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7-23 23:25: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翘舌音“铲”、平舌音“穗”及三拼音“瞎”,并借助图片认识一些农作物,理解如“土窝、溜平”等地方土语,积累表示色彩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对平实、质朴、自然的语言的品读,感知萧红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这一特点,并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从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以及浓浓的祖孙情,感受童年生活的“趣”,进而体会作者到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4.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展开想象填补空白,进一步深化对萧红作品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欲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3-12自然段反复品读,从作者在园子中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的以及浓浓的祖孙情,感悟童年生活的“趣”,从中体会作者到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难点:领悟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展开想象填补空白,进一步深化对萧红作品语言朴实、自然、率真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欲望。
三、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及课文的朗读情况,掌握学情。
2.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考察和引导学生运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补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4.对文本素材的拓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这一中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预习单
2.制作教学课件
3.课前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
4.调整教案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 整体把握
(一) 谈童年趣事,初识萧红
1.导言:在你的童年生活中,哪一件趣事还深深地烙在你的脑海中,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学生自主思考,指名讲,及时评价)
2.读作品,识萧红
有一位作家,在记录她的童年生活时,这样写道“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读了这段文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发现这位作家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字朴实无华,自然,字字流露出“我”的调皮。
你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自由读作家卡片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
出示: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著名作品《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鲁迅称她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时,她也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只可惜她在31岁时,就离开了人世。
你从名家巨匠对萧红及作品的评价中,读出了什么?
现在,我们走进从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节选的一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预设两种读法:①我和祖父的/园子 ②我和/祖父的园子
不管怎么读,祖父,园子,我,三者是密不可分,可一个园子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与魅力,让作者久久难以释怀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预习情况。
(1)识读生字词
——指名分行读,重点强调“铲”是翘舌音、“穗”是平舌音。另外再强调“瞎”是三拼音,注意与“割”字的区别,“溜平”中的“溜”读liù
——再指名读,你会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是写园子里的昆虫,第二组是描写园子里的农作物,第三组是描写园子里的劳作,第四组属于方言土语。)
——你对文中的方言理解吗?
土窝:下种留下的土坑。
溜平:指用泥土将下过种子的土窝抹平。
——你对文中的哪些词语还有疑问?
预设:谎花,由《神奇的克隆》引导理解,指“不会结果的雌花。”
芒针,由“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进行理解。
(2)指导书写。除了“韭”属于上下结构,写时注意上大下小,其他6个生字属于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后,学生描红,再规范书写两个。
3.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每个自然段各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归纳板书:充满生机。
祖孙情
自由
(2)各段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你能根据教师的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3)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后,再追问学生,作者写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的
情形,体现一个“趣”字,为什么还要写园子里的小昆虫的活动情况和庄稼的自由生长的情形?
4.品读课文,你发现课文与其他的课文在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能举例子说一说吗?
预设1:语言比较朴实无华,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拼尽”,一个“一扬”,两个极普通的词语把我的淘气、调皮体现的淋漓尽致。
象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多处,你还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如“一抬头看见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吃完,从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预设2:真情流露自然,不牵强,极富生活气息,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读了这些句子,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能用名人巨匠的一句话谈自己的感受吗?
出示:茅盾说:萧红的作品就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赏园中美景,识“趣”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园子中出现了哪些我们比较熟悉的景物?
(1)指名回答
再次出示: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2)这些昆虫在作者的笔下是怎样的?(指名回答,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指名回答:一幅多彩的画/生机勃勃的图画)
(3)标画并品读表示颜色的词语,你从中读出了什么?(点缀园子的美丽)
你能通过这些词语,想象园子的美丽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吗?
(小组交流后,再汇报展示,师生相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4)同学们,你看,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祖父的园子在同学们的脑海
中就有了生机,还真不能忽视了它们的存在,请你想一想,还积累了哪些关于颜色的词语,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相机积累:黑里透红、黑白分明、洁白无瑕、白眉赤眼、姹紫嫣红、碧波万顷、碧血丹心、碧落黄泉、山青水碧、橙黄桔绿
2.指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作者怎样描写它的?
点拨:颜色、形态
点拨:“蜂子”实际上就是“蜜蜂”,领会作者笔底的风土气息。
3.小结:昆虫们在园子里嬉戏,玩耍,这真是一个充满了 的园子。
(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
4.小练笔:你能象作者那样,从昆虫的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描写你喜欢的一种昆虫吗?
预设:“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也许把蚂蚱腿绑掉,线头上只捡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
第二课时
(四)复习导入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五)再赏园中美景,识“自由”
1.自由读第13节。
读了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你的感觉。(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引读)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的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
不是觉得特啰嗦?
(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3.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配乐朗读。)
4.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5.领悟写法---借物抒情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六)品读童年自由生活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讨论。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那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
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预设:(1)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和祖父很亲密……)
——“我”就像祖父的什么?(影子、跟屁虫、小尾巴……)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预设:(2)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能用一个词形容我的表现吗?(淘气、调皮、瞎闹……)
——你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里读出了什么?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3)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知道“狗尾草”与“谷穗”的异同点吗?
——抓住这段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这幅画面读出来吧。
预设:(4)玩腻了,……下雨了!”
作者在这段话中描写的景象,你熟悉吗?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这次再读书,提高一下要求,读书不仅要读出作者的情感,还要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从书中读出自己。
再读句子。
预设:(5)祖父虽然教我……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读出“有趣”的同时你还读出了“自由”,真会思考!把这样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3.在引说中小结:
我们可以发现,(引说)我跟着祖父 (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和做这些事儿一样,也是 (生: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 (生:瞎闹),铲地,我是在 (生:乱勾),浇菜,我是在 (生:乱闹),我要做什么, (生:就做什么),想怎么做, (生:就怎么做),这就是所谓的 (板书:自由)
(七)想像,悟祖孙情
1.过渡:其实,在《呼兰河传》中描写的“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如“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
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预设:
①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②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③祖父笑了。
——自由读这三句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祖父见我拿不动锄头杆,就告诉我说:“ ”
祖父见我分不清狗尾草和谷穗,就慢慢把我叫过去,耐心而又形象地给我说:“ ”
(课件呈现课文插图)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他仿佛在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
“我”在园子里,一次次的胡闹,一次次的闯祸,可祖父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面对我的一切,你从祖父的一次次的微笑中读出了什么?
师: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这就是“爱”。(板书:爱)。
祖父的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填一填:
当我 的时候,祖父笑了!
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三 、总结回顾——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回顾全文,总结拓展
1.回归整体,渴望自由。
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生:花睡醒了似的)。
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生:鸟上天了似的)。
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生:虫子在说话似的)。
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生:就爬上架),
愿意爬上房,——(生:就爬上房),
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生:就结一个黄瓜),
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生:也没人管)。
我要做什么,——(生:就做什么?),要怎么样,——(生:就怎么样),都是--(生:自由的)。
2.你发现这段话运用了相同的句式,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愿意……就……想……就……)
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我就变成了 ,愿意 ,就
,想 ,就 ;我还想变成了 ,愿意 ,就 ,想 ,就 。
3.总结延伸。
(1)总结悟情。
同学们,此时,在你的脑海中,在“我”的记忆里,“我”、“祖父”、“园子”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的祖父,用他 ,浸润着“我”这个 的孩子,不仅仅让我我感受到了园子充满着 ,更让我感受到 、 、
这三样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不可缺少的。
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延伸,激发阅读欲望。
——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
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
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生齐答: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
是的,同学们,如果你读了《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相信你会更难舍此书(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结束语: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也是我们所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充满生机
祖孙情 爱
自由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反复朗读,品味感受
这篇文章,文字优美,是一篇值得反复读的美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变换多种形式如:自读、默读、引读、合作读等来让学生反复读文,理解文本,丰富感受。通过读文,学生对我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祖父对我的疼宠呵护,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2.寻找文眼,形散神聚
首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的特点,要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学生阅读的前理解出发,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以此来推进教学流程。文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谓文眼,扣住此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研读文本,体会园中景物的自由,“我”的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给予“我”自由,以及心中有自由,看什么都是自由的,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使教学如同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其次,在教学中始终抓住文题,通过“ 的我, 的祖父, 的园子”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园子不仅是“我”的乐园,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是我心目中美好的家园。
3.激发想象,体会温暖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想象情境的方法,来让学生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以激发朗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3至12自然段时,让学生想象填补空白,“祖父在我瞎闹时,总会笑,他会说什么呢?”这一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前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浮现了祖父的笑,笑中的温暖洋溢在课堂中。
4.本文教学中,文章中所带的淡淡哀愁是学生很难理解与体会的,因此在
收尾处我采用了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这时,教师不需多言,只需让生静静感
受。简单渗透了淡淡的哀伤情绪,从反馈中,感受到效果较好,这也成为我本文教学的亮点之一。
不足之处:课堂容量较大,想面面俱到,但反而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教学建议:本文是一篇美文,在教学中让生多读,读中悟情。
预习单:
1.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我能做到正确、规范。
2.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我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写一写:我会运用“合并段意”来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3.想一想,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让我最难忘?
4.搜集关于萧红的资料做名人卡片
5.记录心中的疑惑:
(1)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2)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3)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4)土窝 溜平 割掉 乱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