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翘”“ 转”。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熟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选用文章关键词语加小标题,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3.品读课文,关注人物。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和具体事例的描述,读懂课文内容,究其 “泛”“浮”“漾”等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感受师生间那浓浓的情意以及刘老师对学生精神品质的深渊影响,理解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4.领悟省略号用法的精妙,感悟作者写人的手法,学会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来表现人物,学习作者见物思人、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5.用本课习得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的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悟描写刘老师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三个典型事例体会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师生间那浓浓的情意。从而培养学生豁达开朗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理解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怎样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落实目标1时,通过查看预习单、默写生词、分段轮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通过对比结构、巩固练习落实字词教学;通过引领学生选用小标题概括事件,小组内交流,汇报评价,帮扶学生理清文脉,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2.在落实目标2、3时,通过默读、圈画、想象情景、批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感受刘老师这一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效果,教师激励评价,推进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同时通过学习作者见物思人、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手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组织材料时的别具匠心。
3.在落实目标4时,通过感悟文章语言魅力,激发学生爱师的情感,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作为一次小作文的训练。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
2.即将毕业,给自己的小学生活做一次回忆梳理,留下美好的回忆。
教师:
1. 多媒体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大家欣赏。(播放舞蹈《千手观音》)
看了这个舞蹈,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交流)
一群残疾的姑娘居然把这段舞蹈演绎得如此完美,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其实,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春天到了,又是一个风筝漫舞的季节,这节课让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风筝,一起走进著名作家苏叔阳书写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预设: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顺着学生的思维整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是呀,风筝中寄托着怎样的理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检查词语的识记情况
出示词语:
(1)红字是本课的生字。指名读,及时请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地方。重点指导“筝”“翘”“倘”等字的读音。
(2)齐读词语。
(3)这些词语里有些字比较容易写错,你认为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引导学生注意“筝”“翘”“倘”字的写法,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4)通过预习,你理解了这里面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你还知道了课文中哪些词语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逐节读课文,及时纠正,提醒文中省略号的停顿时间,帮扶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重点指导朗读能体现出刘老师热爱生活,顽强的生命的句子。这样,无形中引起他们的注意,加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 再读课文,理清文脉,提炼内容。
(1)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学生交流。(预设:热爱工作 幽默乐观 热爱生活…… )
(2)那么课文又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来写刘老师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选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简洁概括课文中写刘老师的三件事并板书。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追风筝
(读书是自主的,自由的思想感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不必太刻板,假如学生概括得不够到位,教师就顺势而导。)
小结:作者由天空中的风筝想到刘老师,想到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不难看出课文以“风筝”为线索,给我们展现了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追风筝这三个典型事例,以表达了自己对刘老师那深深的思念,这种写法叫通过列举事例,边叙边议。
过渡:正是因为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时时刻刻地都在鼓励着作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刘老师。
(3)出示课件:最后一段话。
(4)指名读,齐读。(读出对刘老师深深地怀念之情。)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过渡:他们在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首先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品读“春景”, 思念恩师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思考:你读出了什么
2.交流:能谈谈你的感受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3.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谁也来吟诵吟诵?(鼓励学生能联系新旧知识走近美丽的春景中,为下文的放风筝做好铺垫。)
4.多美的春景呀!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
5.提炼写法。
同学们,作者仅仅是在这儿写美丽的春景吗?多余吗?(不多余,作者写在这美丽的春景中放风筝才更能拨动心底对刘老师那深深的思念之弦,与下文学习做好铺垫。这是作者开头的技巧,这就叫“睹物思人”。 是的,“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加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使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了铺垫作用。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
你能尝试运用拟人手法,也来描写你眼里的夏景吗?
(四)品味“谈腿疾”,感受乐观与坚强
过渡:在这美妙的春景里,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1.看,这就是可亲可敬的刘老师。谁来介绍介绍他?(指名介绍刘老师)。
2.刘老师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那他是怎么说的?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刘老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到一位怎样的刘老师,想想你从中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简单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
3.全班交流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关注细节描写谈体会。
预设:(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借女娲造人的传说’谈腿疾”这是一个非常风趣开朗的刘老师,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残疾。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
小结: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正如白居易所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
(2)这个“笑”字啊,就是一个细节。这个“笑”是那么熟悉,它让你想到了谁?学生交流。预设: 轮椅上的霍金;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桑兰; “番茄太阳”——小女孩明明。
(3)感情朗读。谁来读读刘老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乐观。试读—指读—评价。
(4)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浓浓的师生情。)
换词理解“泛”精妙用法,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那一情感变化,从而陡增敬佩之情。
4.感悟细节,提炼写法。
一个“泛”字写出了是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除了以前我们注意的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更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再加上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你的文章一定会丰实的。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3、刘老师身体残疾,却依然那样的乐观幽默,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 “笑谈腿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幽默风趣、乐观向上的刘老师,那他写板书、放风筝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作者又是怎样描述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根据文脉,抓住描写人物的词句反复练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对照幻灯片自由矫正。
2.文中讲了关于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交流,同时板书。
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了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出示学习小提示:(1)潜心默读课文5---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简单批注。(2)学生默读课文3——12小节,标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标画批注,尽量关注到所有细节。)
2.汇报交流。
走进“旋转板书”,感悟“热爱工作”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预设: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 板书:敬业执着 热爱工作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
(2)小结激情,悟品质。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说实话,对于我们这样正常的老师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更何况刘老师仅仅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乐观与自信等)
(3)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引学生说。
(4)感情朗读:
这心跳里饱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第五小节)谁来读一读。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刘老师的样子。朗读——评价。
小结。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3.学写法,赞老师。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关注老师上课时旋转板书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爱洒课堂、坚强乐观的刘老师。你能不能也用这种写法,拨开你心底记忆的闸门也来说一说你的老师上课时那最精彩的一段情景呢。
过渡语:(指黑板说)刘老师笑谈腿疾,旋转板书,这一言一行都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研读“放追风筝”,感悟“精神”
(1)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交流。预设:(刘老师在春暖花开之时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可见刘老师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风筝。”体会到刘老师的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他能扎出这么精妙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坚强。
(2)巧训练,悟题意。
学生想象交流,教师评价疏导。(不拘任何形式,任何情节,只要想象合理就可以。如果学生谈的不够深入,教师可顺势疏导以此领悟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预设:(①这只小燕子,多快乐,多自由呀,这只小燕子不就是我吗?②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此时,刘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
师顺势疏导: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呢?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经过老师辛勤的培育,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
小结升华内含:你们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面对挫折,他依然坚强、快乐的生活着,他也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搏击风雨,像小燕子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翱翔。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说)
继续交流,出示:
预设:体会到刘老师对生活充满了爱与追求。(热爱生活,童心未泯)“漾”本指液体过满而溢出,在这里指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从“漾”字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老师。
感情朗读。那么就请你带着这份快乐与满足读一读这句话,也把这份快乐带给我们大家。指名读。
交流第9自然段。
预设:①“故意撒脱手”(体会到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自信自强。)
②“笑着 叫着 蹦跳着 喊着”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感受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3)整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真切、朴实,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带着这些感受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师生合作,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
(4)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出示: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5)小结: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3.补充资料,再释题意。
(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可见,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是一生的,苏舒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祖国蓝天的(师指黑板课题)————(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余味结尾,升华情感
1.同学们,不见刘老师已经30年了!可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绵绵不绝。刘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给了学生深远的影响。他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也让我们的心饱胀着浓浓的敬意与感动。最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奏响这永恒的思念之歌(配乐朗读):出示最后一段。
2.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学生交流并及时评价。 (师指板书)说:是呀,作者念着刘老师的圆木棍,念着刘老师的风筝,念着刘老师的乐观幽默、顽强执着、热爱生活,这一念就思念了近30年啊!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归整体,提炼写法。
1.课文学到这里,老师突然有疑惑了,文章主要是写刘老师,为什么只选取这三个事例呢?(链接全文,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写法)
2.文章除了运用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写法,还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向读者多角度地展现一位自信乐观、豁达开朗、坚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让我们记住这样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去。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思念,是一种牵挂,也是一种关爱。从你们迈进我们学校的第一天起,许多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心血,陪伴你们走过了六个春秋。时不待我,你们即将毕业,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也来写一写你们的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吧!
(六)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
习作提示:1.借鉴本课开头方式:见物思人。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2.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做到边叙边议,有详有略。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来体现人物性格。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可用上平时积累的赞美老师的四字词语、名言佳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效果会更好。)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飞风筝(选取典型事例)
神态
动作 刘老师
语言 自信豁达 乐观开朗
热爱工作 顽强执着
附件:预习单
22.理想的风筝一、自主识字 1.我能读正确。风筝 连翘花 眯眼 蜈蚣 倘若酸涩 翩翩起舞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2.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并尝试默写。) 3. 词语我理解。( 通过查词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本课文言词语,把理解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二、 自主阅读理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思考: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3.借助网络或书籍了解写人的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三、阅读质疑通过预习,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你是如何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你没有解决?把没解决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四、丰富积累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名言佳句,写下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语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我在实施教学时,充分挖掘文本这个例子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价值,把“凭借语言材料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是怎样巧妙开头(见物思人)、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作为教学重难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紧扣重难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体会、品味、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走出文本积累、内化、迁移、运用。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习得方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凭借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所用的表达方法。如在精读感悟环节,教师紧扣“这是一位怎样的刘老师”这条主线来刻画刘老师精神品质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标画批注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生动准确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朗读, 想象画面去朗读,师生互读,在多种形式、层层深入的朗读过程中,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同时积累内化,表达能力得到增强,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2.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在品悟课文、激发学生感情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写出内心的感受,领悟文题的含义。有两处语言文字训练,一是: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也许会想——————————。
二是: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刘老师呀,我深深的思念您 。
3.习得写人的方法,学以致用。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怎样描写一个人物,抓住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凸显人物性格。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随时提炼写作方法,学生不仅学会见物思人的写作开头,而且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和边叙边议的手法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练习口头习作,为小练笔做好准备,然后让学生仿照本文的写法,写写自己的老师。趁热打铁,做到学习、积累、运用三连贯。
风筝 连翘花 眯眼 蜈蚣 倘若
酸涩 翩翩起舞 气喘吁吁 功德无量
火热的夏天到了,
。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时光敲开了记忆的闸门,课堂上,那精彩而炽热的情景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也许会想————————————————
。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
深深地思念您……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