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重要影响。
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失败的原因。
学习目标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
材料三: 1846 年一1850 年, 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 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 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 一1850 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 余起, 遍及十几个省。
从这几则材料,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
材料三: 1846 年一1850 年, 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 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 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 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 一1850 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 余起, 遍及十几个省。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外因
清政府腐败统治, 阶级矛盾激化。——内因(根本原因)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诱因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列强入侵
自然灾害
矛盾
加剧
激化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准备
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人,多次科举未中。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3.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4.永安建制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东王杨秀清
南王冯云山
西王萧朝贵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二、定都天京
1.发展形势
1852年春,从永安突围北上,攻克武昌,队伍发展至50万人。
1853年春,放弃武昌,沿长江东下。1853年,攻占南京,并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3.北伐西征(1853—1856年)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西征: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影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856年
2.重整国政
军事指挥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没有实施)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洪仁玕
李秀成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主张。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
(1)缺乏实现这一纲领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先进阶级),这是根本原因。
(2)战争环境下,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方案的客观条件。
3.安庆陷落
李鸿章
李秀成率军攻克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鸿章淮军和洋枪队的抵抗反扑。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4.天京陷落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3.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课堂小结
谢谢!