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温故知新07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2022春 龙岗区期末)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对眼睛进行保护,容易造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以及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A
【解答】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近视眼的矫正图:。
故选:A。
2.(2022春 石景山区期末)传统入耳式耳机是声音经外耳道进入,通过空气传导(气传导),而骨传导耳机是声音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的(骨传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传导是声波首先传至鼓膜引起振动
B.骨传导是声波通过骨将振动传至耳蜗
C.两种传导方式都由听神经来传导兴奋
D.经两种方式形成听觉的神经中枢不同
【答案】D
【解答】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所以气传导是声波首先传至鼓膜引起振动,A正确。
B、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中的耳蜗,因此骨传导是声波通过骨将振动传至耳蜗,B正确。
C、不论传统入耳式耳机的气传导,还是骨传导耳机的骨传导,二者传导方式都由听神经来传导兴奋,C正确。
D、经两种方式形成听觉的神经中枢相同,都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D错误。
故选:D。
3.(2022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近日,某些城市路段出现了3D斑马线,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的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明明是平顺大道,但在3D斑马线前,人们会看到高于路面的立体斑马线,行人往往会驻足左右观望,司机则不由自主地减速,因过马路不看道、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我们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视觉神经 D.视觉中枢
【答案】D
【解答】A、晶状体对光起折射成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物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符合题意。
C、视觉神经起传导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2春 龙岗区期末)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口或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B.减缓紧张情绪
C.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
D.避免出现呕吐
【答案】C
【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口香糖或将口微微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防鼓膜受损。ABD错误。
故选:C。
5.(2022春 西城区期末)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旨在提高大众对听力保护的重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鼻咽部感染,细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B.耳蜗能感受机械振动,产生听觉
C.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会影响听力
D.有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堵耳可保护鼓膜
【答案】B
【解答】A、鼻咽部感染,要及时治疗,否则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A正确;
B、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是在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产生的,B错误;
C、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C正确;
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保护鼓膜,D正确。
故选:B。
6.(2022春 如皋市期末)小曼因近视做了ICL晶体植入手术,其原理是在眼球的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人工晶体(如图),使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曼手术前后,她的视觉感受器都是视网膜
B.植入的ICL晶体会使小曼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
【答案】B
【解答】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A正确。
B、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植入的ICL晶体不会改变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正确。
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因此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D正确。
故选:B。
7.(2022春 通道县期末)每年的3月3日是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咽部感染时,病菌可以进入引起中耳炎
B.机械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至耳蜗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听觉
D.长期戴耳机可能会损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答案】C
【解答】A.咽部感染时,病菌可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A正确;
B.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中的耳蜗,B正确;
C.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是在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产生的,C错误;
D.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D正确。
故选:C。
8.(2022 信阳模拟)手机蓝光是一种波长短、能量高、穿透力强的光。使用手机时,这种光可穿过眼球,刺激感光细胞,对眼造成伤害。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进入眼球的光线,有折射作用的主要是晶状体
B.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手机蓝光损伤最大的部位可能是角膜
D.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眼睛的根本方法
【答案】C
【解答】A、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A正确。
B、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正确。
C、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眼球的结构中对光线敏感,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所以手机蓝光损伤最大的部位是视网膜。C不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眼的根本方法。D正确。
故选:C。
9.(2022 江西模拟)如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处时,[2]瞳孔将变大
B.看物体由近而远时,[4]晶状体曲度会由大变小
C.6是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
D.8是玻璃体,能折射光线并形成视觉
【答案】D
【解答】A、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因此当人从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处时,瞳孔变大,A正确
B、看远处的物体时,4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B正确
C、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C正确
D、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玻璃体对光线能进一步折射而不能形成视觉,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错误
故选:D。
10.(2022春 微山县期中)眼和耳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关于眼和耳的结构及保护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 )
A.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形成物像的部位是图甲中的结构⑧
B.小亮注视从远处向他驶来的汽车时,图甲中④的曲度由小变大
C.图乙中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H
D.咽炎易引发中耳炎,是因为咽部的病菌通过结构F进入到中耳内
【答案】C
【解答】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图甲中⑧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A正确。
B、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远物,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视近物,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所以小亮注视从远处向他驶来的汽车时,图甲中④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B正确。
C、图乙中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G耳蜗,C错误。
D、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所以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f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D正确。
故选:C。
11.(2022春 宁津县校级期中)某消防兵扑救森林火灾时灼伤了皮肤。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表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生发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B.真皮内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
C.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参与体温调节
D.皮肤被灼伤后感到疼痛,说明已伤及到生发层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答案】D
【解答】A、表皮的生发层中有生发层细胞,对皮肤有修复和再生的功能。正确。
B、在皮肤的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有弹性,可以经受挤压和摩擦。正确。
C、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不但能够给皮肤送来营养,还能够调节体温。天热时,毛细血管膨胀,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热量;天冷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正确。
D、皮肤有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若皮肤被灼伤后感觉到疼痛。生发层中没有感觉神经末梢。不正确。
故选:D。
12.(2022春 杭州期中)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冲泡龙井茶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 )
A.大脑皮层 B.鼻 C.舌 D.口腔
【答案】A
【解答】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鼻只是感受器,而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因此冲泡龙井茶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大脑皮层。
故选:A。
13.(2022春 平谷区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有大量研究指出,大熊猫的嗅觉和听觉非常发达,但是视力很差。按照人类的标准,大熊猫是个800度的“大近视”,只能看清几米之内的物体。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它们在野外的生活。大熊猫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在那里,高大的植被遮天蔽日,能见度很低,大熊猫的眼睛再好也无法看得很远。而且,和很多野生动物一样。
大熊猫在找寻食物、判断风险等方面首先用到的是它们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所以视力差点儿也就无所谓了。
为什么大熊猫的眼睛看上去很大?大熊猫的双眼外面各有一个用来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的黑眼圈。黑眼圈和几乎没有眼白的眼球看上去就像一个整体,所以显得眼睛很大。如果去掉黑眼圈,就会发现它们的眼睛很小,在大大的脸上显得很不协调。
除了大熊猫,所有熊科动物、各种犀牛的视力都不好,它们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来辨别周围的一切。犀牛看到前方有人或物体就会猛冲,主要是由于距离太近让它们感觉到了危险。影响动物视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眼睛大小、眼睛位置、生活环境等。食肉目哺乳动物和猛禽的眼睛位于头部前方。它们的两只眼睛的视野有较大的重合面积,视角更大,可以生成更好的立体图像。这有助于它们判断猎物的方位。食草动物的眼睛通常更靠近头部两侧,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视野,能够及时发现天敌。生活在水下或洞穴里的动物,由于环境昏暗,能见度较低,通常视力都不好。
(1)竹子是大熊猫的重要食物之一。与竹子相比,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2)大熊猫是天生的近视眼,在寻找食物、判断风险等方面大熊猫首先用到的是它们灵敏的 。大熊猫的黑眼圈的作用是 。
(3)根据短文信息,你推测以下哪种动物的眼睛更靠近头部两侧 。
A.野兔
B.老虎
C.狮子
D.狼
(4)青少年是近视眼的高发人群,如果发生了近视,应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除了遗传因素外,近视的形成还与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请你写出一条保护视力的做法 。
【答案】(1)系统
(2)嗅觉和听觉 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
(3)A
(4)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或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或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或不要在直射光下看书;或不要躺着看书;或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或不要走路看书或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电视、手机等
【解答】(1)竹子属于植物体,大熊猫属于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比动物体少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所以比较大熊猫与竹子的生物体结构层次,大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2)由材料可知:大熊猫的嗅觉和听觉非常发达,但是视力很差。大熊猫在找寻食物、判断风险等方面首先用到的是它们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大熊猫的双眼外面各有一个用来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的黑眼圈。
(3)由材料可知:食肉目哺乳动物和猛禽的眼睛位于头部前方,食草动物的眼睛通常更靠近头部两侧,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视野,能够及时发现天敌。老虎、狮子、狼属于食肉动物。野兔属于食草动物,故野兔的眼睛更靠近头部两侧。
(4)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近视的形成还与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为了预防近视,平时我们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或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或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或不要在直射光下看书;或不要躺着看书;或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或不要走路看书或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电视、手机等。
14.(2022春 周村区期中)有人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如果不注意用眼的卫士,就会使眼睛发生病变,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如图为眼球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实验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诗句中的“两丸黑水银“指的是甲图中[ ] 。
(2)如果从暗处走到亮处,则图一中标号为[③]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3)图二中B处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 ] 。
(4)若将其换成凸度较大的凸透镜,白纸板上物像会变得模糊不清,表示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会导致它的 ,使物像落在[ ]之前,形成近视,近视后可配戴 进行矫正。
(5)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折射,落在图一中⑦上形成倒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与视觉有关的信息经过视神经传到 ,形成视觉。
【答案】(1)②虹膜
(2)变小(由大变小)
(3)⑤晶状体
(4)曲度过大 ⑧ 凹
(5)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解答】(1)巩膜是白色坚韧的,对眼球有保护作用,被称为“白眼球”;中国人虹膜的颜色是黑色的,通常被称为“黑眼球”,虹膜的中央有瞳孔。故诗句中的“两丸黑水银“指的是甲图中②虹膜。
(2)虹膜中央有瞳孔,可扩大和缩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如果从暗处走到亮处,则图一中③瞳孔的变化是由大变小。
(3)图二中B处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⑤晶状体,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视网膜。
(4)若将其换成凸度较大的凸透镜,白纸板上物像会变得模糊不清,表示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会导致它的曲度过大,使物像落在⑧视网膜之前,形成近视,近视后可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5.(2022春 龙岗区期末)【资料分析】
资料一:持续高响度的耳鸣可使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等。研究发现,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受损,或听神经病变有关;后又发现听觉中枢处于高兴奋状态也会耳鸣。
资料二:有研究指出,水杨酸钠(一种药物)会引发耳鸣。资料三:有研究发现,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简写为: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为了验证此结论,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发育水平相同、听力正常的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小鼠。然后给三组小鼠注射不同针剂(生理盐水、水杨酸钠、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组别 对照组 甲 乙
注射针剂 生理盐水 ? ?
步骤二:对各组小鼠注射相应针剂后,用16000Hz的噪音测试小鼠的听觉惊跳反应,听觉惊跳反应越强表示耳鸣越严重。结果如图二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沿听觉形成路径,依次写出资料一中提到的引起耳鸣病变的结构对应序号和名称[ ] [⑤]听神经;[ ] 。
(2)根据步骤一,该实验设计方案相当于做 次重复实验,从而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3)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推测:在步骤一中给乙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 。
(4)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④耳蜗 ⑧大脑
(2)8
(3)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4)水杨酸钠会引发耳鸣
【解答】(1)观察图 一,沿听觉形成路径,依次写出资料中提到的引起耳鸣病变的结构:[④]耳蜗;[⑤]听神经;[⑧]大脑。
(2)根据步骤一,分成了三个相同的组同时进行实验,每组8只小白鼠,分别作为八个重复组,所以该实验设计了8个重复实验。
(3)研究证实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甲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HSYA;乙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4)比较图二,该研究除了得出“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的结论外,还可以推出的结论是水杨酸钠会引发耳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温故知新07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2022春 龙岗区期末)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对眼睛进行保护,容易造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以及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2.(2022春 石景山区期末)传统入耳式耳机是声音经外耳道进入,通过空气传导(气传导),而骨传导耳机是声音通过头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的(骨传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传导是声波首先传至鼓膜引起振动
B.骨传导是声波通过骨将振动传至耳蜗
C.两种传导方式都由听神经来传导兴奋
D.经两种方式形成听觉的神经中枢不同
3.(2022春 高新区校级期末)近日,某些城市路段出现了3D斑马线,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的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明明是平顺大道,但在3D斑马线前,人们会看到高于路面的立体斑马线,行人往往会驻足左右观望,司机则不由自主地减速,因过马路不看道、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由此可见,我们的视觉形成的部位是(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视觉神经 D.视觉中枢
4.(2022春 龙岗区期末)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口或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B.减缓紧张情绪
C.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
D.避免出现呕吐
5.(2022春 西城区期末)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旨在提高大众对听力保护的重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鼻咽部感染,细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B.耳蜗能感受机械振动,产生听觉
C.长时间大声听音乐,会影响听力
D.有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堵耳可保护鼓膜
6.(2022春 如皋市期末)小曼因近视做了ICL晶体植入手术,其原理是在眼球的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人工晶体(如图),使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曼手术前后,她的视觉感受器都是视网膜
B.植入的ICL晶体会使小曼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
7.(2022春 通道县期末)每年的3月3日是爱耳日,下列关于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咽部感染时,病菌可以进入引起中耳炎
B.机械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导至耳蜗
C.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产生听觉
D.长期戴耳机可能会损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8.(2022 信阳模拟)手机蓝光是一种波长短、能量高、穿透力强的光。使用手机时,这种光可穿过眼球,刺激感光细胞,对眼造成伤害。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进入眼球的光线,有折射作用的主要是晶状体
B.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C.手机蓝光损伤最大的部位可能是角膜
D.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眼睛的根本方法
9.(2022 江西模拟)如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入黑暗处时,[2]瞳孔将变大
B.看物体由近而远时,[4]晶状体曲度会由大变小
C.6是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物像
D.8是玻璃体,能折射光线并形成视觉
10.(2022春 微山县期中)眼和耳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关于眼和耳的结构及保护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 )
A.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形成物像的部位是图甲中的结构⑧
B.小亮注视从远处向他驶来的汽车时,图甲中④的曲度由小变大
C.图乙中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H
D.咽炎易引发中耳炎,是因为咽部的病菌通过结构F进入到中耳内
11.(2022春 宁津县校级期中)某消防兵扑救森林火灾时灼伤了皮肤。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表皮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生发层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B.真皮内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
C.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参与体温调节
D.皮肤被灼伤后感到疼痛,说明已伤及到生发层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12.(2022春 杭州期中)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冲泡龙井茶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这种清香的感觉形成在( )
A.大脑皮层 B.鼻 C.舌 D.口腔
13.(2022春 平谷区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有大量研究指出,大熊猫的嗅觉和听觉非常发达,但是视力很差。按照人类的标准,大熊猫是个800度的“大近视”,只能看清几米之内的物体。不过,这丝毫不会影响它们在野外的生活。大熊猫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在那里,高大的植被遮天蔽日,能见度很低,大熊猫的眼睛再好也无法看得很远。而且,和很多野生动物一样。
大熊猫在找寻食物、判断风险等方面首先用到的是它们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所以视力差点儿也就无所谓了。
为什么大熊猫的眼睛看上去很大?大熊猫的双眼外面各有一个用来吸收阳光,避免紫外线刺激眼睛的黑眼圈。黑眼圈和几乎没有眼白的眼球看上去就像一个整体,所以显得眼睛很大。如果去掉黑眼圈,就会发现它们的眼睛很小,在大大的脸上显得很不协调。
除了大熊猫,所有熊科动物、各种犀牛的视力都不好,它们主要靠嗅觉和听觉来辨别周围的一切。犀牛看到前方有人或物体就会猛冲,主要是由于距离太近让它们感觉到了危险。影响动物视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眼睛大小、眼睛位置、生活环境等。食肉目哺乳动物和猛禽的眼睛位于头部前方。它们的两只眼睛的视野有较大的重合面积,视角更大,可以生成更好的立体图像。这有助于它们判断猎物的方位。食草动物的眼睛通常更靠近头部两侧,以此来获得更大的视野,能够及时发现天敌。生活在水下或洞穴里的动物,由于环境昏暗,能见度较低,通常视力都不好。
(1)竹子是大熊猫的重要食物之一。与竹子相比,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2)大熊猫是天生的近视眼,在寻找食物、判断风险等方面大熊猫首先用到的是它们灵敏的 。大熊猫的黑眼圈的作用是 。
(3)根据短文信息,你推测以下哪种动物的眼睛更靠近头部两侧 。
A.野兔
B.老虎
C.狮子
D.狼
(4)青少年是近视眼的高发人群,如果发生了近视,应配戴 透镜进行矫正。除了遗传因素外,近视的形成还与不良的用眼习惯有关,请你写出一条保护视力的做法 。
14.(2022春 周村区期中)有人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但如果不注意用眼的卫士,就会使眼睛发生病变,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如图为眼球的结构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实验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诗句中的“两丸黑水银“指的是甲图中[ ] 。
(2)如果从暗处走到亮处,则图一中标号为[③]的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3)图二中B处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 ] 。
(4)若将其换成凸度较大的凸透镜,白纸板上物像会变得模糊不清,表示平时没有良好的用眼习惯,会导致它的 ,使物像落在[ ]之前,形成近视,近视后可配戴 进行矫正。
(5)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折射,落在图一中⑦上形成倒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感光细胞产生的与视觉有关的信息经过视神经传到 ,形成视觉。
15.(2022春 龙岗区期末)【资料分析】
资料一:持续高响度的耳鸣可使患者失眠、记忆力下降、焦虑等。研究发现,耳鸣可能与听觉感受器受损,或听神经病变有关;后又发现听觉中枢处于高兴奋状态也会耳鸣。
资料二:有研究指出,水杨酸钠(一种药物)会引发耳鸣。资料三:有研究发现,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简写为:HSYA)能缓解水杨酸钠引发的耳鸣。为了验证此结论,研究人员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发育水平相同、听力正常的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成3组,每组8只小鼠。然后给三组小鼠注射不同针剂(生理盐水、水杨酸钠、水杨酸钠+HSYA混合剂)。
组别 对照组 甲 乙
注射针剂 生理盐水 ? ?
步骤二:对各组小鼠注射相应针剂后,用16000Hz的噪音测试小鼠的听觉惊跳反应,听觉惊跳反应越强表示耳鸣越严重。结果如图二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沿听觉形成路径,依次写出资料一中提到的引起耳鸣病变的结构对应序号和名称[ ] [⑤]听神经;[ ] 。
(2)根据步骤一,该实验设计方案相当于做 次重复实验,从而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3)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推测:在步骤一中给乙组小鼠注射的针剂成分是 。
(4)根据图二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