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1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7 22:5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罗马发展时间线索
罗马城邦
(公元前1000年)
“黄金时期”
地跨欧亚非
“内湖”地中海
(2世纪)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
称霸地中海
(公元前2世纪)
罗马帝国
屋大维
(公元27年)
帝国分裂
(395年)
西罗马帝国
灭亡
(476年)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结束奴隶时代,逐步进入封建时期(中世纪开始)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十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课本导言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未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成为“拜占庭帝国”。
农业
商业
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兴起
版图范围
希腊、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比较活跃
社会比较稳定
地跨欧、亚、非三洲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
拜占庭帝国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
(1)对外进行扩张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地中海再次成为帝国的“内湖”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对内编撰修缮法律。(阅读课本P48,回答下列问题)
目的:
机构:
时间:
成果:
为了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利
528年成立法典编纂委员会
529年
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攥》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
奴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二:
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材料三: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共和国时期
帝国时期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城邦时期
习惯法
发展
起源
完成
罗马法是古罗马颁布的所有法律
《罗马民法大全》的出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总体趋势:法制建设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面临的困境: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部分地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11世纪起,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外族不断入侵。
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三、帝国落幕—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帝国采取的措施:
(1)建立军事封建制度:把行省改成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缓解一时,无力回天
(2)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遭遇趁火打劫。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1096—1270)是一场罗马教皇、西欧封建领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先后共8次,历时近200年。
目的:为了掠夺东方财富,清除异教徒(伊斯兰教)
拜占庭帝国采取的措施:
(1)建立军事封建制度:把行省改成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缓解一时,无力回天
(2)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遭遇趁火打劫。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1096—1270)是一场罗马教皇、西欧封建领主和城市富商向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的侵略战争,先后共8次,历时近200年。
目的:为了掠夺东方财富,清除异教徒(伊斯兰教)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4月6日,攻城战正式开始,50多门重炮一起开火,一时间石弹横飞,轰鸣声震天动地,一枚周长近两米的巨型石弹击中城门圣罗曼努斯门,摧毁一座城楼… 城市陷落的丧钟响彻全城,拜占庭末代皇帝最终战死,君士坦丁堡陷落了……”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灭亡的标志: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外族的不断入侵。
长期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保守封闭的心态。
灭亡的原因:
启示:
保守与狭隘使文明落后,开放和包容使文明繁荣。我们要始终走开放的道路。
对拜占庭帝国的评价
地位: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影响:
东方文明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①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对拜占庭帝国的评价
地位: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影响:
①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拜占庭国徽
俄罗斯国徽
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拜占庭帝国的评价
地位: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影响:
“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
——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索》
②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对拜占庭帝国的评价
地位: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影响:
基督教文化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西亚、北非等东方文化
兼收并蓄
拜占庭文化
启后
承前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近代文艺复兴
东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