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皇帝的新装 》 习题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皇帝的新装 》 习题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17 22: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9 皇帝的新装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
思考探究
提示:快速阅读时,既要静下心来,努力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也要在每个段落结束时,稍作停顿,想一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几段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应该看作一个部分?前后段落有怎样的联系?这样,就大致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复述起来也比较有把握。
二、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
(1)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装”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装”。
(2)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夸张是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分析夸张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命题点
(1)概念和作用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③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
(2)夸张的种类
①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烈地表达了……的感情。
(3)考查形式
(4)答题模式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章中林《父亲的背影》)
(中考真题)请从描写、修辞或炼字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此句既是细节描写,又在描写中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位因年龄、劳作而变得奇瘦无比的父亲描摹得栩栩如生。夸张、比喻的运用,又让人为这样平凡辛劳的“父辈”感到辛酸,作者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也力透纸背,令人唏嘘。
【参考答案】
三、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
“有些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
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
这段情节紧承上文,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理下伏笔。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三句话有递进的关系。爸爸说的话,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常见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描写式
常含有“想”等关键字眼,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②抒情独白式
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③梦境描绘式
利用梦境具体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④行动表现式
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能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方法拓展
⑤环境衬托式
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2.答题技巧
首先,要熟悉各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要根据情节的发展,分析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
最后,还要有整体意识,要立足于全文,迅速抓住人物情绪中最能体现其性格特征的那一面。
……
(12)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13)冬天的时候,我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14)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树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桃之夭夭》)
(中考真题)揣摩第(13)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60字以内)。
真题演练
对桃树是否能够安全过冬的担心、对父亲去世的伤心难过、对父亲的怀念、对“我”和桃树都失去父亲呵护的伤感。
【参考答案】
四、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关于说真话的话题。
积累拓展
提示:一方面发挥想象,设身处地体验故事的情境;另一方面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问题。
五、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尝试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并表演。
【点拨】
人物:皇帝、侍从甲、侍从乙、典礼官、老大臣、官员、骗子甲、骗子乙、小孩子、观众甲、观众乙……
《皇帝的新装》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愚蠢、荒唐的皇帝形象和虚伪、自欺欺人的大臣形象。
请你也试着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