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三首》教案(3课时)+课时作业+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2《古诗三首》教案(3课时)+课时作业+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6 20:30: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高贵的品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诗人表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塞下曲》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边塞将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这三首古诗或描写送别朋友的情景,或描绘雪夜追敌的场面,或以梅喻人,反映了诗人们不同的精神、气概和品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 一定的
学习方法,并借助注释自学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但要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需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
1.激趣导入。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元曲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些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2.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3.学习第一首古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
(1)诗题“芙蓉楼送辛渐”点明了哪些内容?
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芙蓉楼”是送别的地点;“辛渐”是送别的对象。
(2)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世称王江宁。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
(3)写作背景
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就是此时所作。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学习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再试着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品读前两句诗
(1)理解诗意
大意: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
(3)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更是增添了萧瑟的秋意,这也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4)自由朗读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
(“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景中藏情:
寒: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孤: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5)指导朗读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
2.品读后两句诗
(1)师指名读第3、4句诗。
(2)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3)生齐读第3、4句诗。
(4)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①生交流。
②师引导朗读:
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③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
④师生合作朗读。
(5)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何以“冰心”和“玉壶”自喻?
“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表明自己有像冰一样晶莹、玉一样纯洁的心。
四、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送别的是友人,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就是送别诗的魅力,这首诗和你以前学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表达友人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而《芙蓉楼送辛渐》除了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还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2.(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3.有感情地朗读。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生再自由读)
4.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
五、拓展延伸。
1.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
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2.默写古诗。
六、课堂总结
送别诗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珍惜友情,所以才伤感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谁说短暂的离别不是下次重逢的开始呢?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塞下曲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后人称为“诗家天子”的唐代诗人王昌龄,并学习了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深处,与诗人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谁来背一背?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另一位唐代诗人——卢纶。他写了一首边塞诗《塞下曲》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2.板题读题。
3.初步了解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塞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一类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或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4.作者简介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品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
2.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
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想一想:这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内容?
这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既交代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⑤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⑥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
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 单于在“逃”和边防守军在“逐”,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什么精神?
示例:感受到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作战环境恶劣,大雪说下就下,他们长期驻守在这里,保家卫国,精神可嘉。
⑥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你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吧!
提示:将士们英勇无畏,一定会追上的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3.朗读全诗。
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四、拓展延伸。
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飞,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墨梅
【课时目标】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解读梅花
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前面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卢纶的《塞下曲》,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
(2)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
(3)揭示课题。
(4)认识诗人。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号老村、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一生清贫,依靠卖画为生。他热衷于画梅,具有和梅花一样高洁孤傲的个性。其诗作多描写隐逸生活,语言质朴。
主要作品:《墨梅图》。《竹斋集》,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二、初读,知诗美
1.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1)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2)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3)师小结: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
(4)师: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进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
三、品读,知诗意
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
(1)从标题来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墨梅”点明这是一首题写在一幅《墨梅图》上的题画诗。
(2)请你结合插图和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吧,不懂的地方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
三、再读,知诗味
1.知淡味。
(1)学习第1、2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理解大意大意:
梅花生长在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点染着淡淡的墨痕。
②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
④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⑤王冕笔下的墨梅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
这两句直接描写墨梅。画中池边的梅树,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暗含埋头苦练书画,不问世事的态度。
2.知清味。
(1)学习第3、4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大意:墨梅不要别人夸赞颜色好看,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弥漫在天地间。
②王冕强调的是什么?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不图名:坚信自己根本不用浓妆艳抹,自带悠远的清香已足够。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苦读成才,却不愿巴结权贵,只是作画为生。
③《墨梅》中,诗人只是在赞美梅花吗?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
《墨梅》一诗,诗人以墨梅自喻,通过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
④(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课件出示:淡泊名利
⑤师小结: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
⑥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
⑦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
⑧生交流。
示例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
示例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
⑨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⑩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板书:托物言志)
3.知诗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引读第1、2句诗。
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2)合作朗读第3、4句诗。
(3)师引导: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
(4)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4.配乐诵读。
(1)师范读,指名读。
(2)师引导背诵诗句。
四、拓展延伸。
1.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櫱禅师
2.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于中段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
3.欣赏经典咏流传中演唱的《墨梅》。
五、课后作业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和同学分享一些有名的边塞诗。
3.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文章或者诗句,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楚山
寒雨
表明心志
芙蓉楼送辛渐
孤寂
玉壶
冰心
高洁
环境:夜黑
事由:逃
塞下曲
保家卫国
英勇无畏
过程:逐 满
鄙薄流俗,
独善其身,
不求功勋
墨 梅
颜色:淡墨
理想:清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古诗三首 (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形近字组词。
芙( ) 蓉( ) 洛( )
扶( ) 榕( ) 络( )
二、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 ,流传千古的送别名句是: , 。
三、选一选。
1. “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四、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芙蓉 蒜蓉 洛阳
扶手 榕树 联络
二、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1.B. 2.A
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课时
一、《塞下曲》的作者是( )。
A. 王昌龄 B.卢纶 C.王冕
二、解释词语我在行。
遁逃: 欲:
将: 骑: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B
二、 逃跑 想 率领 骑兵
三、
诗意: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带着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天而降,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诗句表现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第三课时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砚( ) 乾( ) 坤( )
现( ) 韩( ) 伸( )
二、关于《墨梅》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B、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C、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D、这首诗是七言律诗。
三、按要求写诗句。
《墨梅》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的诗句是:“ , ”
【答案】
一、
砚台 乾坤 坤元
现在 韩国 伸手
二、B
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