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 《小毛虫》这篇课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写的一篇科学类寓言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条笨拙的小毛虫结茧、羽化成蝶的故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全文共七段,1—2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的在叶片上挪动,3—6自然段写小毛虫尽心竭力将自己裹进茧屋,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成蝶的情景。本课旨在让孩子们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要自卑、失望,要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遵守万事万物的规律,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和心理描写,以此来丰富小毛虫的形象,凸显文章主旨。
首先,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通过一系列动词唱、跑、跳、飞等来表示万事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以小毛虫不会唱、跑、飞等来体现小毛虫的可怜,此处一处对比;
其次,在课文的最后一段通过一系列词语“轻盈”“色彩斑斓”“飘然而起”等来细致地描述小毛虫破茧成蝶的景象,以此和第一自然段小毛虫的“可怜”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出小毛虫的完美蜕变
最后,本文有多次独白式心理描写,例如文章第二段中以独白形式呈现“每个人都有字迹该做的事情…”这句话,更加凸显文章的主题。
(三)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非常质朴,内容描写上生动、形象,大量运用了四字词语来表达描写小毛虫的特点,并配有3幅彩色挂图来形象、准确描述小毛虫的蜕变过程。
二、学情分析
1. 心理发展: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对昆虫的演变的自然规律充满好奇,对本课学习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现代的儿童是温室的花朵,生活阅历不够,体会坚强、乐观、自信这一类生活态度有难度。
2. 学习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进行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有关情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等这一类的语文要素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落实本课的“借助提示讲故事”这个语文要素。此外,在识字写字学习中,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应用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方法来识字,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本课的识字、写字目标,例如对“纺” “织” “编”等字的认识和书写。
三、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5个,区分多音字“尽”“挣”。
2.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片理解“生机勃勃” “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等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总结小毛虫一生经历的几次变化。
3. 根据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认识小毛虫,并能够抓住细节、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小毛虫的可怜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与写字,总结小毛虫变化,认识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规律。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细节体会小毛虫的“笨拙”、“可怜”等特点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七、教学过程:
《小毛虫》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图片激趣,引出故事 (5m) 1. 展示小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两者的联系,即漂亮的蝴蝶是由小毛虫变来的。 2. 提出问题: 小毛虫是如何变成漂亮的蝴蝶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学习《小毛虫》,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1. 展示图片,思考联系 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读文识字,走进故事 (15m) 1. 初读课文:学生流利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划出自然段,完成后举手反馈。 2. 字词学习:朗读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同学分享朗读技巧),多音字“尽“的讲解(红色为本课生字) 昆虫、可怜、挪动、仿佛、尽管、尽心竭力、任何、纺织、规律、等待、挣脱、愉快、绒毛 (1)所有词语开火车读,个别同学分享难读词语: ppt展示生字词语,让学生开火车个别读,读的过程中强调个别字读音例如“挣”读完后同学自愿分享哪个词不好读,为什么不好读,并带着大家一起读。 (2)以“尽管”和“尽心竭力”两个词语的理解讲解多音字“尽” “尽”和 “竭”都指“用完” 的意思,组词 “用尽” “耗尽” (3)全班齐读所有词语 (4)默读课文,思考小毛虫一生经历了几次变化?分别是由xx变成了什么? (板书: 小毛虫—茧—蝴蝶) 1. 初读文章,理清大意 2. 字词学习,疏通文意 3.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深入文本,初识毛虫 (15m) 1.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可怜的小毛虫(板书“可怜”) 2. 请同学以“我从______这一句看出,这是一条可怜的小毛虫。”的形式分享 3. 带入情境,体会“可怜” (1)第一段: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让学生从“生机勃勃”的景象中感悟昆虫的快乐,并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可怜的小毛虫,此时有何感受。 齐读第一段,读出“可怜”之感觉。 (2)第二段: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整个世界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 动画演示理解:“九牛二虎之力” “挪动” 的动作,并抓住“周游了整个世界”,体会小毛虫的“笨拙”,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带着小毛虫的“可怜”“笨拙”的特点朗读第二自然段。 1. 自由朗读,总结“可怜” 2. 带入情境,感悟“可怜” 3. 抓住细节,深化“可怜”
设疑结尾,引发思考 (5m) 1. 讨论思考:小毛虫如此笨拙、可怜,如果你是这条小毛虫,你会如何呢? 2. 小结:如此笨拙、可怜的小毛虫,它又是如何做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置悬念,下节课揭晓) 1. 换位思考,激发同理 2. 铺设疑问,引出下文
板书设计 小毛虫 小毛虫 茧 蝴蝶 笨拙、可怜
第二课时:
1. 巩固第一课时字词学习,会写8个生字,积累“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 “笨手笨脚”几个词语。
2. 学生在故事阅读中理清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故事,知道寓言故事传达的道理。
3. 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讲出小毛虫的故事。
《小毛虫》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课题
二、深入文本,感受主旨
研读三、四自然段
(一)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如此可怜的小毛虫它又是怎么做得呢?请大家勾出关键词
(二)展示小毛虫抽丝织茧的动画,让学生体会小毛虫的坚强,不悲观、不艳羡,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心态。
思考问题: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
格式:我从_______看出,这是一条______的小毛虫。
研读五、六、七自然段
(一)结合内容、图画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二)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规律?(茧化成蝶的规律)
(三)展示茧化成蝶的动画,并配上优美的解说,用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入蝴蝶的演变情境中。
(四)出示句子: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的发现,,花纹。让同学朗读示范,读出惊奇之感;出示图片,体会“色彩斑斓”的含义;配乐一起朗读本句
对此小毛虫前后状态的词语,让学生思考:小毛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 借助提示,讲出故事
出示图片和关键词,思考: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让多个同学尝试完善该故事)
总结: 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四) 规范书写,巩固识字
1. 左右结构字:纺,织,编,抽。书写规范,左窄右宽,并强调“绞丝旁”寓意丝线
2. 整字书写规范: 上边要写紧凑,束字右边从“点”,意约束,让一个东归于正就是“整”(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书写和记忆的技巧)
小鱼干 麻糬 薯片 优雅锁骨 跑葡萄干 兰花都 板栗 豆腐干 山楂 鸭脖 火锅 竹笋 酸辣分 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