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7 18:4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 揣摩文章语句,体味作者的赞美与讽刺。
学情分析:
八年级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八年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应灵活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揣摩文章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置身情境(3’)
介绍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感受对圆明园毁灭带来的沉重打击。提问学生如果自己身为法国或英国人,对这件事又作何感想,由此引出作家雨果及本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8’)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圈划重点字词;同时找出作者对圆明园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各有什么态度。
明确:珐琅、晨曦、箱箧、制裁 圆明园——赞美
毁灭圆明园——讽刺、谴责
三、品味探究(20’)
1.默读课文前4段,请学生选择最能表明作者对圆明园赞美之情的句子进行品味。
如:“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
2.总结句子的评析方式
根据学生的以上回答,总结、补充句子的分析方式。 明确:找关键词语、修辞手法,或总结句子的情感内涵。
3.默读课文,请学生选择最有感触的句子进行品析。
明确: 此处应引导学生想到反语与讽刺,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赞誉”等词是反语,体现了作者的强烈讽刺与谴责。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去理解雨果的高尚人格。
4.简要分析第3段的作用
文中作者花费了较长的篇幅去赞美圆明园,而不是直接回应巴特勒上尉自己的观点,这是为什么?
明确:运用铺陈的手法,与后面圆明园被毁的事实造成落差,为下文更加辛辣地讽刺侵略军做铺垫,更能表达作者愤恨的感情。
四、多角度体会文章(3-5’)
请同学们分别站在中国人民、巴特勒上尉以及法国人民的角度,对雨果说自己的想法;再站在雨果的角度对同学们说自己的想法,以此体会雨果正直品格的珍贵。
五、总结(2’)
雨果没有为本国政府开脱,而是超越了民族,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立场,公正、客观地批判了这次侵略,他是一个有着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博大的胸怀的人。不论是他对圆明园这座人类历史上的瑰宝的赞美,还是他对英法联军行为的讽刺、批判都展现了这一点,让人倾佩,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最后赠给大家一句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习雨果的伟大品格,都能够拥有一颗宽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