,可又隐藏着危险,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可我们怕什么,却偏又来什么,在一次搜查中,德军闯进了伯诺德夫人家里,一个中尉顺手点燃了那支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让这份绝密情报转危为安的呢?
2.自由读3-7自然段,标画描写两次点燃半截蜡烛,又两次熄灭的句子。
3.再读标画的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心理变化。
(点燃蜡烛时就紧张,熄灭时就松了一口气)
4.你从自己的心理变化中,感受到什么?
过渡:此时,同学们朗读相关的句子,都有这样复杂的心理变化,那么在当时现场的伯诺德母子三人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二战时期的德国,亲临伯诺德夫人的家中,来“目暏”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5.默读3-7节,边读边思考:伯诺德母子三个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标画出相关的语句。
6.同位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7.小组交流,深化认知。
8交流展示。
预设1:借“一燃一熄”赏周旋过程,再品伯诺德夫人
出示
自由读,你读出了什么?(机智、镇定)
孩子们的脸色为什么变得苍白?
当伯诺德夫人看到半截蜡烛被点燃,她的心里会是怎样的?两个孩子呢?孩子与妈妈的心理会是一样的吗?(担心、着急)
(4)从“急忙”、“轻轻地”两个词中读出什么?能把它们去掉吗?为什么?
(5)伯诺德夫人连续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6)抓住“灯”,关注“亮”,理解“似乎”。
--突出“亮”字,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 强调“灯”字,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重读“瞧”字,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怎样理解“似乎”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7)指导朗读。
预设2:借“又燃一端”,又赏周旋过程,品杰克
(1)自由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杰克?(从容、冷静)
(2)杰克是不是真的要生火?
(3)他的计划成功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4)你从杰克连续的动作中,又读出了什么?
(5)读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杰克又是怎样的心理呢?
(6)杰克计划没成功,为什么还继续生火?(不露痕迹,心思缜密)指导朗读。
预设3:借“再端又熄”,再赏周旋过程,品杰奎琳
(1)自由读,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杰奎琳?
(2)怎样理解“娇声”?你也能娇声地说这句话吗?
(3)你从“镇定”一词,读出了什么?
(4)讨论:杰奎琳能把烛台从德军面前端起,是因为什么?
(5)练习分角色朗读后,进行指名分角色朗读。
8.运用训练,进行小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伯诺德夫人, 的杰克, 的杰奎琳,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 的精神。
9.浏览课文3-7段,感知并学习写法。
过渡质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机智过人,沉着、镇定的伯诺德夫人;心思缜密、从容的杰克;机智、勇敢的杰奎琳,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人物形像的呢?
(1)学习细节描写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
--指名讲,要求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说明。
老师相机归纳板书: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
过渡:作者在本课除了采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外,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进行烘托也人物,这就是环境烘托法。(板书:环境烘托法)
(2)认识环境烘托法。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说明了什么?
--“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烛焰?
--想像:假如你是伯诺德夫人,处在这样紧张氛围内,会有怎样的心理?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似乎”一词?想一想,能去掉吗?
--指导朗读(紧张、无奈)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纵观全文,回归整体
1.依托半截蜡烛“两燃两熄”,说说伯诺德一家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
先让学生说,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相机平价
2.结合提示语练说:
过渡:在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巧妙周旋,斗智斗勇,终于让半截蜡烛内的情报转危为安,可为什么伯诺德一家的计策都很绝妙,可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六)学生讨论: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全绝密情报,各自实施了不同的绝妙的计策与德军周旋,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不必强求统一答案)
过渡:同学们,杰奎琳凭借着她的机智与勇敢,终于让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绝密情报转危为安,但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灭了,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呢?
(七)读写小练笔:展开想像: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了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灭了,”请你续写故事,看看能有几种结局。
(八)总结提升
同学们,“半截蜡烛”的故事,只是法国人民对抗德国侵略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九)作业: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再现二战期间,情报人员在无硝烟战场上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十)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绝密:重要 艰巨
伯诺德夫人:机智过人 沉着 镇定
绝妙 杰克:心思缜密 从容 冷静 化险为夷
杰奎琳:机智 勇敢 (爱国)
(细节描写 环境烘托)
附1预习单
6 半截蜡烛
一、下列词语,我会读,也会规范书写。
重点注意写好的字:
重点注意要读准字音的字:
二、课文内容我知道。
1.课文主要写一个怎样的故事?
2.伯诺德一家三口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展现了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三、搜集二战资料,并记录自己心中的疑惑。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而《半截蜡烛》这篇文章,无论是在表达顺序还是在表达方法上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容意义”的同时,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教学层次性强,以“半截蜡烛”为主线索,紧扣“两燃两熄”,赏析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进行周旋,抓住细节描写进行层层推进学生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感悟,及人物优秀品质的感知,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语文能力得到增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绝密”到 “绝妙”,彰显语言魅力。
在学习1、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绝密”与“绝妙”来理清半截蜡烛里面的秘密,感知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从事情报传递工作的危险,由结合语境理解“绝密”、“绝妙”到将“绝密情报”更换“秘密情报”,给“显眼”找反义词,再到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拓宽思维,多角度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感悟,从而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与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扣“两燃两熄”,突破难点,学习写法。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从而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紧扣住半截蜡烛的“两燃两熄”时,透过品读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鲜活故事的重要作用,从而学会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环境描写也为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起来了烘托的作用,依托“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句话来入情入境地感悟,学习环境烘托法,也能增强文章语言的生动性,为故事增添色彩。
结合语境,展开想像,加强读写训练。
在回归整体时,引导学生纵观全文,依托半截蜡烛“两燃两熄”,说说伯诺德一家是怎样与德军进行周旋的?而后依托提示语再次深化学生对此问题的认知,真正落实了教学目标,而后拓宽思维,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全绝密情报,各自实施了不同的绝妙的计策与德军周旋,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以及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正当小女儿杰奎琳“踏上了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灭了,”续写故事,看看能有几种结局,这样的读写结合的小练笔,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能力,学语言,用语言,落实到实处。
不足之处:因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编排课本剧只能作为课下作业来完成。
教学建议: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文本主线和训练主线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上串下联,攻破难点“伯诺德夫人一家怎样与德军周旋?”与感知人物,学习写法两条主线齐头并进,螺旋上升,达成教学目标,切不可单线学习,这样,学生对问题的整体认知不能上升一定的高度,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提升。
半截 厄运 摇曳 镇定 诺言 熄灭 厨房
灯芯 楼梯 强盗 传递 绝妙 绝密 从容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面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里顿时暗了许多。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又恶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半截 厄运 摇曳 镇定 诺言 熄灭 厨房
灯芯 楼梯 强盗 传递 绝妙 绝密 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