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16 22: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单选题
1.为了让人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班级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 )
A. 900个 B. 1080个 C. 1260个 D. 1800个
2.小亚测量自己走10步的路程,4次结果分别为4.8米、5米、5.1米、5.2米,小亚从家出发走到学校门口要走928步。小亚家到学校大门口大约是多少米 正确式子是( )。
A. (4.8+5+5.1+5.2)÷4×928 B. (4.8+5+5.1+5.2)÷10×928
C. (4.8-5+5.1+5.2)÷4×10×928 D. (4.8+5+5.1+5.2)÷4÷10×928
3.新冠疫情期间,武汉某方舱医院首批27名患者出院,患者中最小的24岁,最大的69岁。这27名出院者的平均年龄不可能是( )岁。
A. 23 B. 35 C. 46 D. 59
4.一班有40个学生,二班有42个学生,三班有47个学生,这三个班级平均每班有( )人。
A. 40 B. 43 C. 45
二、判断题
5.一班和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1.46米和1.48米,小明在一班,小红在二班,小红一定比小明高。( )
6.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
三、填空题
7.明明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17页,第二天读了23页,第三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________页。
8.几个不相同的数的平均数一定比其中最大的数要________,比最小的数要________。
9.比较一个班男生、女生喜欢看的课外书籍的人数情况用复式________统计图。
10.小明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然后从B地原路返回,平均速度是14米/秒,那么小明来回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米/秒。
四、解答题
11.先把统计表填完整,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统计图中的直条.
春蕾小学“地球村”的同学回收废品的活动成绩显著.请你先帮助地球村的同学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1)完成春蕾小学“地球村”的同学收集废品情况统计图
(2)比较上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果要介绍地球村的同学收集旧报纸或废塑料的合计数,你会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
(3)如果要回答“哪个中队收集旧报纸或废塑料的数量最多或最少?”你会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
12.根据下面两个统计表回答问题.
(1)平均每个学校植树多少棵?
(2)朝阳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13.画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回答下面的问题.
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多?
(3)男生人数最多的是几年级?
(4)女生人数最多的是几年级?
(5)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的都有哪几个年级?
(6)男、女生人数相同的是哪个年级?
五、应用题
14.六年级(1)进行了反应时间测试,全班一共有30人,经过统计发现,有8人的反应时间是0.09秒,有12人的反应时间是0.10秒,有10人的反应时间是0.12秒,全班的平均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33+25+28+26+25+31)÷6×45
=168÷6×45
=28×45
=1260(个)
故答案为:C
【分析】用6名同学家中使用的总个数除以6求出平均每家用的个数,然后用平均每家用的个数乘学生总数求出本周全班共丢弃的数量.
2.【答案】 D
【解析】【解答】正确的式子应是:(4.8+5+5.1+5.2)÷4÷10×928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求出小亚一步的距离,小亚一步的距离=4次测量的平均值÷10;再求出小亚家到学校大门口的距离,小亚家到学校大门口的距离=小亚一步的距离×步数。
3.【答案】 A
【解析】【解答】 新冠疫情期间,武汉某方舱医院首批27名患者出院,患者中最小的24岁,最大的69岁。这27名出院者的平均年龄不可能是23岁。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条件“ 患者中最小的24岁,最大的69岁 ”可知,除了那个患者是24岁的,其他25名患者的年龄都是大于或等于24岁,所以这27名出院者的平均年龄不可能是23岁。
4.【答案】B
【解析】【解答】(40+42+47)÷3=43
【分析】考查了求平均数的能力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一班和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1.46米和1.48米,小明在一班,小红在二班,小红不一定比小明高,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小明的身高可能比1.46米高,而小红的身高可能比1.48米低,所以无法比较小明和小红的谁高。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平均水深一米,但是不代表每个地方都是1米深
【分析】考察了求平均数的能力
三、填空题
7.【答案】20
【解析】【解答】解:(17+23+20)÷3
=60÷3
=20(页)
故答案为:20。
【分析】用三天读的总页数除以天数即可求出平均每天读的页数。
8.【答案】小;大
【解析】【解答】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在这组不相同的数据中,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而比最小的数要大。
【分析】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有关的问题。
9.【答案】 条形
【解析】【解答】解:比较一个班男生、女生喜欢看的课外书籍的人数情况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条形。
【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两者数量的多少。
10.【答案】
【解析】【解答】解:(1+1)÷()
=2÷
=(米/秒)。
故答案为:
【分析】把两地的路程看作“1”,用1除以平均速度即可求出时间,这样用分数分别表示出去时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然后用往返的路程和除以时间的和即可求出来回平均速度。
四、解答题
11.【答案】 (1)解:春蕾小学“地球村”的同学收集废品情况统计图
(2)解:我会看统计表,因为统计表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合计数,统计图中看不出;
(3)解:我会看统计图,因为统计图的直条最长,说明收集的最多,直条最短,说明收集的最少。
【解析】【分析】(1)一中队收集旧报纸=720-160-180-200=180(kg),四中队收集废塑料=600-120-160-180=140(kg);然后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方法:根据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还要标上横轴代表的什么;在竖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还要标上竖轴代表的什么;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复式统计图,直条还要配以不同的颜色,并在图的右上方标明;(2)统计表中有合计,如果要介绍地球村的同学收集旧报纸或废塑料的合计数,看统计表;(3)根据直条长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收集的多少,如果要回答“哪个中队收集旧报纸或废塑料的数量最多或最少?”看统计图。
12.【答案】 (1)解:204+141+126+153=624(棵)
624÷4=156(棵)
答:平均每个学校植树156棵。
(2)解:1+1+2+2+1+2=9(个)
153÷9=17(棵)
答:朝阳小学平均每班植树17棵。
【解析】【分析】(1)总植树棵数除以学校数,就是平均每个学校植树棵数,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2)朝阳小学总植树棵数除以班级数,就是平均每班植树棵数,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13.【答案】 (1)解:
(2)解:二年级人数最多
(3)解:男生人数最多的是二年级
(4)解:女生人数最多的是四年级
(5)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的有二年级、五年级
(6)解:男、女生人数相同的是六年级
【解析】【分析】条形统计图绘制法:(1)根据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还要标上横轴代表的什么;(3)在竖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还要标上竖轴代表的什么;(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复式统计图,直条还要配以不同的颜色,并在图的右上方标明。
五、应用题
14.【答案】 解:(8×0.09+12×0.10+10×0.09)÷30=3.12÷30=0.104(秒)
答:全班的平均反应时间是0.104秒。
【解析】【解答】解:(8×0.09+12×0.10+10×0.12)÷30
=(0.72+1.2+1.2)÷30
=3.12÷30
=0.104(秒)
答:全班的平均反应时间是0.104秒。
【分析】用乘法分别计算出8人反应的总时间、12人反应的总时间、10人反应的总时间,把这三个时间相加就是30人反应的总时间,然后除以30人即可求出铅全班平均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