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质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背景:
本节课以科学材料为研究背景,从蝉的生命周期出发,整合科学、数学、语文阅读等多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主动参与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明确质数与合数的内在特征,知晓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价值。学生在从数学的视角尝试解释自然现象的过程中懂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主动参与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明确质数与合数的内在特征,感受质数、合数、1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借助百数表经历数次操作体验的数学活动,把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培养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知晓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尊重生命,感悟自然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质数与合数。
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尊重生命,感悟自然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课前阅读,导入课题。
1、教师阅读《昆虫记》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刚读的是哪一本书中的片段吗?
其实,阅读不仅和语文学科牵手,数学同样需要阅读,接下来就让我们从阅读中走进今天的课堂。
出示课题:“懂数学”的蝉。
2、读《昆虫记》动画片。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微型版的《昆虫记》的动画片,看!它是谁?(蝉)接下来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部短片中讲述了蝉和谁的故事?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观看动画。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介绍什么是生命周期(蝉的一生)。
师:有谁读懂了?你读懂什么了
学生回答。
蝉产完卵就死掉了,是它们的下一代又再次回到地底,这样每次是一个轮回,一个生命周期。
这种蝉的生命周期是6年。
2、天敌的“出现周期”。
天敌每两年来一次,我们就称它的“出现周期”是2年。
(1)天敌什么时候对蝉有威胁?
(2)天敌第1次飞来的时候能吃到蝉吗?第2次、第3次呢?
3、问题一(完成共学单)。
(1)生命周期是6年的蝉,除了会遇到两年出现一次的天敌,还会遇到出现周期是几年的天敌呢?
请你先猜一猜,再用喜欢的方式,画一画或写一写。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有生命周期是6年的蝉,那有没有其他生命周期的蝉呢 (大千世界,什么都有,你们看!)
师:这么多蝉,研究它们会遇到哪些出现周期的天敌,如果画图,你觉得还方便吗?那我们给它整理一下。
出示表格:1.这是什么意思? 2.这一列表示什么?
(2)如果在下一个周期,他还会遇到几年出现一次的天敌呢?
4、拓展研究(共学单)。
(1)如果生命周期是8年的蝉,它们又会遇到哪些出现周期的天地呢 生命周期是15年的蝉呢?你能快速说出吗?
(2)其他生命周期的蝉,分别会遇到哪些出现周期的天敌?请两人一组,完成学习单,边填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3)如果你是蝉,你会选择你的生命周期是几年呢?
质数年:2、3、5、7、11、13、17、19;
合数年:4、6、8、9、10、12、14、15、16、18、2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阅读材料,拓展提升。
在北美洲就有这样一种蝉,它们和同学们一样懂数学,选择了17年作为自己的生命周期,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阅读材料:为何美洲蝉中意17这个质数?我们一起读一读。
(1)读完后,你觉得这种蝉真的懂数学吗?
(2)你觉得到底谁懂数学?
四、课堂小结。
那么多年在黑暗的地底下守候着,只是为了那短短几十天的鸣叫,从蝉的一声声鸣叫中,你听出了什么?如果让你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一说你的收获或感受,你最想对这节课说些什么?
要从根本上揭开周期蝉的秘密,需要很长的时间,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科学研究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也是大自然吸引我们的地方,多少奥秘在其中,大自然的数学又有多少呢?这些都将等着我们去探究……
板书设计:
2.4质数和合数(教案)
生命周期 出现周期
6年 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