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15、16课
《无言之美》
《驱遣我们的想象》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慈善庙会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二楼饭堂的美食区人声鼎沸,买卖主要靠比划。
B.骆宾王很小就显示出他的文学天赋,一首《咏鹅》使他锋芒毕露。
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A
【解析】B.“锋芒毕露”指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含贬义。C.“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D.“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不能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
3.某学校以“传承孝道”为主题开展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参加该活动征文比赛的作文片段,请你修改。
【A】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品味的,我们虽不能替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在生活上我们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B】哪怕自己做好的一碗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
(1)【A】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2)【B】处画线句与上一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
体会
品味
4.下列关于古代礼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
B.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叫“稷”,谷神叫“社”,后来以社稷代指国家,由此可见土地和粮食的重要性。
C.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祀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封禅”。
D.古代祭祀前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B
【解析】B.土地神为“社”,谷神为“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说理是摊开的手掌,不是攥紧的拳头
说理是与人的和平需要结合在一起的,说理是通过说明和协商,而不是暴力与战争来解决人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并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讲理”的文明秩序。所有的战争和混乱都是在没有协商,无理可讲的时候发生的。说理需要运用的是语言,讲理和协商都离不开语言,由于语言使得人类能够用摊开的手掌,而不是攥紧的拳头来相互交往,人类才得以进入文明社会。
然而,并非有语言的地方就自动会有说理,有语言的地方必须有自由才能有说理。说理是一种在人类的自由思想传统中产生的公共话语形式。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说,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的说理是没有意义的,这时候的说理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的,自我封闭的,得不到运用,也毫无生机的美德”。他问道:“如果没有自由而公开的论辩”,又哪里会有真实呢?“在所有的自由中,我最需的是知情、说话、凭自己的良知说话的那种自由。”
这两位网友看起来在说同一件事,但其实是在各说各的。第一位网友用骂(“垃圾”)来发表意见,第二位网友说,“你说得不对”,但并没有解释或说明为什么不对。他只是用与第一位网友相同的方式来发表了反对这位网友的意见,骂她是“精神病”,诅咒她也被汽车“撞死”。像这样攥拳头地发表意见,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
这样的言语不是说理,而是争吵、口角、对立、谩骂,目的是占对方上风、得口舌便宜。对许多长期接受“革命”和“战斗”文化影响和思维定型的人们来说,说理就是“论战”,就是“战斗”,必须压倒对方,迫使对方哑口无言,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用攻击性的争论来看待说理,这是中国权力话语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结果,形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话语习惯。在它那里,发表言论是“出击”,是“痛打落水狗”,凡是不同意见者都是敌对一方,自己说的理都是真理,敌对一方的则全是谬论。
示例:在和平的背景下,通过语言进行说明和协商,并在自由思想传统下产生。
6.下列说法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需要的是“说理”,而不是“论战”。
B.向对方报以“投枪”和“匕首”就是攥紧拳头发表意见。
C.情感宣泄式地喊口号,做无理的假设都是为了占上风,让对方无话可说。
D.说理先要在言语上压倒对方,但不能争吵、谩骂,可以慢慢进行解释说明。
5.“说理”必须建立在哪些前提条件下才能产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2分)
D
7.文中引用了药家鑫案件发生后网友的争论,其目的是什么?(2分)
①批评了这种攥紧拳头发表意见,试图压倒对方,得口舌便宜的攻击性言语方式;②以此说明真正的说理,是通过说明和协商的方式,“摊开手掌”和平解决。
8.下面是网友针对一则材料进行的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评论。(4分)
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则广告《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一个男生在美国留学的第八天下午4时,打算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国朋友。他不知道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微信咨询母亲,却听不清楚语音。母亲立即下厨,视频演示番茄炒蛋。在朋友的提示下,儿子意识到母亲的时间是凌晨4时,遂感动。
【网友热议】我只想说,该有多么差劲的家庭才会教育出这样低能的儿子,真是宛如智障。
示例:网友的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这则广告中的男生缺乏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面对问题他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总是想着求助于父母。但网友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使用了“差劲”“低能”“智障”这样含贬义的词语,既显得强势,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并不是真正在说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李白传
天宝初①,南入会稽②,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④。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⑤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注释】①天宝初:742年。②会稽:吴越地,现绍兴会稽山。③靧(huì):洒。④沮止:即“阻止”。⑤骜放:狂放不羁,桀骜不驯。⑥金陵:南京。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4分)
【解析】A.食物/吃;B.持,拿/提出;C.一向/不加装饰的;D.更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帝赐食 弗食,不知其旨也
B.援笔成文 援疑质理
C.力士素贵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益骜放 益慕圣贤之道
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
D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2)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
1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玄宗身边的人所容纳,就更加狂放不羁,桀骜不驯,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
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傲视权贵、淡泊名利、桀骜不驯、洒脱的人。
李白漫游四方,曾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矶到金陵。
【译文】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同吴筠交好。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来到长安。(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他的诗文,赞叹说:“你是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贺知章)向玄宗说了这一情况。(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同他)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当即)献上一篇赋颂。皇帝赏赐食物,(并)亲自替他调和羹汤。(皇帝)下诏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还与酒徒在街市上醉酒,皇帝坐在沉香亭,内心有所感,想让李白写能配乐的诗词,就召李白进宫,当时李白已醉,侍从把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酒力)稍微缓解,拿起笔就写成了一篇文章,(文章词句)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多次宴请会见(李白)。李白曾陪玄宗饮酒,喝醉了,让高力士脱掉他的靴子。高力士一向显贵,把这当作耻辱,(于是)选取李白诗中的毛病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身边的人所容纳,就更加狂放不羁,桀骜不驯,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一起被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退隐,皇帝赏赐金帛放他回去。李白漫游四方,曾乘船和崔宗之从采石矶到金陵,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