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灰椋鸟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翘”的读音,重点写好“杉、栖、棱、涧”等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偶然、排空而至、浩浩荡荡、规模、观察、观赏、翘首、情不自禁”等词语的意思,并进一步感受一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理清文章脉络,尝试使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朗读三至五自然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感悟“我”对灰椋鸟的最初的印象,体会灰椋鸟形象,加深对大自然和谐社会的向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话描述“我”观灰椋鸟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朗读和想象灰椋鸟壮观场面,理解“我”对灰椋鸟态度改变思想感情,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本课的教学年难点: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练习用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想象、讨论、交流、评议、给空白处加对话
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2.制作《灰椋鸟》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写作预设。
1.(出示灰椋鸟画面)问:看看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说。)这只鸟它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 灰椋鸟 2.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椋”)重点指导书写“椋”。再看图片,介绍灰椋鸟:
灰椋鸟:别名:假画眉、竹雀等。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叫声低微而单调。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较少。鸟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3.假如是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围绕灰椋鸟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呀?
学生行为预设:
(1)灰椋鸟的样子以及它的生活习性。
(2)灰椋鸟怎么归林的。
(3)对灰椋鸟的感受。
4.作者是不是和我们想的一样呢?快来读读课文吧!没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5.教师简介作者: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6.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这位徐秀娟,在盐城工作期间,创作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灰椋鸟》,徐秀娟对鸟类的热爱尽在其间。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展示学生预习单第一题,生点评。
(1)仔细观察,首先看他是否做到了正确
你认为他的哪个字还可以写得更好?可以提示一下吗?
(2)你呢,在这几个生字中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读,难写容易写错的?
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3)重点指导: “棱”和“栖”两字。棱:右边部分的上面是“土”,不要写成“士” 栖:“西”字里面不要加一横。 “涧”字第五笔是什么。“椋”与“凉”区分。杉:左窄右宽,左边笔画要紧凑一些。教师板书示范,学生拿出钢笔字迹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
(4)检查语境识生字(展示学生预习单)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1)能正确的把你积累的四个字词语大声地读给老师听吗?哪些词语可以归为一类,为什么?
生:我认为这些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描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壮观,如:浩浩荡荡 整群整群 互相应和 气势磅礴 排空而至……
另一类写出了灰椋鸟归林后气氛的活跃。如: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热烈喧闹 非凡喧闹……
(2)好的东西要学会与别人分享,同位交换预习单,互相分享积累的好词。读出同桌送给你的词语
(3)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欣赏的好词。课件出示:
3.多种形式读。相机拓展,随机纠正读音。
“杉”是翘舌音,“棱、椋”是后鼻音,“涧”是三拼音,要读准确。“和、翘”是多音字,“和”在“应和”中读hè, “翘”在“翘首”中读qiáo。
4.检查分段朗读课文。
(三)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边默读课文边想: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着灰椋鸟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对比自己设想的内容与作者的异同。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内容,可以把他们合并为一个意义段?
预设:合为三大段(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3.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这三大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课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表达了自己爱鸟的心情,赞颂了植树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赏析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筛选整合,汇总问题。
(1)齐读第1、2自然段。 (2)自读课文,找出“我”不喜欢灰椋鸟的句子。读一读。
这句话可以怎么读?(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有什么好看的。)原句是用反问句的说法,强调了灰椋鸟不好看。
3.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4.想象说话:作者在录像里究竟看到了什么?作者没有写出来,同学们想象一下:
5.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过渡: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通过看什么录像改变我的思想?我们自然无法欣赏,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去观赏一番。
(五)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1.学生先围绕问题自读课文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3.讨论:
“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六)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灰椋鸟怎样归林的,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出示学习方法:
2.生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交流:
3.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4.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找出有关句子。
6.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
(1)生:(读句子)“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我从‘排空而至’一词体会出鸟儿真多、场面壮观。
(2)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灰椋鸟“排空而至”的情景。
学生自主交流:
①课件再次出示: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②这里的“排”和哪些词语中的“排”意思一致?
生: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③有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表来”中的“排”,意思都相同,现在你知道“排”是什么意思了吗?
④生:推开。
⑤那么“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生1:意思是灰椋鸟一大群一大群,像把天空都推开了一样。
生2:意思是灰椋鸟很多很多,呼啦啦一起涌进刺槐林,像要把天都撑破了,场面非常壮观,气势非常宏大。
(3)师:这样非凡的气势,让我们深深地理解了“排空而至”这个词语。要想表现出如此壮观的气势,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最合适?(齐读)
(4)师生合作读
难怪说它们“大部队”——“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教师引读,“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让我一起读读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大部队排空而至的的情景。
7.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呢喃细语,它们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见闻,你想想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板书:欢快
出示:
(1)如果你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呢?同桌交流
预设:
A孩子们啦!我做好晚饭啦!快回来吃饭吧!
B朋友们,我今天出去的时候,听到人们正在呼吁不要伤害鸟类,以后我们过日子就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C朋友们,我今天出去的时候,听到人们在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以后,我们会新家园了!
(2)灰椋鸟不仅向同伴们倾诉了自己看到的,还倾诉了自己听到了,这就是文中的哪个词语——见闻。
(3)除了见闻,它们又有哪些收获呢?
预设:
D嘿,伙计们,今天我逮着一只肥嘟嘟的大青虫,可好吃了!
E我今天在一片果林里发现了很多美味的果子,真好吃,明天我带你们一起去饱餐一顿!
(4):这一些些的倾诉,那一声声的呼唤,后到的鸟听懂了吗?
生:后来的鸟不仅听到了,而且听懂了,我是从“应和”这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应和”就是回答的意思。如果没有听懂,怎么回答呢?
(5)一问一答,一呼一应,一唱一和,多么温馨而和谐的画面啊!谁来读读一个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体现到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
①交流:因为林中有亲人,有伙伴……
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③师:是啊,林中有亲人,它们要与亲人团聚,分享食物;林中有伙伴,它们与伙伴共叙友情,互诉衷肠。
④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回到林中在说些什么呢?(播放声音)
A想象说话。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回到林中在说:“ ”
B指导朗读(指名读:我们能否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快乐?)
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读一读!
C让我们走近灰椋鸟的家看看(指名读相关句子)
D灰椋鸟对他的家长满意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再读句子(抓住“投”品味灰椋鸟对家园的热爱!)
E林子是它们成长的摇篮,避风港湾,远行的加油站,让我们再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齐读!
7.同学们,你们赞成把“剌槐林和竹林说成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吗?”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8. 指导朗读
(1)师生交流:
(1)指导学生交流:
a:这句话主要描写了鸟儿喧闹的场面,我认为“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唧唧啾啾”等词语贴切。
b:这句话里两个比喻词“似、如”形象地说明了归林的场面。
c:“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及声音的宏大。
d: “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告诉我们的是鸟儿归林的声音。
(2)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声音?(万马奔腾,震耳欲聋)与文中的描写比较。文中的描写不仅显得声音大,而且不嘈杂,很优美,很震撼,值得欣赏。
(3)在这个俱乐部里,彩灯就是天上的__________,音乐就是__________, 那翩翩起舞的少女就是__________。(师生共同填空)
(4)相机出示说话训练。
(4)指导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在相依相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和灰椋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将分手。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喊一声:“灰椋鸟”。(齐读课题)
(八)讨论探究,保护动物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2.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描述“我”观灰椋鸟后的感受。体会“我”爱鸟护鸟。方法指导:
(a)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b)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c)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4.指名汇报。出示句子。比较两句话的差异,体会情感。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所以不能换位置。
5.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最想对作者说些什么。可以是一句赞美,可以是一句祝福........
(九)总结写法,拓展习作。
1.师生回忆并小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名说说你对灰椋鸟的印象,师生点评。
3.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挑选一两件,把课文的写作方法和第一课时自己的写作预设结合起来,课下写一篇和小动物有关的作文。
(十)作业布置:
1.写几则保护益鸟的公益用语。
2.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的
(十)板书设计
26.灰椋鸟
不喜欢 → 喜欢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预习单
一、我会写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棱 软 棕 杉 涧 栖 俱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喜欢的四个字词语:
三、课文内容早知道,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 )着,( ) 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 ),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 ),一批一批,( )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四、读书思考
1.通过预习我发现下面的这些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
2.通过阅读课文我提出了下面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五、资料积累
除了课本上对灰椋鸟介绍的内容,我还知道灰椋鸟: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通过课堂实践验证,可操作,有实效。总结以下成功之处:
1. 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上,我始终创设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引导同学和文本零距离接触,自主进行研读,积极参与探究,获取真切体验,积累对话底气。考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先由学生自主提问题集体解答,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习情况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安排教学,尽量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学习。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让所有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宽松愉悦的情感活动中,读书,内化,积累,体验。从儿使同学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
2.找训练点,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我时刻重视学生对语言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寻找训练的契机。环节不多,但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分析不多,但圈点批注,感受颇深;文字不多,但热情朗读,声声入耳。我是这样设计的:1、初步感受场面的壮观与作者的喜爱之情。2、自由读课文,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联想到的,展开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其中,“排空而至”、“倾诉”、“翩翩起舞”、“百鸟争鸣”等词纷纷落入学生视线,感受谈得很是生动:“只有亲密的朋友、亲人间才会倾述心里话,这里的鸟儿在作者眼中就和亲人一样,多么感人呀!”“我感觉到穿着金红色裙子的少女正在跳舞,她们在比谁的舞姿更美。”“这么活泼可爱、配合默契的鸟儿有谁会不喜欢呢?”……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课堂上的朗朗的读书声,可说是非常令人激动,特别叫人兴奋。3、将话补充说完整:我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3.写作预设。
写小动物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所以在揭示了课题后我不急于学文,而问:假如是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围绕灰椋鸟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学文后,通过与作者的方法比较异同,课下再进行写作迁移,不仅更加有效的发挥了文本的作用,而且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
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检查预习阶段所用时间较多,影响了后边的时间分配,导致两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稍显紧张。
2.在评价方面,语言不够丰富,对于学生的朗读,回答问题,没有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
教学建议:
由课堂教学实践所得:我认为教学中应以情感为线索,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在平等的对话中,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到人应该关爱动物,关爱生命,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 )着,( ) 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 ),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 ),一批一批,( )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浩浩荡荡 整群整群 互相应和 气势磅礴 排空而至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热烈喧闹 非凡喧闹……
黑乎乎 扑棱棱 软绵绵
棕红色 水杉 山涧 栖息
刺槐林 俱乐部 排空而至
多音字组词:翘 qiáo (翘首) 辨别字形:椋( )
qiào (翘尾巴) 凉( )
“黑乎乎”( ABB)形式的词语
“雪白雪白”( ABAB)形式的词语
1.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2.为什么说鸟归林后“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
问题3: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
问题2: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
问题3: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
作者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在灰椋鸟归林时和灰椋鸟归林后,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 让学生不改变原来的意思,换一种读法。
也许看到 ;也许看到 。才使得她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她 。
读--划――品
(1)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划: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3)品:边读边思,你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
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儿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和。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说话训练:
1.灰椋鸟__________________,似 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
2.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似_______ , 如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似 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比较: 1.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观察 观赏这两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正确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