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
2.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主张;领会庄子散文形象化说理的艺术魅力。
3.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及其普遍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对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品读庖丁解牛的场面,感受庖丁的高超技艺,欣赏庖丁解牛之美。
2.结合现实生活发掘“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从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其作品以其思想性、哲学性等深深影响着后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庄子的《庖丁解牛》,去感受庄子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易错字音。
2. 齐读课文,教师订正读音。
膝之所踦(yǐ) 技盖(hé) 硎(xíng) 彼节者有间(jiàn)
砉(huā)然 騞(huō)然 怵(chù)然 批大卻(xì)
导大窾(kuǎn) 肯綮(qìng) 大軱(gū)
3.题目解析
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三、自主学习,积累文言
(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归纳整理文言现象)
PPT显示:
1.重点实词积累。
(1)足之所履。履:踩,名词用作动词。
(2)奏刀騞然。奏:进也,行趋之义,指刀子刺进牛肉的动作。
(3)进乎技矣。进:超越。
(4)依乎天理。天理:天然的纹理结构。
(5)乃中经首之会。中:符合;会:节奏。
(6)技盖至此。盖:通“盍”,何。
(7)善刀而藏。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8)技经肯綮。技:通“枝”,枝脉;经:经脉;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处。
(9)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10)每至于族。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11)如土委地。委:散落。
2.特殊句式。
(1)技盖至此乎?
固定结构:“盖(盍)……乎”:怎么……呢?
译文: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2)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式:“……者……也”:……是……
译文:我所喜欢的是规律。
(3)良庖岁更刀,割也。
判断句式:“……,……也”:……,是……
译文:通常的好厨师每年换一次刀,这是因为他们用刀割。
(4)视为止,行为迟。
介词宾语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译文:视力因此而集中到一点,动作也因此而迟缓下来。
(5)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固定结构:“而况……乎”:更何况……呢?
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没有拿刀去尝试,更何况是大骨呢?
3.积累成语。
(1)庖丁解牛: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2)游刃有余: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3)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4)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全:完整。
(5)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四、作业布置
1.疏通文意,归类整理文中文言现象。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识,导入新课。
学生翻译PPT上显示的句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明确: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我们翻译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庖丁解牛时的情景,写出了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欣赏庖丁解牛高超技艺的原因,以及解牛过程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二、研读文本,品读文章
(一)细读文章,感知庖丁解牛之技艺
1.文章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动作描写:“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声音描写:砉(皮骨相离的声音)、騞(进刀时发出的声音);这声音好比《经首》乐曲的节奏。
2.庖丁是通过几个阶段达到当下这个境界的?他是如何到达这个境界的?达到这个境界后他的表现如何?(用原文回答)
明确:(1)庖丁的解牛技艺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目有全牛(不懂规律)
第二阶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认识规律)
第三阶段:“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游刃有余(利用规律)
(2)到达这个境界的关键:
①技巧上:“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探求解牛的规律,解牛时遵循牛的肌理。
②态度上:“每至于族”,“怵然为诫,视为止,行为迟”。谨慎小心。
③动作上:“动刀甚微”轻微而迟缓。谨小慎微,不骄傲大意。
(3)达到这个境界后庖丁的表现:
神态描写:“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动作描写:“善刀而藏之”。
3.为了衬托庖丁的高超技艺,作者在文中还提到了哪几类厨师?这些厨师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族庖、良庖和庖丁。
特点:族庖的特点:月更刀,宰牛方式---折,用刀砍断骨头。
良庖的特点:岁更刀,宰牛方式----割,用刀切肉。
庖丁的特点: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为什么庖丁能达到出神入化的技艺,而族庖与良庖却不能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追求不同。庖丁追求的是道(自然规律),而族庖与良庖追求的是技(技术)。追求的目标不同,自然达到的境界也就不同了。
(二)结合《庄子》文章特色,探究庖丁解牛之“道”
1.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到: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请结合《养生主》选文和《庄子》写作特色,试探究庖丁“解牛之道”和文惠君“养生之道”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
PPT显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认为经,能够保身,能够全生,能够养亲,能够尽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生命是有程度,而知识是没有程度,以有限生命去追求无限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认为常法,就能够保护生命,保全天性,能够养护身体,能够享尽天年。
PPT显示
《庄子》的文章特色
《庄子》庄子的散文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
提示:本文庄子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养生道理。文中庄子看似再写解牛之事,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体现了庄子散文擅长形象化说理的艺术特点。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同时,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到伤害的。
首先依理:养生也应像解牛一样。顺应天理自然,才能保养身心健康、保全天性,维护生命的完整。
其次谨行:要想保养身体,健康长寿,过程中更应谨慎行事,不强行妄为,因为生命可贵、我们要格外珍惜。
再次是藏锋:身体再强壮也不能得意忘形,锋芒毕露,行为上应有所收敛,才能真正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三)结合当今时代特点,探究“人生之道”
1.联系生活实际,庖丁“解牛之道”给我们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结合原文,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抓住本质,专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当然”---- 顺其自然,不强求技经肯綮之未尝--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无厚入有间--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不莽撞,慎重行事善刀而藏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2.有人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消极的,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庄子哲学?
提示:《庄子》中的哲学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一定意义它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古人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庄子的哲学可以让我们在失意时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
三、教师寄语
著名学者,老庄哲学研究专家陈鼓应先生说:“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这就是一种神游物外的超然境界。在当下这样一个急功近利思想甚嚣尘上、物欲横流的高科技时代,优游自在的生活已渐渐被淡忘,“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于‘高速’的漩涡中,像是被恶魔赶着,匆匆忙忙地承受随波逐流”。如何才能让生命得以诗意地栖居大地?庄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随顺自然、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节制欲望、清洁精神,让人类得意安然自在地生存!
四、深思悟道,抒个人哲思
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不同时代都会折射出不一样的智慧之光。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更有人认为要“善刀而藏之”韬光养晦……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示?课后请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