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2 22: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长江之歌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2个生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字的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吟诵课文,实现熟读成诵;抓住诗歌的情感主线,梳理文章的脉络,凭借关键词组和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充分利用开放的教学资源,结合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紧紧扣住两小节中的“走”和“奔”所表达意思的不同,深入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4.依托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本诗歌的结构相同的特点,并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在诗歌中的恰当运用,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写作特点,并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抓住诗歌的情感主线,梳理文章的脉络的同时,凭借关键词组和中心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凭借对两小节中的“走”和“奔”所表达意思的不同的理解,领悟“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难点:
依托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本诗歌的特点,并仿写。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流利读书情况。
2.鉴于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一环扣一环的问题,看图结合文字想象,音乐视频范读,将学生一步一步地领入课文中,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示范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学唱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诗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长江之歌》教学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板书:“长江”)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有关资料,简单说说对长江的了解。)
2.“滚滚长江东逝水”,自古以来,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以它的惊涛逐浪倾倒多少文人墨客。所谓“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又不知道它淘尽多少英雄?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长江的雄伟气势——播放《长江之歌》MTV。(学生看着气势磅礴的视频,欣赏歌曲。)
3.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欣赏的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它的歌名就是——长江之歌(板书:之歌)
⑴课题质疑:你对《长江之歌》这首歌有哪些了解呢?
⑵师生互动补充相关资料。
(结合课前预习,让学生试着简介《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过渡:同学们,听着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大江边,让我们感受到长江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能从祖国的地图上找到长江吗?
(出示地图,请学生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2.《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来欣赏一下,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词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①出示“概”和“溉”字,让学生讲清他们的区别。
②理解上列词语的意思。哺育:哺是什么意思;育是什么意思?连在一起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再读这些词,要求学生读得更加有语感。)
③请学生再读这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并思考:
(结合课文思考,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新发现。)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新发现,把词语放在诗歌中,读出感情来。(指名读)
(三)、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并联系这三组词语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⑴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
⑵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 交流。
要求: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②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⑶听录音范读,听后提问: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2.带着范读感受,再读课文,并试着找出中心句。
⑴学生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⑵指导朗读中心句。
⑶质疑: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指名回答) 
⑷联系前面的词组,请学生结合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
3.初步了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
⑴请学生再读诗歌,你觉得这篇诗歌的两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处吗?
(两小节结构是相同的)
⑵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
(学生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的句子,反复读)
⑶文中把长江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并用第几人称?这样的称呼,你读了有什么感受?再读读感受一下。
4.小结:
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四)、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风采 乳汁 奔去 磅礴 气概 哺育 挽起 灌溉 荡涤 尘埃 (同桌互改)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指名回答后,观看了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过渡:听《长江之歌》,看了《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赞美长江——(引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 精读第一节: (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⑴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指名朗读(出示):
    
思考:
①“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能不能换成第三人称呢?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它从雪山走来,春潮是它的风采;它向东海奔去,惊涛是它的气概。
请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把“你”换成“它”,句子要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桌互读,指名回答)
(第二人称更亲切,更能表达对把长江当成母亲的那种的热爱之情。)
②“雪山走来”是什么含义?长江的入海口,通过朗读,你知道在哪里吗?(指导学生看地图: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长江的第一滴水是来自雪山上的雪水;它的入海口是由上海流入东海)?
⑵哪些词句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春潮、惊涛、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学生逐一交流,谈理解:
出示:
①理解长江的源远流长。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 “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②这句中的“走”和“奔”能不能调换位置呢?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雪山奔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走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名读一读,让学生对比感受,互换位置后,句子意思上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指导朗读:你觉得该如何把这段读好?哪些词提示了你?
(指名学生练习,后指名展示读)
⑶长江如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学生 交流)
出示:
①“哺育各族儿女””中的“哺育”你是怎么理解的?
(指名结合生活,联系诗歌谈谈理解: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是多么无私而胸怀博大。)
②“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觉得长江有“健美的臂膀”吗?
谈谈你的理解。
(指导学生看地图想象: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呵护着让它们团结在一起,永不分离。)
你仿照这句话表达方式,也来写一句话吗?
————————————————————————————————
③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⑷指导朗读: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歌颂了长江,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它是我们的母亲,所以这一节我们要读得深情。
(学生练习读,指名展示读)
2.精读第二段
⑴听第二段的录音范读,思考:在这一段中,哪些词句又体现了长江“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指名回答: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⑵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理由)
①“远古”和“未来”这两个词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长江的?
(指名回答:是从时间方面写的。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
②对比两小节中 “走”、“奔”运用
“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东海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指名对比读,体会两节中的 “走”、“奔”表达的不同情感。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③指导朗读第一句。


南水北调图 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水电站,南水北调等等,学生结合资料谈体会理解: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⑷指导朗读第2节: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地推动新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3.小结:《长江之歌》这首歌的歌词反复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全歌词,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它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长江之歌》(音乐响起)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吟诵全诗,回归整体
1. 自由朗读课文,吟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渡:从同学们吟诵的诗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风采,你能把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吗?
2. 回归整体。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 的主题歌歌词,为我们展现了长江的
和 的特点,其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是
,”“有 。”
3.聆听《长江之歌》,欣赏描写长江的诗句(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4.小练笔:
请根据这首诗歌的结构和写作特点,仿写一首小诗。
(先回顾这首歌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再让学生自由仿写。)
(八)作业
1.背诵课文,完成“对话窗”练习题。
2.搜集描写长江的成语、诗词。  
3.写一篇“保护母亲河——长江”的倡议书。 
(三题选择两项完成)
板书设计: 1 、长江之歌
    春潮、惊涛、乳汁、臂膀
无穷的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赞美、依恋)
              巨浪、涛声、灌溉、推动
 
附《长江之歌》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读准下面词语,并抄写两遍。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乳汁 哺育 挽起 灌溉 奔去
二、长江,我了解你!(请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诗歌一边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我在教学本课时抓住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中心句,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又是具有‘母亲的情怀’呢?”通过抓住“走”和“奔”的对比,层层剖析,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磅礴壮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无私的伟大的精神。
2、〈〈长江之歌〉〉歌曲尽心挑选配以长惊涛骇浪的画面,把它奔腾气势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他们视觉上的感知,让学生真正陶醉在其中,感受激昂自豪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相关图片,以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对于长江有关知识的了解,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来体会长江的源远流长,以及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做出的奉献,感受长江在现在和未来为中国做出的宏伟贡献,真正让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并受到情感的共鸣。
4、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恰当及时的评价,只要学生能从诗句中领悟到长江具有“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这两个特质即可,哪怕从同一个诗句中既领悟到长江无穷的源泉,又感悟到长江母亲的情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结合本课诗歌的特点,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拓展训练,让学生仿写一首小诗,更好地加深了学生对诗歌这种文体的体会。
不足之处:
1、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不够,还需要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长江的资料,抓住重点句子好好体会诗歌的感情。2、学生能读得流利,但是要读好,读出感情,学生朗读的能力和技巧好略显不足。
教学建议:教学时,注意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能溶情与读。
赞美 依 恋
甘甜的乳汁 健美的臂膀
纯洁的清流 磅礴的力量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走来 丰采 奔去
气概 哺育 挽起
灌溉 荡涤 尘埃
从这三组词语中有无新的发现?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你能结合我们国家近年来利用长江的资源,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些方面,来谈谈你的理解吗?
正确

规范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你做到了吗?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