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水的作用 课件(21张PPT)+微课+探究记录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6 水的作用 课件(21张PPT)+微课+探究记录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17 11:12:15

文档简介

2.1 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表面”探究记录单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探究目标 观察并描述世界地形特点,描述地球表面特征。
世界地形图
获得信息 1.2.
1.观察世界地形图
2.观察我国的地形图
探究目标 观察我国的地形特点,描述我国的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图
获得信息 1.2.
3.“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探究记录表
探究目标 观察并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猜测形成的主要原因
探究过程 图片 地形地貌特点 形成原因
1.香港地质公园
2.长白山天池
3.敦煌雅丹地貌
4.黄土高原
5.黄河入海口
我的发现 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2.2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探究记录单
探究目标 制作并观察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实验材料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尺,小刀
探究过程 一、按比例制作模型 实际厚度模型厚度地壳17千米地幔2865千米地核3400千米
二、制作方法1. 用红色橡皮泥捏一个直径 厘米的小球,作为地核。2.再用黄色橡皮泥捏一个厚度 厘米的平面,包裹红色小球,作为地幔。 3.最后用一层薄薄的蓝色橡皮泥包裹起来,作为地壳。4.用小刀将制作好的模型对半切开。三、观察记录
我的评价 对比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从比例或结构等方面评价模型。
我的解释 怎样改进模型使其更接近真实状态?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2.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地震的成因”探究记录单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地震实验,推测地震的成因。
我的猜测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过程 1. 如图1,将裁成两半的塑料盒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保鲜膜。2. 如图2,用水、土混合成泥,将泥铺在塑料盒里。3. 待泥稍干后,将塑料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拉开的力模拟 ; 挤压的力模拟 。
实验现象 拉开: 挤压:
我的解释 地震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探究记录单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我的猜测 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过程 一、材料与工具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二、实验方法1.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形状。2.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稀释后的番茄酱,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4.戴好护目镜,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实验现象 (可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录看到的现象。)
我的解释 根据模拟实验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 。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2.5 风的作用
“风的作用”探究记录单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试验,探究风对地球表面岩石的影响。
我的猜测
探究方法 小石块模拟 砂纸模拟
探究过程 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记录打磨前岩石的样子。2.用砂纸沿水平方向反复打磨岩石。观察打磨中岩石的变化3.再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记录你看到的变化。
观察结果
我的解释 风对岩石有什么影响?
2.6 水的作用
“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探究记录单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试验,探究降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我的猜测
探究方法 用泥土堆成的小山丘模拟 ;用喷壶洒水模拟 。
探究过程 1.先用泥土和带颜色的沙子堆成一个小山丘,记录此时小山丘的样子。2.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注意观察泥土和带颜色的沙子分别怎样移动)3.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观察并记录。
观察结果
我的解释 降雨使地表发生的变化: 。水还对地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
2.7 总结我们的认识
“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探究记录单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探究目标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
要改变的因素
不改变的因素
探究过程 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模拟下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3、比较两个小山丘“降水”后的变化。
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 有植物覆盖的小山丘
我的解释
比一比海洋和陆地的面积、相对位置
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呢?
图1
图2
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和书本上的图片进行解释。
加热时需佩戴护目镜,注意安全。
打磨前
打磨中
打磨后
可以画一画、写一写岩石大小的变化、粉末的状态……
降雨前
降雨时
降雨后
可以画一画、写一写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共21张PPT)
2022秋 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上册
2.6 水的作用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这两幅图,想一想是什么作用给地形地貌带来了变化?
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聚焦
蜗牛
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土地的样貌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聚焦
探索
1.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探索
实验操作步骤
1.先用泥土堆成一个小 山丘;
2.在土壤表面撒上彩色的沙子;
3.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4.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的变化,观察并记录。
探索
观看实验指导视频
探索
实验观察记录
降雨前 降雨时 降雨后
土壤样子
我的发现 带颜色的沙子堆在小山丘顶部
带颜色的沙子堆积在斜坡下部和玻脚处
说明降雨对土地的改变主要有侵蚀土地,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
带颜色的沙子和泥土向下移动
探索
降雨会对地表产生怎样的影响?
降雨过程中形成的细小水流,会带动松散物质沿坡面向下移动。当流水汇集到斜坡低洼处形成较强水流,侵蚀作用增强。松散物质会堆积在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探索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这两段河流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
2.认识河流对地形带来的变化。
探索
探索
阅读下面资料,丰富我们对河流改变地表的认识。
水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对地表的改变
水 降雨
河流
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侵蚀河床和两岸,泥沙沉积
(乾坤湾,入海口的沙洲)
探索
1.降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怎样的影响?根据你的认识解释右图中沟壑的形成?
研讨
思考
1.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
2.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主要是经过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的
研讨
2.黄河第一湾和黄河入海口这两段河流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地形地貌?根据你的认识试着进行解释。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研讨
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河流的侵蚀作用
水流急,侵蚀作用强。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
水流平缓,泥沙堆积,形成沙洲。
思考
研讨
3.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与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研讨
内力作用
(地震、火山喷发)
能量来源:地球本身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思考
研讨
外力作用
(风、水)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破坏地表,把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使地表趋于平缓。
研讨
改变特点的比较 地震和火山喷发 风 水
迅速的
缓慢的
缓慢的
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