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3 23: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神奇的克隆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7个生字,尤其读准“菌”、“饲”、“率”的字音,认读本课3个生字,读准含多音字的词语“家畜”、“结合”、“一模一样”,结合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问题提示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快速的浏览课文,标画、提取信息。抓住文中主要词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确,感受克隆的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3.学习说明性文章中“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下定义”等的说明方法,明白使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并尝试应用;了解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省略号代表的不同含义,学会使用省略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标画、提取信息,抓住主要词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精确,感受克隆的神奇,
2.学习说明性文章中“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下定义”等的说明方法,明白使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并尝试应用。
难点:
学习说明性文章的一些说明的方法,明白这样写的好处,并尝试应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读写生字(尤其强调读准“菌”、“饲”、“率”“濒”、“卓”的字音,学习多音字“率”)理解词义及正确、流利地读书情况,及时评价、正音辅导反复练习以突破对难读词、句的学习。
2.在整体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或找出中心句,来学习列提纲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理解文本。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读、做批注、交流等方式读懂课文,了解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3.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尤其是习惯养成不好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孩子们都能积极的讨论中学有所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理解词语,导入课题:
1.导入板书:神奇。学生齐读词语。
你能说出“神奇”的近义词吗?(奇妙、奇特等)
补充板书“神奇的克隆”,会读吗?指名读。出示图片:
介绍:1996年,这只名叫“多利”的小羊羔一出生就闻名世界。从外表看它与周围的绵羊没什么不同。但“多利”的确与众不同,它是从一只成年母羊的单一细胞被克隆而来的。(强调“克隆”)
那么克隆到底是什么呢 它奇妙在哪里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克隆。
2.课前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克隆的资料?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老师补充出示: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介绍克隆的?请同学们按读书要求自由读书。
提出读书要求: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相机辅导。
2.学生读生字新词,出示:
指名认读词语。相机强调“雌”、“饲”、“畜”(处)是平舌音, “殖”是翘舌音,音同“直”。“细菌”的“菌”是一声,不要读成三声。“结合”的“结”在这里读二声。读准“率”和“濒”的音,有必要的多读几遍。
指名领读,齐读。
3.学习书写生字。
出示学生完成的预习单第二题,评一评他(她)写得怎么样?重点说说好在哪里。老师强调 “嫁”、“饲”、“例”“诱”要写的左窄右宽,“薯”笔画较多,要注意笔画写紧凑些。注意笔顺。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书写有进步的学生的生字,评一评好在哪,书写中哪里有进步。及时表扬鼓励。
4.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梳理。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具体写了那几个方面?
引导评价,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浏览课文,同时思考:哪几段让你明白了什么是克隆?哪几自然段写了克隆的作用?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内交流,老师可以加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听听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点拨。
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一、(1—5)什么是克隆。
二、(6—9)克隆的作用。
5.同学们,结合刚才老师提示的问题,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师点拨指导学生说完整条理。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围绕“什么是克隆”,学习说明方法。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找出直接回答什么是克隆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你能用书上的哪句话告诉大家什么是克隆吗?”
学生发言。
结合发言出示:
像这样的句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来定义事物的方法叫下定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简练、科学)在说明一些人们不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常常要下定义来明确知识,这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克隆就是无性繁殖,那么什么是有性繁殖?
学生交流发言。(多给不常举手的孩子发言的机会。)
出示:
对比“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从两个词语本身来区别:“无”“有”,有性繁殖有的是“两性细胞的结合”,无性繁殖所没有的也是“两性细胞的结合”,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无性繁殖也就是克隆没有这一过程,是直接繁殖后代的。
从两个句子来区别:不经过 直接 无性繁殖
一般要通过 才能 有性繁殖
进一步理解克隆(无性繁殖)的特点。这正是克隆“神奇”的所在。(点题“神奇的克隆”)
把“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一一做介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发言,引导体会:为了理解无性繁殖,先介绍有性繁殖,便于读者理解克隆的含义。明确:像这样把两个不同的现象放在一起介绍,以方便理解的说明方法叫做比较。这样可以更清楚的说明事物。
第二课时
(一)默写词语:
马铃薯 嫁接 细菌 饲养 效率 诱人
同位相互检查,纠错。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精读课文,了解克隆现象,体会说明方法。
1.复习:什么是克隆?什么是有性繁殖?这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回答。
2.浏览课文,看看哪些东西有克隆的本领?及时圈画出重点词语。
交流发言,教师板书:孙悟空 植物 单细胞微生物 高等动物
下面分别来看看他们的克隆本领。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你能描述一下孙悟空克隆自己的功夫吗?学生发言。
你觉得孙悟空的这个功夫怎么样?(厉害、神奇)
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神奇、不可思议?
(抓住词语“吹一口气”体会“克隆”的轻松容易;抓住“立刻”体会“克隆”的时间短;抓住“一模一样”体会“克隆”出的产品与原物一样的特点。这些都说明了克隆的“神奇”。)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种神奇吗?学生举手朗读。齐读。
原来这就是孙悟空的“克隆”,现在这么神奇的功夫居然成真的了,你想说些什么?(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想一想,课文一开始用孙悟空的神话故事来介绍克隆有什么好处?(孙大圣的故事我们太熟悉了,他的“克隆”功夫我们也深有印象。这样介绍克隆,拉近了克隆与读者的距离,易于理解接受。)
4.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本段列举了哪几种植物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默读后举手发言。板书: 柳树 马铃薯 仙人掌 ……
以“;”为分界线,指名读相关句子(注意分号的应用)。逐个了解植物的克隆本领:柳树剪枝、马铃薯切块、仙人掌切块等。读了这几个例子,你有什么感想?举例子也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让“神奇”的克隆不那么神奇了。
这些例子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引导发现本段的中心句“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画出中心句。读读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又一次强调了这些都是植物的克隆。)
本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总——分——总)
5.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后面省略了什么?
学生发言。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体会省略号的使用方法:在不一一列举的情况下,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植物也具有“克隆”的本领。)
6.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7.细菌的克隆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细菌是怎样克隆的?抓住“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几个数字,知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数字的使用让说明更清楚了。
这里也有“……”,这又省略了什么?你能接着说数字吗?能不能把省略号去掉?和第三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一样吗?(继续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8.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二部分,体会克隆的意义: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默读第六到八自然段,画出有价值的信息。补充完成提纲:
学生交流,补充完成填空。
关注“……”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除了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
比较前两次省略号的使用,你能说说一般在哪些情况下使用省略号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省略号有很多作用,在本文主要是表示列举的省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省略的内容不同。
2.教师引读。
“我作解说员”,引导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这部分内容。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课文,拓展训练。
1.学习第九自然段。
引读: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在农业、医学、生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正向人类——出示:
读本段。
师: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2.小练笔:写一则有关克隆的知识简介,想一想你会用到哪些说明方法。
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孙悟空 植物 微生物 高等动物
柳树 马铃薯 仙人掌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是大纲对说明性质文章的总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所以我把说明方法的讲授也列为教学要点之一。学生在第一课时充分自读课文后,梳理思路的同时,在问题启发下逐渐学习懂得了什么是下定义、做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同时体会这些方法对于说明事理的作用。在课中小练笔环节,动手尝试运用说明方法回顾克隆知识,既梳理了相关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应用能力,真正把对说明方法的学习落到了实处。讲练结合,相互促进。
对课文的梳理我遵循简洁、精练的原则,没有按教参上讲的分为四个部分。就整体思路来说,本文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举事例等段落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什么是克隆,而整个后半部分主要讲了克隆的作用。我对课文简化的梳理便于教师把握教材整体,突出重难点,方便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明晰思路,完成知识构建。
我在问题设置方面也做了充分的考虑。问题设置有梯度,兼顾不同水平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说明性的文章中有很多直观的知识点,学生容易自读发现,这类问题留给那些学不太高的孩子,而梳理思路、了解方法、体会表达效果等深层问题,可以让能力高一些的学生来完成。争取让每个孩子在这堂课里有所收获,给更多的孩子树立学生的信心。
不足之处:时间限制下,有很多的相关知识不能一一展示。在收集资料方面,学生做得不太好。
教学建议:注意学生收集资料的条件,农村孩子这方面的条件不是太好,需要老师多准备。
附前置性学习单
8.神奇的克隆
一、自主识字
1.我能读正确。
拔下 雌性 繁殖 繁衍 例如 嫁接 细菌
结合 家畜 饲养 效率 挽救 濒危 厄运
马铃薯 濒临灭绝 卓有成效 诱人前景
我查了资料知道“嫁接”的意思是
2.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 初读把握。
1. 文中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
2.什么是“克隆”?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关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你了解哪些?
三、预习课文时你心中有哪些疑问?
1.
2.
四、科学天地。
“双刃剑”——克隆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克隆带给人们无尽可能。它的利用价值举足轻重,然而也产生了很多隐忧。
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法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面对克隆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你有何感想?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隆的内涵已经扩大了。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拔下 雌性 繁殖 繁衍 例如 嫁接 细菌
结合 家畜 饲养 效率 挽救 濒危 厄运
马铃薯 濒临灭绝 卓有成效 诱人前景
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1.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培育出优良的( )、( )、( ),提高饲养效率。
2.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 ),保护生态环境。
3.克隆技术还可以“制造”人体的“配件”如( )、( )、( )、( )等。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 ,那样就可以 。
奇妙的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