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3 22: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最大的麦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垄”字,联系生活实际与上下文理解“麦垄、沉甸甸、颗粒饱满”和“定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等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体会分号的作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苏格拉底的三句话,理清故事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苏格拉底独特的育人方法。
3.能联系实际,深化学生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从而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
4.积累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名事;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中错失良机,深感遗憾的往事,写一段话,重点突出心理活动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找出课文中使用的分号,同时学会分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
1.明白“人生仿佛在麦地里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把学习到“以小见大”的写法,运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阶段,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书写的生字,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熟读课文,明白“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
3.以演促讲,以演促读,在情境表演中,深化学生对“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的领悟。采用默读、标画、事例对比、链接生活、感情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4.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页)
教师:
1.设计预习单。
2.检查前置性预习单的完成情况。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板书课题:16 最大的麦穗(读题,正音“穗”suì。)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麦穗 麦垄 惋惜 沉甸甸 颗粒饱满
埋头 挑挑拣拣 如梦初醒 东张西望 错失良机
重点纠正读音。提醒 “穗”读平舌音。“垄”字下面的土字占三分之一,最后是一长横,托住整个字。“沉甸甸”中“甸”单独读第四声,在这个ABB式的叠词中则读第一声。生齐读两遍。你还能说几个ABB式的叠词吗?
指名分行读,你会发现什么?(第一行描写麦穗,第二行描写学生采摘过程)
 2.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你还积累了哪些含“如”字的成语?
相机积累:如出一辙 如胶似漆 如履薄冰 如狼似虎 如饥似渴 如梦初醒
谁能做一个“东张西望”的表情?你积累了哪些“东X西X”的成语。
相机积累:东走西撞 东征西怨 东张西望 东征西讨 东兔西乌
类似这样结构的词语还有哪些?
相机积累: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前思后想 前仆后继 前呼后拥 前赴后继 左提右挈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南鹞北鹰 左支右绌 左萦右拂
  3.指名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加入苏格拉底的生平简介,认识哲学大师。
苏格拉底(∑ωκρ τη ,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著作,他的事迹、生平、人格、思想、学说,都是靠着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色诺芬的记录才得以保存下来。
给学生重点强调了最后一句,这一句更能说明苏格拉底不愧为一代哲人,并且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财富。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感知。
 过渡: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来到麦地里摘麦穗。我们先来听听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一)学习第一句: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请一位同学当苏格拉底,说说这句话,其他同学作弟子,听明白苏格拉底的要求。
2.指名读
3.弟子们听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了?(苏格拉底有两个要求,一个是最大的麦穗,一个是只许进不许退。)
4.师:真好,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大家从只许进不许退体会到什么?
只许进不许退: 意味着只能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5.弟子们对于麦穗有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没有,就是要求弟子们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6.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郑重、平静)
7.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你们听懂了,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也听懂了,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老师提,学生默写本课的词语
麦穗 定夺 如梦初醒 惋惜 麦垄 东张西望 错失良机 饱满
默写完后,同位之间互相交换,批改。教师查看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加以小结。
(三)学习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 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 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时间已经没有了,机遇已经没有了……)
过渡:难道他们没有认真摘麦穗吗?学习3、4两小节
4.“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默读这两段话,看看弟子们是怎样摘麦穗的。圈出摘麦穗时的动词。
(2)边读边想象弟子们在麦地里摘麦穗的情景,帮他们找没有摘到最大麦穗的原因。
5.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想象他们当时心里的想法,你认为该怎么读?可以配上他们的动作)
(1)“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拿不定主义,不能当机立断。
(2)“……弟子们埋头向前走。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看出弟子们摘麦穗时非常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目光狭窄。这样是找不到最大的麦穗的。
所以这时,引读----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假如你就是摘麦穗的弟子,此刻心情如何?会说些什么?
预设:
①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②没有当机立断,错失良机;我很后悔,当时为何不……
③我心里很失落……
④心里很难受……
⑤心中感到懊悔,明明已经摘到手了,干吗又扔掉……
6.小结:引读弟子们总认为——总以为——
带着你认为当时情境的语气来感情朗读这一段。指名读,找学生评价。
7.弟子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教师适时的做出点评。
8.注意:在这一段中出现了一个我们平时不太常见的标点符号,是什么?
“;”分号,谁能说一下分号的用法,根据学生所说的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梳理。
①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在单重复句中,并列分句不包含逗号时可用逗号 ,包含逗号时宜用分号分隔。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②分隔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
例: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③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例: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
④用于大句中被冒号、破折号、括号、引号分隔出来的并列分句之间。
例: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兔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熊、狼要夜里打,叫打猎。
⑤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特聘教授岗位职责为: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科学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9.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说出本文中这第一个分号属于哪一种用法。
答案是第一种用法:分隔单重复句中的并列分句。
过渡: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苏格拉底是怎样开导的?
(四)学习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出示齐读。
2.讨论交流:
(1)这段话中出现了两个“最大的麦穗”,含义一样吗?
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最大的一穗”是指学生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指导第二处出现的分号的作用:分隔非并列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
(2)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苏格拉底真的只是在讲摘麦穗吗?
(苏格拉底是用麦地在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机会)他在借摘麦穗告诉弟子人生的道理。他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4.解析“麦穗”和“时机”的关系。
面对颗粒饱满的麦穗,有的及时采摘,有的则东张西望,这就是“错失良机”。
这里的“麦穗”指什么?(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结合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最大的追求”、 “眼前的一穗”各指什么?
“颗粒饱满的麦穗”又是指什么
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有过与苏格拉底弟子们同样的经历吗?
学习后,你觉得遇到今后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要再错失良机)
5.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你认为“说”字前可加上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环节三、回归整体——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五)感悟文章的中心意思
1.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齐读
3.请大家再认真读读每一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
4.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这句话也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是看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
另一种是东张西望——就像文中苏格拉底的弟子摘麦穗时的态度。
提醒分号的用法,两个分句,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引说追求就是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就是眼前的机遇,抓住眼前的机遇才是实实在在的。)
板书:眼前的麦穗 实在的机遇
(1)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理解。
7.有了这样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让我们把这句话牢牢地印在心里。齐读。  
(六)教师总结,升华思想。
1.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苏格拉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教学有什么特别之处?
2.老师总结:
  苏格拉底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麦地;不用课本,用麦穗;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而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自己悟出一个道理。
这节课,我们走进麦地,收获了一株颗粒饱满的麦穗,这就是:抓住眼前的一穗,把握实在的机遇。希望你们能铭记在心,落实于行。
(七)拓展练习,总结写法,进行练笔
作者为了展现深刻的人生道理,凭借采摘最大的麦穗这样的小事来凸显,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每日一写◆
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八)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远大的理想
眼前的麦穗   实在的机遇
: 饱满的麦穗 人生的追求
附:相关的名言警句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科尔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
——狄更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九龄
★糟蹋了机会,怨不得别人,是你自己的事。
——佚名
★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培根
附《最大的麦穗》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词语积累。
1.比一比,再组词。
垄( ) 潮( ) 颗( ) 穗( ) 摘( )
笼( ) 嘲( ) 棵( ) 惠( ) 商( )
2.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麦穗 ( )的判断 ( )的理想
 ( )的机会 ( )的脑袋 ( )的收获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格拉底是 (国家)的一位大学者。课文《最大的麦穗》就是讲他让弟子们 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 的道理。
五、拓展练习
1.收集苏格拉底的资料阅读,了解苏格拉底。
  2.课外阅读《小故事大道理》,从小故事中明白人生的道理。
3.搜集哲学家的资料及关于“机遇”的名言。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这一节课我拿出来在督导检查中作为公开课来讲,非常荣幸的是能得到了郑主任的点评和指导。现将对这节课的一些收获和反思总结了一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一代哲人苏格拉底的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关键词如“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等,明白在我们的人生道理上一定要好好把握眼前的机遇。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不足之处:通过这节课我最大的不足同时也是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语文课真正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同时让学生从课文中真正学会对语言文学的理解和应用。就拿这篇课文来说,文章所揭示的含义其实比较易懂,关键是如何让我们从这一课中学到分号的作用和用法。在这方面我的设计不够成熟,只是在文章的最后稍微讲了一下,通过郑主任的指导,我再次把自己的教案修改了一番,把课文中分号的三次用法,融入到讲课之中,边讲边感悟,边学习边掌握用法。这样就能够切实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再次感谢郑主任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点评。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投入课文情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心情怎样?弟子们此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让孩子们自主深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念头。我想,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这也是一种收获。此时,学生对于苏格拉底的感悟,对于人生一如“走麦地”的感慨,对于时间、机遇的重新认识,都让他们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2、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学生随着我的思路说着弟子们的可笑与愚笨,谈着机遇的可贵与易逝,背着现成的名言。如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事例来谈出最真实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