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16 22: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目标
1.知道声音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2.知道影响声速的因素,会用回声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及简单测距。
预习五分钟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和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人耳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    s。
练习十分钟
1.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
2.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舞龙活动中,给舞龙伴奏的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
3.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空气    产生的。
4.疫情期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线上音乐会,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优质演出。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    ,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5.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接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会听到铃声逐渐地    (选填“变大”或“变小”);如果把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此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6.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需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不能传声;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表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7.雷雨天,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10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k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8.马赫数指的是15℃时声速的倍数,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某超音速飞机以2.5马赫的速度飞行,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   km/h,这个速度是普通高速公路最高限速(120km/h)的   倍。
9.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声音 B.锣面停止振动
C.手反射了声音 D.手不能传播声音
10.若太空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绕月球飞行的宇航员不能听到撞击的爆炸声,是因为(  )
A.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没有产生振动
B.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振动微小,导致声音太小
C.陨石撞击在月球表面,但真空不能传声
D.以上原因均不是
11.小马同学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此时小马与教学楼之间距离为68m。已知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经过多久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
12.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小琳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小明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请解答如下问题:
(1)求敲击声由空气传入小琳的耳朵需要多长时间?
(2)请简要分析说明,小琳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预习五分钟
1.振动 2.波 介质 真空 3.种类 温度 340 0.1 
练习十分钟
1.振动 空气 2.振动 3.振动 4.振动 波 5.变小 不能 真空
6.真空 振动 7.3.4 8.3060 25.5 
9.B 10.C 
11.解: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小马和教学楼之间距离的两倍,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s=2L=2×68m=136m,
根据v=可知,t===0.4s。
答:经过0.4s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
12.解:(1)因为管长s=8.5m,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则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0.025s;
(2)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一定小于0.025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