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18 07: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西罗马帝国灭亡
476年
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14、15世纪
古代欧洲
中世纪欧洲
(封建时代)
近代欧洲
封建等级制度
(政治)
庄园制度
(经济)
神权
至上
(文化)
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
——英国谚语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发展。
2、政治上:资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萌芽、确立、发展。
3、思想上: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导言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的欧洲社会
第十三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回顾西欧庄园经济
产生基础:
时间:
人员组成:
剥削方式:
性质/特点: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领主和佃户
劳役地租为主
产品归属:
生产规模:
阅读课本P39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9——11世纪
庄园内自给自足
分散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
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风车
马力运用
水车
人口增加,出现剩余劳动力,生产力进步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垦殖运动
时间:
人物:
结果:
11世纪
有的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
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尽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
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1150年道恩斯修道院有36人,100年后增加到1248人。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奴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地租形式发生变化:
由劳役地租变为货币地租
农业的变化与发展
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根本原因)
开展垦殖运动
农奴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结果: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方式: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
——封建庄园经济逐渐衰落和瓦解
农业的变化与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租地农场出现
农奴制瓦解后,领主一般是将直接领地出租,绝大多数是采取分成制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有不少领主直接将领地出卖了。买主中有许多商人资产者,也有一些较为富裕的农民。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时间:
建立者:
14世纪中叶以后
富裕农民等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的变化与发展
——租地农场出现
土地所有者(封建主)
出租自营地:
订契约---收租金
承租别人的直领地:
订契约---交租金
土地劳动者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地经营者(富裕农民等)
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被雇用,出卖劳动力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由庄园变为租地农场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的变化与发展
——租地农场出现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的变化与发展
——租地农场出现
土地所有者(封建主)
出租自营地:
订契约---收租金
承租别人的直领地:
订契约---交租金
土地劳动者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地经营者(富裕农民等)
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被雇用,出卖劳动力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由庄园变为租地农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特点:
①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②产品推向市场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人员组成
剥削方式
产品归属
规模
性质
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9世纪开始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劳役地租为主
自给自足
分散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制度衰落
14世纪中叶以后
租地农场主、雇工
雇佣关系
推向市场
集中
资本主义性质
比一比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手工业的变化与发展
1、发展原因:
农产品的富余,城市需求的增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手工业的变化与发展
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
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中世纪的手工作坊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手工业的变化与发展
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小型手工作坊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
工人
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出卖劳动力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产品推向市场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小型手工作坊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
生产关系:
雇佣关系
经营方式:
面向市场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带来的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社会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马克思《资本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农村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P61相关史事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估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例事1:10.
影响:富裕农民、骑士、乡绅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材料: 市民中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
--《教师教学用书》
城市:
市民阶层崛起
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476年
500年
1000年
1300年
1500年
1644年
西罗马灭亡
唐宋
繁荣稳定
战争动荡不安
人口增长、城市发展学术进步、宗教迫害
殖民活动
新航路开辟
明朝郑和下西洋
资本主义萌芽
辽宋夏金元
政权并立、动荡
拓展延伸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