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打白骨精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规范书写”妖、斋、瞒”等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积累“峰岩重叠、不胜欢喜、无心向善、喝道”等词语,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复述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课题扩展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体会课后习题3加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作者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尝试着运用到习作中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 继续学习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体会课后习题3加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复述课文。
难点:
1. 体会作者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尝试着运用到习作中去。
2.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复述课文。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预习、针对学困生重点指导、关键生字的书写等方式评价字词、读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书写习惯的落实情况。
2. 借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3.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
4.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形象点,体会关键词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方式检验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
5. 通过写片段“×××学习很认真”来检验学生对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及对比衬托等表达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师:1、检查预习单,了解学情。
2、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有四大古典大名著,你能说说有那四大古典名著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谁能自豪地说一说你都读过其中的哪一部名著?教师趁机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每到放寒暑假的时候电视里都播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里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1)同位交流你自学到的生词。
(2)课件出示预习单上的生字词:
指名读、齐读词语。
(3)这些词语都和课文内容有紧密联系,通过课前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行为预设:可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也可能说出字典上的解释,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予以学习方法的肯定,并鼓励学生预习课文时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同位根据预习单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预习单中要求你们想办法记住这些加点的字,你记住吗,下面我们开始默写这几个词语。学生默写生字词语:斋饭 癞蛤蟆 紧箍咒 隐瞒 妖精
(3)课件出示这几个词语,同位合作订正。教师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重点指导写好“妖”、“斋”、“瞒”:
①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楷体“妖”、“斋”、“瞒”。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练写写错的字和不满意的字。
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
⑤展示点评学生写的。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听书的学习姿势,告诉学生:仔细听,读错的随时帮助纠正,发现优点跟着学。教师针对难点适时加以指导、强化。
(三)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脉
1.看来,大家都认真去读书了。那么,课文讲了白骨精变了几次,孙悟空打了几次?
小结: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等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叙述,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指导概括课文内容。
①同学们请看,这一课的课题与所讲的事件有没有直接联系?(预设:有,课文讲的事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②像这样的课文可以运用“课题扩展法”概括课文大意,谁能通过扩展课题说说课文大意?教师提示:可以把刚才回答的那两个问题:白骨精变了几次,孙悟空打了几次?融进去。
(课文主要讲了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3.总结方法:以后遇到课题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课文,可以用“课题扩展”的方法来概括课文。
4.引导理清文脉。那课文那几段写了“三打”白骨精的事?(2-7自然段)根据这一点把这篇课文分两部分。学生集体交流。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学法引领,启发自读自悟
1.课文中除了孙悟空、白骨精,还出现那几个人物?(唐僧、猪八戒)
2.这些人物你最不喜欢谁?(预设:白骨精)为什么不喜欢白骨精呢?下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研究白骨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笔标出描写白骨精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中能感受到白骨精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在旁边做个批注。
3.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巡视中,如果发现有些学生读书还不能抓住文字,读出感受,教师可以借助优生资源示范引领:这位同学不仅画了这个句子,而且还注意到了“××”这个词,写下了自己的感受,真会读书。
4.交流感受。
教师提示:交流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说——课件出示: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重点语段A:
(1)引导理解“不胜欢喜”一词。
(2)引导学生抓住“不胜欢喜”“吃”“摇身变作”“径直”“特地”来谈感受,体会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贪婪 狡猾
教师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
(3)指导朗读。谁来扮演白骨精自言自语地说说?看谁能当个合格的演员。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重点语段B:
(1) 引导学生抓住“闪”“一步一声”“哭”来谈感受,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猾。
(2)引导体会“闪”字的妙用。老妇人走路应该是很慢的,这里用“闪”字是不是有点不准确?(不是的,用“闪”字更能准确说明她与常人不同,不是正常的老妇人。)
小结:一个“闪”字就再现了这位老妇人的不正常,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
(3)指导朗读。这回谁再来扮演这位所谓的老妇人读读这句话?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重点语段C:
(1) 引导学生抓住“不甘心”“又变成”“假装”来谈感受。
(2)指导朗读。
其他语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谈到即可,不做过多处理,如: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5.教师总结:从这几变我们不难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都是精心策划的。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白骨精?教师相机板书:诡计多端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白骨精的狡猾、诡计多端,那作者又是怎么表现白骨精的特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上节课我们通过转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白骨精的狡猾、诡计多端,那作者是怎么表现白骨精的特点的呢?请同学们再看看上节课我们分析的这三句话想想。
重新出示三个重点语段:
(1)同学们再看看描写白骨精的这几句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把白骨精的狡猾、贪婪和诡计多端表达出来的?(预设: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2)小结:要想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只是光说这个人怎么样还不行,还必须运用具体的事,通过细致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才能把人物写得生动具体。
(三)总结学法,扶放结合体会孙悟空的特点。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白骨精的?(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体会表达 )
2.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研究了我们最不喜欢的人物白骨精,那你最喜欢谁呢?按照上节课的阅读方法研究咱们最喜欢的孙悟空。
3.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个别指导,一方面了解学情,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深入、细致、有效地学习。
4.一步步指导集体交流。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重点段落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片段一:咬文嚼字,感情朗读。
(1)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了孙悟空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抓住“火眼金睛、当头就打、劈脸一棒”等重点词语谈体会。板书:本领高强 除妖坚定 机智勇敢
(2)读出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片段二: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引导学生抓住“笑”“没有”“一棒打死”等重点词语体会机智勇敢、本领高强、坚定。
预设引导:透过“笑”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孙悟空?(自信)那就读出他的自信。指名读这句话。他为什么叫来众神呢?说明什么?(机智勇敢)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朗读。
5.体会表达方法。
孙悟空的这些特点作者又是如何表达出了的呢?(同样也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四)放手自学,体会八戒和唐僧
1.请同学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去体会八戒和唐僧的特点。(学生自学后和同位交流)
2.指一对同位交流八戒和唐僧的特点。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回归整体,感受对比衬托的写法。
1.课文共出现了四个人物,你觉得谁是最主要的人物?(孙悟空)
2.但是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白骨精,这是为什么?(这是对比衬托的写法从白骨精的狡猾可以衬托孙悟空的本领高强。)
3.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表现一个人物,不一定光写你要表现的人物,也可以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通过写反面人物,来反衬出这个人物的特点。
4.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比如,想表现我们班宁城同学画画好,你会通过写谁怎么样来表现?
(六)指导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精彩的词语,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1)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你打算运用的语言或精彩词语。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七)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1.课下阅读《西游记》。
2.以“×××同学是个学习认真的人。”为开头写一段话,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描写,也可以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
(八)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对比 孙悟空:本领高强 机智勇敢
衬托 白骨精:狡猾 贪婪 诡计多端
唐僧:善良
猪八戒:贪吃
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附件1:《三打白骨精》前置性学习单
《三打白骨精》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自我预习评价(涂色):
预习内容
1.读读下列词语,并想办法记住带点的生字。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 不胜欢喜 自言自语 嘴馋 斋饭 癞蛤蟆 紧箍咒 隐瞒 妖精2.我认为本课容易写错的字有以下几个:3.我还学到的新词有:
4.我在书上写上词语的意思。5.读课文,选择自己达到的朗读目标。( )正确 ( )流利 ( )部分段落有感情 ( )全文有感情6.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喜欢?画出相关词句。
7.我自学到的其他信息有:
成功之处:
1.意言兼得,关注表达。
课文选材、语言都有很多可供语文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能具体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特点,对比衬托更能突出人物形象鲜。然后,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进行运用,课后的小练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2. 重视学法指导,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看看这一课的课题与所讲的事件有没有直接联系?然后告诉他们像这样的课文可以运用“课题扩展法”概括课文大意,再他们通过扩展课题说说课文大意,最后再总结方法。在感悟课文时, 我先指导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品品、说说来体会白骨精的形象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并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自学感悟别的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比衬托的写法时,顺势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说说如何表现本班同学画画好的特点。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足之处:
课后习题4:交流《西游记》里的故事,没有挤进课堂,这也是很大的遗憾。.检查预习阶段展示点评学生写字用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影响了后边的时间分配,导致第一课时完成稍显紧张。
山势险峻 峰岩重叠 不胜欢喜 自言自语
嘴馋 斋饭 癞蛤蟆 紧箍咒 隐瞒 妖精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笔标出描写白骨精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中能感受到白骨精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在旁边做个批注。
我从( )这句话中的( )感受到白骨精( ),因为( )。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A.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B.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C.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自学方法:
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体会表达 )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